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 | 咩哥

大家好,我是咩哥!每天跟大家吹吹水,有趣的灵魂,从此相遇!

一家成立于1796年的德国老厂格哈迪塑料技术公司宣布破产。

这家专门生产奔驰三叉星标的制造商,曾经扛过拿破仑入侵、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却在2024年初因欧洲汽车行业寒冬而倒下。

这场危机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命运,更折射出整个欧洲汽车业的深层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内燃机末路,电气化转型阵痛

从辉煌到衰落,格哈迪公司的故事就是欧洲汽车工业的缩影

这家老牌企业曾是梅赛德斯-奔驰的核心供应商,为其提供汽车格栅、车门把手和那标志性的三叉星徽标。

但在电动化浪潮下,传统零部件供应商纷纷陷入困境。

欧洲汽车供应商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欧洲零部件制造商已宣布裁员5.33万人,超过疫情时期。供应商们面临着一个残酷的现实:要么转型,要么出局。“松弛感”已不复存在,内卷才是常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供应链危机蔓延,“蝴蝶效应”凸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格哈迪公司倒闭不是个例。德国博世计划裁员5500人,采埃孚将裁掉1.4万人,大陆集团也要砍掉7150个岗位。这些数字背后,是整个欧洲汽车产业链的震荡

麦肯锡数据显示,五分之一的汽车供应商预计2024年将亏损。

更要命的是,三分之二的供应商利润率仅为5%或更低。

这些数字让人不禁想到那句话:“偏偏你最争气”,只可惜这次European汽车业似乎有点“摆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中国车企崛起,欧系“神车”褪色

欧洲车企在中国市场举步维艰,这是不争的事实。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11月,德系品牌在华零售份额为15.6%,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中国自主品牌市占率达64.1%,同比增长8.7个百分点。

德国汽车管理中心主任Stefan Bratzel预测,未来十年德国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的员工数量将减少20%。这个预测让人不禁感叹:“这波啊,这波是汽车工业版本的'大冤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写在最后:从格哈迪公司的破产,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家百年老店的谢幕,更是整个欧洲汽车工业转型阵痛的缩影。

面对电动化浪潮和中国车企的崛起,欧洲车企还能重现昔日辉煌吗?

你觉得欧系车企该如何破局?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