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梓新
“三明治”是什么?
这个问题在创立的14年里,有过些许变化。
2011年,三明治还是一个群体博客,分为八个栏目,每个栏目都有编辑。那个时候,三明治是业余写作爱好者的聚集地,我用新闻最基础的采访技能,连接三十岁上下的有趣人群,平时也做一些线下公益活动。
2014年,我在上海五原路租下老房子的一间,命名为“”,开办线下的写作工坊。后来又开出公益的“”,帮助一批新人写作者走上非虚构乃至虚构的道路,成为出版作者。2016-19年,三明治是一个新媒体的模样,在传统定义下的非虚构写作平台,也招聘了全职的写作者写类似特稿的报道,出版了《非虚构写作指南》一书。
从2018年开始我们就已经涉足文创,2019年更在上海愚园路街区开出线下。而早在2017年出版了Mook的在地研究计划,升级为, 成为研究上海市中心的文化、建筑、设计、口述实录的跨界计划,第一个提出了安福路“宇宙中心“的概念。哪怕是在疫情开始后的2020-2022年,我们还继续深化了城市规划方面的研究,并发起了资助在地艺术创作的计划。那个时候,三明治更像一个独立文创、社区营造,甚至是内容策展公司。后来,线下活动就很难开展了..
这么多年来三明治的核心一直是写作能力,早在2016、17年,我们就相继推出了运营至今的、项目,但是对创意写作的深入认知,也是随着我到英国UEA学习创意写作才开始的。在英国做了一年的英文创意写作学生,我体会到在学习创意写作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我至今还记得去年6月,在英国诺里奇UEA校园,和朋友们坐在Sainsbury Centre的露天咖啡座,细说着小说、非虚构、剧本和播客几种创作的心理感受异同。英国的草地很少有专人修剪,但长势却各有其型。UEA湖边那一片自然得有点荒芜的草地,草有腿脖子一般高,在夏天反而呈现出淡黄色,它们齐刷刷地顺着风倾斜,在难得的阳光下,亮得耀眼。后来,我们都奔赴各自的创作道路,还时不时有所交集。
从去年年底,三明治已经全面发展为一个全球化的中英文创意写作平台,我们的上万名写作者遍布全球五大洲。我们开设了主流创意写作学院的所有门类(genre)工作坊,包含小说(fiction)、非虚构(nonfiction)、剧本写作(scriptwriting)、诗歌(poetry)、大师工作坊(Masterclass),甚至科幻故事(sci-fi)等。而我们的每日书更像是创意写作里面的Free Writing,并且形成独特的写作社区文化。我们还计划在英国出版英文文学杂志Bluebell。
英文短故事
剧本创作
大师工作坊
英文大师工作坊
科幻写作
我们也开拓了文学出版经纪的服务,帮助新人写作者从“破茧”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通出版链条,独立出书。2023年我们和上海译文出版社合作出版了女性非虚构故事集,2024年我们更和上海译文、天津人民、未读等出版社和出版品牌签订了众多写作者的第一本独立书稿合约。出版经纪服务在国内还方兴未艾,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而面向更年轻的群体,我们在和的两个品牌分别开展了儿童的中英文创意写作实践,至今已有七年的时间。在日益内卷化的今天,儿童教育和心理健康成为严重问题。写作是孩子们寻找自我,表达自我最好的方式,保护他们奇想和创造的小天地。这样难得的小天地是他们的避难所,也是面向未来的发电站。父母和孩子同在三明治写作的温馨场景,是我们最开心看到的。
2024年初,教育部将“中文创意写作”正式列入中国语言文学二级学科,各大高校竞相开出创意写作研究生专业,甚至将开设博士专业。中文教育被以文学研究为主的中文系把持的局面开始被挑战,“中文系不培养作家”的观念将成为历史。不论是中文创意写作,还是英文创意写作,现在仍是方兴未艾的时代。
现在,我已经搬回上海,继续我的非虚构写作,并把更多的国际创意写作实践,带给中文写作者。中文写作是我们的第一语言,但我们也一样可以尝试第二语言写作,甚至能把第二语言写作中的心得,回过来滋养和丰富第一语言的写作。同时,阅读和观察的视野,也全面拓宽了。
这是我过去一年的体会,也是2025年开始,三明治的新方向。
李梓新
三明治创始人,有20年传媒经验。 2024年以优等学位(Distinction)毕业于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UEA)创意非虚构写作硕士专业(MA Creative Non Fiction)。 著有《灾难如何报道》《民主是个技术活儿》等书, Newsletter 。 现在进行潮汕题材的非虚构中英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