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我们是焦虑内耗还是麻木困惑,所呈现出的具体状态就是大脑中的思想与当下事实的分离所引发的冲突不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分心,从而使得我们失去对当下事物的专注,我们的多数时间也就会处在麻木、心不在焉的状态,这样的生活自然是无聊痛苦的。所以反过来说,只要我们能找回专注,我们也就能消除生活中的多数烦恼、焦虑、内耗等痛苦。
要找回专注,我们首先就得了解造成分心的根源是什么,也就是我们要去了解处在分心中时,我们的心灵和大脑是处在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我们实事求是去观察自己过去的分心行为就会发现,当我们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某物上时我们就会是分心的,不能全身心的投入也就是指我们的感知和思想不是统一的。
就像当我们在看书时,虽然我们的感知器官眼睛在看当下的文字,但是我们的思想却在想等下去吃什么,那么我们根本就不会记住刚刚所看到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我们也就是分心的存在。所以当我们的思想与感知不统一时,我们也就会失去专注造成分心,我们看书这个行为也就是无效的,我们也就会错过当下,当我们对自己的分心行为无论是辩护或是谴责时,内耗就出现了。
所以找回专注的重点在于要了解我们的思想为什么会与当下的事物分离,也就是我们的思想为什么会与自己的感知分离。我们去观察自己曾经体验过的专注和分心就会发现,专注是因为某物能吸引我们的感知,分心自然则是该物不能吸引自己的感知。那些能吸引自己感知的事物我们也就会喜欢和热爱,而那些不能吸引自己感知的事物,则会使我们的思想飘离,从而带来冲突内耗,我们自然就会讨厌该事物。那么我们的感知为什么只会被少数的事物吸引,而不是被所有的事物吸引呢?
就像多数人都会被游戏所吸引,却不会被学习所吸引,产生这种差异的行为显然是因为我们曾体验过游戏所带来的快乐,同时也体验过学习带来的不快,所以当我们在面对学习时,分心就产生了。但是如果我们从未体验过游戏和学习,那么当我们第一次面对游戏和学习时,我们的感知显然就都会被游戏和学习所吸引,因为我们并不知道它们之间谁是有趣的,谁是无趣的,游戏和学习对我们来说就都会是同样有吸引力存在。
所以我们的思想之所以会与感知分离造成分心,显然是因为我们是带着曾经的体验来面对当下的事物的,我们过去的经历会在心灵深处对自己说,学习是无聊的,工作是痛苦的,当我们在面对学习和工作时自然就会存有抗拒,但是我们又因为生存、责任、义务等原因又不得不面对这些自己所抗拒的事物,也就是我们的感知无法逃离这些自己不喜欢的事物,我们就会通过思想来逃离,我们的思想自然就会脱离当下的感知,分心也就产生了。
所以产生分心的根源就在于我们是带着过去的思想来面对当下的事物所造成的,如果我们不带有过去的经历来面对当下的事物,那么当下的任何事物对我们来说也就会是全新的未知的存在,我们也就不会有抗拒,我们的思想也就不会游离当下的感知,我们自然也就不会有分心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