财联社1月2日讯(编辑 李响)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十周年,踏上新十年的起点,为降低境外投资者的投资成本,今年1月1日起债券通公司服务费再次下调60%,对于国内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据债券通公司公告显示,对于交易标的剩余期限小于或等于一年的,服务费由票面总额的0.0015%下调为0.0006%;交易标的剩余期限大于一年的,由票面总额的0.0030%下调为0.0012%。此次降费幅度达到60%,为债券通运行七年来债券通公司服务费最大降幅,也是公司第四次降费。

据财联社梳理显示,从2018年7月1日开始,债券通公司就开始多次下调服务费。从最初0.0025%费率(剩余期限小于或等于一年)和0.0060%费率(剩余期限大于一年)分别降至目前的0.0006%和0.0012%,较最初费率降低了76%和80%。彼时已有业内人士指出,起初债券通的各项费用的加总水平高于结算代理模式,特别是对交易量直接挂钩的交易费用支出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制双方的投资决策的积极性。

公开资料显示,继2014年和2016年分别开通了沪港通和深港通后,债券通、跨境理财通、ETF通、互换通陆续开通,为国际和内地投资者沿用熟悉的市场惯例配置内地或海外资产提供了更多便利的投资渠道。其中债券通2017年开通伊始,就有别于原有的QFII、RQFII和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接投资(CIBM Direct)三种渠道,它采取多级托管的模式,境外机构无需在境内开立托管账户,即可在保持其投资习惯的同时投资境内债券。

近期余伟文率领香港银行公会代表团访京就表示,得益于债券通、跨境理财通等业务,很多中介托管机构、资产管理机构过去10年在香港实现了大幅扩张,后续将持续完善债券通机制,包括研究扩大债券通南向通合资格境内投资者范围。

随着债券通交易成本的大幅下降,也让近年来债券通跨境交投活跃度逐步提高,参与主体也逐步扩大。

债券通公司12月18日发布11月债券通运行报告显示,债券通北向通方面,11月成交额达7183亿元人民币,月度日均成交342亿元人民币。政策性金融债和国债的交易最为活跃,分别占月度总交易量的46%和36%,截至去年12月18日,已入市机构数已达到828家。此外债券通南向通方面,上清所托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末,南向通的托管余额升至历史新高的5107亿元,已占上清所总托管量的1.2%。

与此同时,债券通机制的各种配套工具也愈发完善。近期香港交易所也宣布,旗下的香港场外结算公司将由2025年1月13日起接受境外投资者使用债券通持仓中的在岸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作为北向互换通的抵押品,新增的合资格抵押品可用于支付北向互换通交易的初始保证金。

香港交易所市场联席主管苏盈盈在2024 HKEX中国论坛上表示,债券通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于海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产规模,风险管理工具发展,以及点心债市场发展,均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影响。Wind数据显示,点心债在2020年的发行量约是3000亿元人民币,2024年全年发行量逼近1.18万亿,已增长了近3倍。

东方金诚分析师于丽峰此前接受财联社采访时也表示,人民币债券目前仍处于外资流入的初级阶段,外资主要持有利率债和同业存单,未来随着国内信用债市场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外资持有国内债券的品种也将进一步丰富,规模也将逐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