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的期许如同明亮的火把,照亮了孩子前行的道路。但如今,却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像是未完成的雕塑,在成长的半途陷入了迷茫与停滞,现在流行的“烂尾娃”一词就是为他们而生的。

“烂尾娃”一词是比照“烂尾楼”而生的词,指的是那些“鸡娃”失败的孩子,就像是那些没有建成大楼的“烂尾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这个词的意义已经有了很大的扩展,“烂尾娃”已经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早期烂尾”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但是发现孩子不是那块料,难以成才。

典型的例子是小雨:从幼儿园开始,小雨妈妈就给她报了各种兴趣班,每天的时间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小雨越来越抗拒学习,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敷衍、逃课等问题,还对着妈妈哭诉自己不想学了、太累了。

这就是典型的“早期烂尾娃”,早期烂尾还算好的,至少能早一点醒悟自己不是这块料有一个行的童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期烂尾”底子足,但是后劲不足,到了高中就能够很明显的表现出来。

“末期烂尾”家长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孩子也很努力,大学成功毕业,结果毕业即失业,没有稳定的工作,也基本无法养家。

这样的人有着非常多例子,也十分的典型。

比如说韩泰阳:他出身于 “学霸” 家庭,父亲是农业科学家,母亲是生物领域专家。他从小被按照 “超常儿童” 培养,一路学业顺利,保送清华,研究生进入纽约大学深造。但他内心反感竞争、随遇而安,与父母的期望和教育方式产生冲突。毕业后,他在妈妈的律所工作,身心疲惫、内心迷茫,最终住进精神病院。出院后,他没有稳定收入,靠开出租车和组乐队为生,与父母期望的精英人生相去甚远。

再比如说神童张炘炀:他 2 岁识字,7 岁上完初中,16 岁拿到博士学位。但由于父母在其成长过程中过度追求学业进度,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导致他 28 岁时没有一篇像样的论文,也没有固定工作,甚至还要向父母索要生活费。

“烂尾娃”一词包含着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失望,但其实这种失望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孩子是父母的作品,“早期烂尾娃”是孩子本身的资质存在问题,就像是一块璞玉用错了地方。

璞玉本身是有资质的,有的适合做手镯,有的适合做耳环,如果本身的资质不合格那就成不了才。

“中期烂尾娃”和“末期烂尾娃”其实已经不能算是烂尾了,只能算是没有长成家长预期的模样。

到了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不是父母个人的作品了,而是父、母、社会三方的作品了,而且还是未完成品。

而很多父母觉得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了,现在的孩子已经是一个精品了,其实一个孩子要想真正成才要么一开始就不要插手,让“社会的鬼斧神工”来雕琢,不然就要有保证其成才的能力。

文章的最后用一句话结束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孩子成才最关键其实不是经历怎样的教育,而是孩子本身获得纠结,拥有一个不纠结的人生才能发挥出自身最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