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明钱,我接触比较多的就是永乐、弘治、天启、崇祯,偶尔得见大中、洪武,如果能低价买到隆庆和泰昌,那就能开心半天了。
而那些传说中的钱币,别说什么天价拍卖了,那真的连见都没见过,只在泉谱和各种故事中,才得窥一隅。
一、洪武通宝背广十
此洪武通宝背十广钱,因其铸造数量极少,流通不广,故存世尤为稀罕。每一枚现世,皆能引起藏家与学者之极大关注。其钱文遒劲有力,铜质精良,背铸“广”字,清晰可辨,不仅彰显了明代初期铸币工艺之高超,亦承载着洪武年间经济、文化之独特风貌。
全国各大评级机构,历经多年搜寻与鉴定,所评此钱总数不过一二十枚,足见其珍稀程度。听说如今民间又发现了一些,如今拍卖价在15万以上,但很遗憾我一次都没见到过。
二、永乐通宝背“三钱”
明永乐通宝背三钱,一枚珍稀至极、仅存于世且带有缺角的孤品,曾是已故杰出钱币学家王蔭嘉先生的珍爱藏品,现珍藏于上海博物馆。此钱之传奇,始于1929年岁末,王蔭嘉先生在苏州偶得一老翁所持,以五百大洋重金购得,自此视为无价之宝。
王蔭嘉先生对这枚永乐通宝背三钱爱护有加,视若掌上明珠,从不轻易示人直至后来,钱币界泰斗马定祥与其子马传德有幸登门拜访,才得以亲眼目睹这枚孤品的真容。
这份神秘与稀有,使得它在钱币界如同大齐通宝一般,成为了泉界的传奇。
三、 “隆庆年造”背四钱银钱
隆庆年间,朝廷专门派遣人员深入开采银矿,并以此珍稀矿材精心铸造了一批银钱。这批银钱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与制作工艺,绝大多数流落海外,仅在近年来有部分通过回流的方式重返国内,显得尤为珍贵且罕见。关于它们的消息,往往仅能在拍卖会上偶尔听闻。
四、嘉靖通宝背十一两雕母
1983年深秋,古泉研究专家孙仲汇先生莅临南京博物院,恰逢其建院五十周年盛大展览。在江苏省通史陈列室内,一枚色泽金黄、铜质细腻紧密的嘉靖通宝当十大钱悄然吸引了他的目光。这枚钱币不仅外观出众,更可能隐藏着惊人的历史价值——它极有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有明确记载的最早铜雕母钱实例。
据历史文献记载,明代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朝廷曾特别铸造了这种大型铜钱,总量不过三万枚,历经岁月变迁,流传至今者已是凤毛麟角。新中国成立以来,明代雕母钱实物极为罕见,而此次发现的嘉靖通宝大钱,无疑是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五、“崇祯年造”银钱
明代内廷银作局精心铸造了一系列珍稀银钱,其中包括成化、隆庆、万历及天启等年号银钱,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钱币正面镌刻有“崇祯年造”四字楷书的银钱,其珍稀程度远超其他同系列银钱,被誉为明代钱币中的大名誉品,是收藏界梦寐以求的珍品。
据目前所知,这种刻有“崇祯年造”的银钱存世量极为有限,仅有2至3枚被确认存在,每一枚的发现都足以在钱币收藏界引起轰动。
六、万历通宝镇库大钱
目前已知最为古老的铸有“镇库”字样的镇库钱,源自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王朝,其名为“大唐镇库”,距今已有超过千年的悠久历史。
而在明代钱币中,万历通宝镇库大钱更是独树一帜,直径39.1毫米,地章平整细腻,穿廓极为周正,包浆熟润自然其珍稀程度非同一般,公开市场上仅见此一枚孤品,堪称明钱中的瑰宝。
篇幅有限,暂时就介绍这几种稀少的明钱,学海无涯,古钱币的知识浩瀚如烟,远不是一个人就能全部学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