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7日起,江苏率先发布通知,针对省内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包括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等),要求全省范围内实施“一号管三天”。

通知刚下发时,社会上讨论度很高,叫好声一片。

挂一次号的有效期不再限于当日,次日、隔天再到医院复诊不需要再重新挂号。不仅为患者省去一笔挂号费,还省去再次挂号的麻烦、节约重新排队的等候时间,是实打实、有温度的惠民举措。

同时,在“一号管三天”的倒逼下,部分医院的运行效率提升、就诊流程优化,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就诊服务。

常州市卫健委提供了一组数据:自3月1日新政实行以来,常州市16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免费复诊号超过20万个,为患者省下了共300多万元挂号费。

不过,政策落地大半年后,与之相关的反思与批评渐渐出现了。

现在走进江苏多家公立医院门诊大楼,熙熙攘攘的问诊者中间,“一号管三天”的政策宣传海报总被放在显眼位置。但再走进各诊室候诊区域问问,知道这一政策的患者并不多。

社交平台上,有的患者吐槽政策鸡肋。记者联系江苏几家医院采访,被拒绝多次,理由大同小异,“我们执行得一般。”

除了江苏,在长三角,浙江温州市中心医院、衢州市常山县中医医院、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城西院区等也推出“一号管三天”服务,但探索一段时间,点位仍旧分散。

明明是一件惠民实事,为何推广难,落地难,执行有争议?记者一探究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锡八院儿科门诊处。

挂号有效期

12月27日,无锡市民吴女士到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复诊,正打算挂号,却被护士台的护士拦了下来。

原来,吴女士前一天已挂过皮肤科的初诊号,凭初诊挂号单上的就诊码到签到机上扫一下,就能获得一个复诊号,并自动进入诊室的排队序列,无须再重新挂号。

“因为前一天有个验血报告没出来,只能第二天再来一趟。不用再次挂号、直接签到,确实方便很多,省去挂号费是小事,关键是节省了时间,毕竟我们上班族请个假不容易。”吴女士上午8点30分到医院,9点便已开好药了,不耽误上班。

就在今年5月之前,吴女士“初诊号”的有效期还只有24小时——更准确点说,有效期只到当天下午门诊医生下班前,当日有效。遇上没做好检查准备、检查项目没约上、当天无法出报告等情况,需要第二天再跑医院、重新挂号。

长期以来,关于挂号有效期,争议始终存在。

不少患者感到困惑,“因为医院的原因,当天检查没做完,为什么还要去挂号?很多人说只是看个报告,还要重新排队?”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冯军说。为此,他处理过不少纠纷投诉。

“我刚把检查做好,医生连药都没开,你怎么又叫我挂号?”患者向冯军表达着不满。那是2019年,冯军刚在门诊部主持工作。前一天,一位患者到医院挂号就诊,第二天来拿报告,并找医生看诊。按照当时的要求,这位患者需要重新挂号。

患者情绪很激动,门诊服务台搞不定,“搬救兵”找到冯军。冯军费尽口舌,却解释不清,又不能打破现有制度框架,最终,他自掏腰包,拿出12元现金,补贴该患者再次挂号的费用。

早在去年11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开始探索试点“一号管三天”。一次诊疗没有结束,第二天再来看病时却要重新挂号——因为类似原因,医院隔段时间便会接到病人投诉。

常州市卫健委调研市民的门诊就医需求时,发现市民对于“诊疗未完成,次日需重新挂号”这一问题呼声很高,“市民反映,重新挂号,不只是多缴一次挂号费,还得重新排队,十分不便。” 常州市卫健委医政处处长刘华联说。

收到投诉后,医院一般“内部消化”。有些患者年纪比较大了,或对自己的观点十分坚持,医院只能“开后门”,提供免费号,或者跟医生打个招呼,直接带到诊室看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锡八院电子签到机。

久而久之,在一些医院,再次就诊、免重新挂号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做法。

无锡一位儿科医生表示,根据他的经验,复诊患者比例大概占10%-15%,每天大概能碰到三五个。过敏原、支原体、微量元素等化验单不能当天出具,通常需要患者隔天再来就诊。“原先如果只看化验单,基本上也不会再让病人单独挂号,不会增加病人负担。”该医生说。

上海一位儿科医院医生有相似观察,“如果单单是看报告,直接找医生,医生一般也就帮忙看掉了,要么现在通过线上问诊也能问到,尽量不麻烦患者再次挂号。”

在实际操作中,上海这位儿科医生所在医院门诊挂号有效时间放宽到72小时。第一天挂号后,在72小时内,需要补开药品、或者有其他特殊情况,到预检台和护士讲明情况,不需要重复挂号,护士会将其作为回诊病人安排。一般,这种情况每天不超过10个。

但严格来说,这种做法有人情味,却不合规矩,需要人为协调。

而且,虽数量不多,长此以往,还会出现新的问题。“复诊患者直接到诊疗区域,在诊室门口排队,尤其在儿科区域,有些家长一着急,把孩子一抱直接冲进诊室,非常扰乱就医秩序,患者之间有可能会产生冲突。”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程运涛说。

3天,72小时,是此类问题集中出现的高峰期。90%的检查可以当天出报告,95%的检查报告可以3天内拿到。对于常见病的诊疗和治疗,3天完全够用。

为了解决各家医院遇到的普遍问题,提高门诊服务效率,减轻患者看病就医负担,今年4月16日,江苏省卫健委向各设区市卫生健康委和省属省管有关医院发文,明确5月7日起,实施普通门诊“一次挂号管三天”惠民实事方案。

由此,江苏成为全国第一个在全省范围推广“一号管三天”政策的省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锡二院“一号管三天”流程图。

“圈”定适用人群

这项就医惠民政策落地大半年,效果如何?

“听说了,没用上过。”关于“一号管三天”,记者在医院询问了几位前来就医的患者,多数人的回答都是如此。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造成市民感受不太强烈的主要原因是“一号管三天”的适用范畴有着严格限定。

作为江苏最早尝试的城市之一,常州于3月1日在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推行时,政策的准确名称是“一次挂号三日内复诊免费”,免费复诊范围覆盖普通门诊、专家门诊(同一专家或同一科室普通门诊复诊)。

“‘一号管三天’的说法有点太笼统了。”常州市卫健委宣传处处长王燕认为。

在无锡二院,“急诊、专家门诊、多学科诊疗门诊不在此范畴内,只能是同一家医院、同一个院区、同一个科室的普通门诊,一次挂号可以管三天。”冯军解释。

在无锡市人民医院情况相似,记者在分诊台咨询时被告知,“一号管三天”只在普通门诊,且有检查报告尚未出结果的情况下才能适用,专病门诊、专家门诊、急诊均不适用。

江苏省“一次挂号管三天”的相关规定明确,政策针对的情况只有一种:病人当天因检验检查不能完成或者不能获取报告,尚未完成诊疗,其目的是为了让一次诊疗完整闭环,避免在一次诊疗过程中重复挂号。

为了准确“圈定”这部分患者,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各家医院想了多种办法。

冯军介绍,起初,无锡二院尝试过人工分诊的办法——第二天再次就诊的患者,到分诊台出示第一天就诊的挂号单,护士写张单子,再到窗口挂一个免费的专科号,再到签到台签到,加入排队序列中。

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去年11月试行时,也是通过人工预约的方式:在签到系统里设置一个小插件,病人第二天或第三天来复诊时,直接到门诊区域找到护士,由护士将该病人排进屏幕叫号的队列中。

人工分诊存在一定问题,比如,拿到免费挂号的手写单子,仍要到挂号窗口排队等候,且挂号只能到人工窗口,自助机上实现不了,如此一来,候诊流程又延长了,与缩短看病流程的改造初衷相悖。

无锡二院成立专班,将门诊、医务、信息系统、院办等人员统筹起来,分管门诊的副院长亲自挂帅,共同商量出一个方案——在门诊电子病历末尾增加一个选项:“本次诊疗是否结束?”“医生根据实际诊疗情况进行勾选,只有医生勾选“否”,号源才会进入复诊程序,也就是“一号管三天”的队列当中。

今年年初,常州全市16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在一个月内完成系统改造。复诊患者到自助机上签到时,就能直接进入门诊的排队系统。

经过精准“圈”定,能进入队伍的患者人数不多。无锡二院每日门诊接待量在5000人左右,次日再来就诊的患者人数控制在100人以内。而常州一院复诊病人的占比仅为1.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锡二院门诊电子处方单。

政策如此设计,综合考虑了医疗资源、就医秩序、患者需求等多方面需求。

具体来说,医疗资源需要合理分配。医院专家资源相对稀缺,专家要承担住院手术、学术交流、医务管理等工作,数量也少,每周一般只出诊两次。而医院的急诊资源同样宝贵。急诊面向的对象是急危重症患者,要经过预检分诊后才能进入急诊病例,要留给真正有需要的人。

从患者需求来说,若要到专家门诊就诊,最好先在普通门诊进行相应检查,再针对具体病种请专家评估,给出更优化的治疗方案。如果医生第一天已经为患者完成一次诊疗过程,当患者第二天病情变化了,想再次来看病,这种情况也须开始新一轮诊疗。

“就医场景太多了。”江苏某医院的一位医生认为,部分特大型医院门诊量太大,免费复诊一多,原有的就诊秩序被打乱,医院可能会“吃不消”。

不过,此类政策细节,很难在“一号管三天”的宣传推广中一一说明。

记者在江苏多家医院看到,门诊大厅显眼位置摆放着“一号管三天”政策的落地海报,但鲜有患者驻足观看;诊室内,医生诊疗桌上,也放置着政策宣传单,仍少有患者能够留意到。

“一些患者认为,只要第二天再去医院,都能免费进入诊室,肯定不是这样。”程运涛认为,“一号管三天”政策落地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医生对患者的叮嘱和宣教,“医院里放再多宣传牌,都比不过医生指导效果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锡八院“一号管三天”流程。

“牵一发动全身”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一开始,不少医院改造意愿并不高,持观望态度的不在少数。这不仅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流程优化也需要其他配合环节,大家都有顾虑。

常州市卫健委提供了一组数据:自3月1日新政实行以来,常州市16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免费复诊号超过20万个,为患者省下了共300多万元挂号费。

这意味着,常州这16家医院挂号收入已减少了300多万元。

但这引发了另一个问题,在一些医院,挂号费和接诊量与医生收入等息息相关。

比如,上海一位医生告诉记者,医院医生在绩效评定环节、晋升环节、评职称环节,要统计工作量,要有一定的诊次数量作为支撑,“病人第二天来复诊时,这次免挂号费的工作量分配给哪位医生?”

江苏一位医生和记者说起对政策的看法时,态度颇为犹豫,他认为复诊免费是医疗服务贬值的体现,“来看病连号都不挂了?本身挂号费就不多。”

“到底什么人需要进入‘一号管三天’序列,能不能把这个人群缩小?”冯军说,挂号流程改善是“标”,关键要从源头解决问题,“标本兼治”。兼顾患者便捷就医需求和医院实际情况,这也是最好的解局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锡市人民医院“一号管三天”宣传屏。

患者复诊需求集中在周期相对较长的检查项目。无锡二院党委书记冯宁翰带领相关科室多次调研后提出要求,“简单的影像检查、空腹超声、平扫CT、核磁共振甚至常规的影像增强检查等,必须当天完成。”

患者做检查预约时间长,曾经这是医院存在的共性问题,也曾是老大难问题。2020年,冯军在超声科做管理岗时,乳腺超声检查需要预约一个月,“大家稍微辛苦一点,周末我们一起加个班。”在冯军动员下,大概花了2到3周,堆积一个月的超声检查全部完成。

检查效率提升背后牵系到一整套门诊运行机制。以前,门诊检查预约实行“放号”制度,每天能够预约的患者人数有上限。现在为了提升效率,医院实行“人休机不休”的弹性排班方法,中午午休时间也安排一位连班医生。

常州市卫健委信息处处长许辛夷介绍,自新政策实施以来,全市最大的公立八家医院,目前核磁共振平均影像上传的时间都控制在八小时以内,比原先快了近30%。

医院运转节奏加快,医生工作效率提升,又牵扯到医院内部薪酬改革。

以往,医生的薪酬按照年限、职称、技术等各方面综合评定,“多劳多得”体现得并不充分,冯军认为,“很多情况下要讲绩效,不能吃大锅饭,每一个工作量都要有记录。”

在无锡二院,两个院区每天能够完成的超声检查人数在1000人左右,比以往增加了20%。符合“一号管三天”来就诊的,基本数量从开始的300人上下,控制到100人以内。

如此算来,医院在挂号费上的经济损失每天大约千元,不过检查效率提升、数量增加后,冯军说,“可能这方面损失可以忽略不计了。”

冯军认为,这是双赢。“患者就诊体验感和满意度提升了,医院的运转效率和内在动能也提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常州一院“一号管三天”流程图。

一件小事的探索

“一号管三天”的背后,是各家医院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开展便民探索的系列举措。

常州一院和无锡二院可以算是“一号管三天”政策落地的优等生,并实现了全流程系统化和电子化。这要求医院“底子”好,电子病历系统、签到叫号系统必须全面覆盖,对医院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提出较高要求。

在部分社区化程度高的公立医院,人工分诊也成为不错的选择。此类医院以服务周边居民为主,医生遇到的大多是常见病、多发病,老年患者比重高,总体门诊就诊量不大,人工实现“一号管三天”不仅成本低,而且效果好。

排队就诊序列如何安排?各家医院做法也不同,在常州一院,由于复诊病人的占比仅1.6%,医院在签到机上设置了“五个初诊,一个复诊”的次序,但对个别复诊患者比例偏高的科室,则会单独设置“一初一复”。

而无锡二院和无锡八院,考虑到复诊患者就诊时长一般少于初诊患者,初诊和复诊患者的顺序则是“两初一复”。

记者观察到,在实际操作中,“一号管三天”正在倒逼医院挂号机制更加优化、就医环境更加公平有序、医院运转效率进一步提升。

在优化挂号机制方面,常州的市级公立医院推行了“预问诊”模式,通过互联网诊疗平台实现患者主诉症状等病史快速采集,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门诊实行30分钟分时段精准预约,检查检验推行集中预约。

另外,三级公立医院优化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完善导诊、咨询、预约挂号、退费等医疗服务,实施医保咨询、投诉受理等便民服务。

针对老年患者,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建立失能、70岁以上老年患者优先挂号、缴费、取药窗口,组织志愿者为无亲属陪护的80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陪同挂号、就诊、检查、取药等伴医服务。

今年以来,无锡二院推出一系列服务优化举措。这是一家1908年建院的百年医院。70岁以上老人的比例为25%,80岁以上老人的比例为8%,对门诊服务要求高、压力大。

针对80岁以上的老年人,无锡二院实行免费陪诊,网上预约之后,到医院有专门的导医志愿者陪诊。以此为基础,医院注册成立仁心志愿服务团队,目前注册的社会志愿者近500名,志愿服务时长超过5000小时。

另外,无锡二院提出信息化和人工服务“二合一”的服务理念。比如,针对80岁以上、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特殊患者,进行人工干预、适当提号,保证这部分人群优先就医。

冯军认为,提升医院竞争力,医生技术水平和患者就医体验的影响在其中各自占比一半。“到我们医院的大多数还是常见病、多发病,对患者的就医体验要求特别高。”冯军说,“患者进来看医生,等候时间过长,患者体验会很差,就诊的优质服务可能也无法弥补。”

“一号管三天”或许只是政策的一环,小事做好,也能成就便民利民的大事。

来源 | 解放日报

作者 | 李欣欣 巩持平

责编 | 陆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