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85年,女教师花10元入股信用社,26年后得知金额她吓到了
二十一号故事铺
2025-01-01 20:30辽宁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人名地名皆是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01
"小江,你说这个红色小本儿能值多少钱?"冯素华轻抚着那本已经泛黄的股金证,望向儿子的眼神里带着些许期待。阳光透过半开的窗户照在她花白的鬓角上,映着手里那本旧册子,显得格外显眼。
"妈,您还记得当时是怎么买的吗?"江明辉停下收拾的动作,拿着两个旧相框走到母亲身边坐下。
老房子马上要拆迁了,这两天他一直在帮母亲整理堆积了几十年的旧物。
"都过去快三十年了,哪还记得那么清楚啊!"冯素华微微皱眉,努力回忆着那个遥远的夏天。
那是1985年的夏天,天气热得连知了都懒得叫唤。
冯素华刚在市第三中学教满十五年,是学校里出了名的好老师。虽然每月工资只有四十多块钱,但在当时也算是个体面的收入了。
那天下午,她正在办公室批改数学作业。蝉鸣透过敞开的窗户传进来,夹杂着远处操场上学生们上体育课时的喧闹声。
突然,同事林美芳风风火火地跑了进来,带起一阵风,吹得讲台上的试卷哗啦啦直响。
"素华,素华!"林美芳边喘气边说,"你听说了吗?咱们这儿新开了个信用社,可以入股赚钱呢!我刚买了十股,你要不要也买点?"
冯素华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信用社?那是什么?能赚钱?"她放下手中的红笔,有些狐疑地看着满脸兴奋的林美芳。
"就是可以存钱,还能分红的地方。"林美芳拉过一张椅子,神神秘秘地压低声音,"现在一股才两块钱,听说以后会涨的。你看,这就是股金证。"她从挎包里掏出一个红色的小本本,封面上印着"股金证"三个烫金大字。
"这靠谱吗?"冯素华接过那本红册子翻看着,"现在到处都在搞改革,我听说有些地方都不太安全......"
"当然靠谱啊!"林美芳连连点头,"这可不是那些乱七八糟的。你想啊,咱们这工资虽然不高,但总得为以后打算不是?万一以后真的能分红,那不就赚了?"
冯素华反复翻看着那个红本本,心里盘算着。两块钱一股,现在手头还有些积蓄,要不要试试?这个月刚发了工资,除去日常开销,还能剩下十来块。
"你说,买五股怎么样?"冯素华试探着问。
"这还用想?赶紧的!"林美芳一把拉起她,"趁现在没下班,咱们一起去信用社。那地方下班早,再晚就得明天了。"
就这样,冯素华稀里糊涂地跟着林美芳来到了街角新开的信用社。门口的牌子还很新,"城市信用合作社"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信用社的营业厅不大,但收拾得很整洁。一位戴着眼镜的年轻女职员接待了她们。冯素华掏出了十块钱,换来了五股股金,拿到了那本期待已久的红色小本本。
"这可得收好了。"林美芳笑着说,"说不定哪天就能值大钱呢!"
冯素华不以为然地笑笑:"值不值钱的无所谓,就当是存钱了。"她小心翼翼地把股金证用报纸包好,放进了挎包最里层的暗袋里。
02
回到家,冯素华找了个布袋子把股金证包好,放在了床头柜最下面的抽屉里。那时候她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小小的红本本会在床头柜里一躺就是二十六年。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1986年,儿子江明辉出生了;1990年,女儿江月来到这个世界;1995年,林美芳调到了市里的重点中学;2000年,冯素华评上了特级教师;2005年,她光荣退休......
这些年里,偶尔她也会想起那本股金证。但每次想去信用社看看,又会被柴米油盐、孩子上学、老人看病等各种事情冲淡了这个念头。
再说那时候钱也不多,总觉得也赚不了几个钱,渐渐地就把这事给忘了。
直到2011年夏天,一纸拆迁令改变了一切。
"妈,这屋子里的东西得赶紧收拾了。"江明辉一边整理柜子,一边说,"下个月就要动工了。"
"知道了知道了。"冯素华叹了口气,"住了大半辈子的老房子,真舍不得啊!"
就在翻箱倒柜的过程中,江明辉从床头柜最下层的抽屉里发现了那个布袋子。打开一看,是一本已经发黄的红色小册子。
"妈,您看这是什么?"江明辉把布袋子递给母亲。
冯素华戴上老花镜,借着窗外的光仔细端详着:"哎呀,这不是当年买的信用社股金证吗?都给忘了!"
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惊喜,"还是林美芳拉着我去买的呢。"
"什么股金证?"江明辉凑过来看,"八五年的?这都二十多年了,您居然一次都没去领过钱?"
"那会儿工作忙,后来又要照顾你们,再后来你林阿姨调走了,慢慢就给忘了。"冯素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再说那时候也就十块钱,能值几个钱啊。"
"十块钱?"江明辉咋舌,"那时候十块钱可不少了吧?"
"可不是!够买好几斤猪肉了。"冯素华感慨道,"那会儿我一个月工资才四十多块,十块钱可不是小数目。"
江明辉拿出手机搜索了一下,突然眼前一亮:"妈,您知道吗?网上说有人前几年找到了八十年代的股金证,值了好几万呢!"
"真的假的?"冯素华一下子坐直了身子,"那咱们这个......"
"明天我去银行帮您问问。"江明辉把股金证小心收好,"这都二十多年了,也不知道还能不能用。"
03
第二天一大早,江明辉就来到了当地银行。柜员小姐看到这本老旧的股金证,面露诧异:"这是85年的老股金证?您等一下,我去请示领导。"
没过多久,一位五十多岁的银行经理快步走了出来:"这位先生,您好!请问这个股金证是您的吗?"
"是我母亲的。"江明辉解释道,"前几天收拾房子才找到的。"
经理礼貌地说,"我们需要几天时间核实一下具体信息,您看可以吗?"
"当然可以。"江明辉点点头,"那大概需要多久?"
"三天左右吧。"经理仔细查看着股金证,"到时候我亲自上门向您母亲说明情况。"
三天后的下午,银行经理果然登门拜访。
"冯女士,您好!"经理走进客厅,"感谢您这么多年对我们的支持。"
冯素华和江明辉对视一眼,都有些忐忑。"到底能值多少钱啊?"冯素华小声问。
经理坐下来,从公文包里拿出计算器,认真地按了起来:"让我给您算算啊。这二十六年来的分红,加上利息,再算上通货膨胀的补偿......"他一边按一边解释,"当年的信用社后来几经改制......"
"那到底是......"江明辉有些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