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九怀中插手,三九四九冻死老狗……”

这是在南方地区流传很广的数九歌谣,而自从12月21日进入“数九寒天”后,每九天为一个“九”。在今日就迎来了一九的最后一天了,也就意味着二九到了,后面就是三九、四九,天气就会更为寒冷了。

而在民间,关于一九也有不少谚语,其中就有“不怕一九尾雨,最怕一九尾晴”的说法,意思是说在一九的最后一天下大雨,哪怕连天雨也没有什么,可如果在这一天是晴天,这是农民不愿意看到的,就会担忧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人的这句古老的农谚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其反映的不仅是简单的天气现象,更是人与自然紧密相连的生活智慧和农耕经验的结晶。那“一九”最后一天是晴天,有啥预兆呢?为何要怕?一起来看吧!

“一九”作为数九寒天的起始阶段,处于冬季的关键时期,古人就观察发现,一九期间的天气状况对于后续的气候以及农业生产活动有着潜在的影响。

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看,一九期间的雨雪多,预示着后面的雨雪多。比如在民间就有谚语“一九雨淋淋,九九雨不缺”,还有“一九下了雪,九九如六月”。都是说在一九期间下雨,或者是下雪了,那么后面的雨雪多,这样到了后面出九的时候,气温就已经很高了,来年回暖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一九的最后一天下雨也具有一定的益处。雨水能够渗入土壤,补充土壤水分,使干涸的土地变得湿润,为来年开春后的春耕播种创造良好的土壤墒情条件。

同时,下雨的话,气温就比较低。特别是在一九尾下雪了,低温及雨雪,还可以冻死部分潜藏在土壤中的害虫和病菌,降低病虫害在来年爆发的可能性,减少对农作物的侵害,为丰收打下基础。

但是,如果在一九的最后一天是晴天,这样农民就要担忧起来了。农谚说“一九尾日头晒,三九四九穿单衣”,这句谚语,就道出了在一九的最后一天是晴天,这预示着当年的冬季偏暖,哪怕是最冷的三九、四九也是比较暖和的。而这样的天气,明显是反常的,正常情况下,三九、四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在一九的最后一天是晴天,往往伴随着较高的气温和干燥的空气,这会加速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导致土壤墒情过早下降,可能使开春后的土地缺水,影响种子的发芽和初期农作物的生长。

此外,一九尾晴可能预示着暖冬趋势,这会打破冬季应有的寒冷气候节奏,使一些害虫和病菌的越冬环境变得相对温和,增加它们存活的数量,给来年的农业生产带来更大的病虫害防治压力。

其实不只是古人怕一九最后一天是晴天,还怕后面的二九也是晴天。在民间有“二九晴,遍地坟”、“二九晴又暖,春节冻破脸”、“二九暖阳春,隆冬穿单衣”等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都是古人的经验之谈,这些是在提醒我们,持续的晴天缺少冷暖空气的剧烈交汇,大气环流相对稳定,冬季偏暖,这样对农业是非常不利的。

其实在古人看来,冬季冷一点才好,在民间就有“一九一场雪,猪狗不吃黑”的说法,指的是在数九期间雨雪多,第二年就会迎来大丰收。另外还有“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或者是“瑞雪兆丰年”等等,都是说冬季雨雪多,气温偏低,这对农业反而有积极的一面。

以上这些农谚也反映了传统农耕社会中人们对自然规律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在没有现代气象预报技术的时代,农民们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出这些规律,用以指导他们的农事安排和生活规划,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和启示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今年的冬季就是如此的反常,在2025年元旦前后,很多地方就是晴暖的天气,气温还飙升到了有10几度,这样就如同是小阳春的天气。很多的农民就担忧后面出现大降温,尤其是在来年开春以后出现倒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