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12月27日,肿瘤内科治疗新进展学习班在厦门市海沧区复旦肿瘤厦门医院成功举办。本次会议邀请到福建省内及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围绕肿瘤治疗领域的前沿进展进行精彩授课,共同探讨肿瘤治疗领域的创新与突破。旨在深入贯彻健康中国战略,推动肿瘤内科诊疗技术发展,促进学术交流与临床经验分享,进一步提升肿瘤诊疗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汇聚国内顶尖专家,共探肿瘤最新进展

会议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内科主任I期临床研究病房主任、学科带头人王红霞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复旦肿瘤厦门医院副院长冯水土及院长助理、肿瘤内科执行主任秦文星共同担任大会执行主席。会议开幕式由秦文星教授主持,复旦肿瘤厦门医院常务副院长张成钢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内科主任、I期临床研究病房主任王红霞教授、复旦肿瘤厦门医院副院长冯水土教授分别为学习班开幕致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复旦肿瘤厦门医院常务副院长张成钢教授做开幕致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内科主任、I期临床研究病房主任王红霞教授做开幕致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复旦肿瘤厦门医院副院长冯水土教授做开幕致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复旦肿瘤厦门医院院长助理、肿瘤内科执行主任秦文星教授主持开幕式

此次会议邀请到十余位国内知名肿瘤专家为学员们精彩授课,专家逐一登台就乳腺癌、肺癌、原发不明肿瘤、晚期胃癌、头颈部肿瘤、黑色素瘤、淋巴瘤等肿瘤疾病及新药研发、临床基础研究等方面带来了前沿进展和研究成果。

研究速递:

内科与外科兼具、临床与转化齐聚

第一场报告环节由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肿瘤内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叶峰教授主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肿瘤内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叶峰教授

福建省肿瘤医院乳腺肿瘤内科主任刘健教授作了题为《2024 SABCS HER2阳性乳腺癌研究进展》的精彩报告,他针对今年圣安东尼奥会议上HER2阳性乳腺癌早期和晚期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了系统性梳理,一些新的探索对临床医生的决策具有相关性的提示,HER2阳性乳腺癌目前新药有很多,临床上给患者带来很多获益,后期联合免疫治疗给晚期病人带来更好的获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福建省肿瘤医院乳腺肿瘤内科主任刘健

第二场报告环节由福建省肿瘤医院首席专家黄诚教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内科主任王馨教授共同主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宋传贵教授在题为《守正创新:从肿瘤整形保乳的升阶和乳腺手术的降级说开来》的报告中表示,肿瘤整形保乳手术已经进入临床实践并逐渐常态化,随着肿瘤整形的思维和技术不断升级和普及,以局部治疗作为出发点来考虑包括腋窝降级手术在内的乳腺癌手术的价值,同时要更加关注乳腺癌的系统治疗,全程一体化的设计在保证健康安全的情况下对提高患者自信、保护患者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福建省肿瘤医院宋传贵教授

厦门大学药学院刘文教授线上分享了题为《非编码RNA(长链非编码RNA和环状RNA)在癌症中的功能、分子机制和靶向干预研究》的报告,系统介绍了在表观遗传学当中的探索,从基础研究方面为药物研发提供了相关思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述三位专家分别从肿瘤内科、肿瘤外科、临床研究三个方向做了精彩分享。随后进入第一轮交流研讨环节,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主任医师詹颖教授的主持下,厦门市海沧医院高应勤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总医院吴晶晶医生、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阳医生、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厦门医院庄诗雯医生作为讨论嘉宾参与讨论,就上述三位专家讲授的专题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现场互动热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名家盘点:

关注肺癌热门靶点、聚焦围术期免疫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副院长、胸外科执行主任范虹教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陈莉林教授共同主持第三场报告环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福建省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房文铮教授线上分享了题为《2024 ELCC 肺癌靶向热点追踪》的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复旦肿瘤厦门医院肿瘤内科常驻专家于慧教授作题为《围术期NSCLC免疫治疗进展》的精彩报告,她表示,围术期治疗是提高肺癌早期治愈、延长患者生存的关键。她主要分享了新辅助、辅助以及术后辅助三种治疗模式以及所带来的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曾茹教授的主持下,展开了第二轮交流讨论环节。来自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的李捷教授、泉州市第一医院杨红奎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涂剑楠医生,以及复旦肿瘤厦门医院巫紫文医生围绕上述两位专家关于肺癌的分享,进行了互动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入解读:

晚期胃癌、不明肿瘤、头颈鳞癌的最新诊疗进展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内科行政副主任肖莉、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黄小兵共同主持下午第一场报告环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肿瘤科主任张俊教授做了《基于肿瘤进化的晚期胃癌全程管理策略》专题授课。张俊教授介绍了晚期胃癌多线治疗后,通过全基因组检测,优选治疗方向,筛选敏感药物。胃癌病情进展中,her-2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抗her-2治疗的全程管理。最后分享了胃癌一线治疗中通过交替化疗方案,保留化疗敏感亚群,为后续化疗创造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内科副主任罗志国教授为我们讲解了原发不明肿瘤治疗进展,从CUP的定义、诊断到治疗都为我们做了精彩的授课,强调了基于详细的病史询问、查体、影像学检查、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在原发不明肿瘤寻根溯源的重要性。他详细介绍了Fudan CUP-001的研究进展,通过基于90基因检测判断肿瘤类型并采取部位特异性治疗显著优于传统性经验治疗,大大提高了原发不明肿瘤患者的治疗疗效和生存预后,同时该研究还被美国Sarah Canon肿瘤研究所 F. Anthony Greco,MD评价为一项重要的里程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季冬梅教授为我们讲解了头颈鳞癌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从免疫联合化疗、双免联合、双抗联合CD47单抗等方面介绍了目前的研究进展,其中PD-L1联合西妥昔单抗的研究结果以相较化疗更高的客观缓解率以及更低的毒性,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此基础上联合化疗的方案在复肿中心的结果也很振奋人心,目前的客观缓解率可达90%以上。另外季教授还介绍了目前正在进行的双抗及ADC药物的临床试验结果,头颈鳞癌的免疫治疗已进入2.0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肿瘤科主任陈曦主持交流讨论环节,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旦肿瘤厦门医院、南平市第一医院的四名医生就三位专家的分享互相交流了各自的见解体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趋势观察:

淋巴瘤、黑色素瘤研究进展及新药研发成果

泉州市第一医院肿瘤内科主任李晓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内科副主任陈健华共同主持本次会议最后一场报告环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曹军宁教授做了《原发纵膈大B细胞淋巴瘤研究进展》专题报告。从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的基因表达谱、治疗方案、疗效评价都做了精彩的介绍。一线治疗以R-CHOP+放疗或DA-EPOCH-R为主。免疫化疗后达CMR的患者可以免除放疗。但PET- CT评估DS4分患者有假阳性可能,PET+CtDNA检测正在探索中。新药的加入可能进一步改善生存,还需要随机对照研究。大部分患者一线治疗可以治愈。少部分R/R患者的治疗包括传统挽救化疗(或新药桥接)+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线治疗可选择PD-1单抗、BV、CAR-T细胞治疗和CD20*CD3双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剑教授做了《从研究者角度谈新药研发、不良反应管理和质控》的专题授课,从研究者角度分享了对于国内创新药物研发趋势的观察,介绍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I期临床研究中心近年来在新药研发中的实践和成果。分享了新药研发中的不良反应管理,包括不良反应的定义与药物相关性的判定,以及在如火如荼的免疫双抗及ADC研发时代下如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眼毒性,间质性肺炎等常见的新型靶向药物独特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及临床处理,以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其中所积累的独特经验。他表示,新药研发的安全性管理一直在路上,中国的新药研发也一直在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副院长陈誉教授盘点了不同亚型黑色素瘤的发展趋势及关键进展,首先介绍了皮肤亚型黑色素瘤围术期的治疗进展,在辅助治疗中PD-1单抗的地位仍然不可撼动,新型疫苗取得可喜的突破性疗效,双免疫的策略仍在探索中,又介绍了NADINA这一首个在黑色素瘤取得阳性结果的新辅助免疫临床研究,可能改变目前的临床实践。除了皮肤亚型黑色素,陈誉教授还介绍了黏膜黑色素瘤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黑色素瘤亚型在分期上基于国内多个中心数据库的探索成果,及黏膜、肢端黑色素瘤最新的免疫治疗进展,为与会人员带来了一场关于黑色素瘤的学术盛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次会议不仅为肿瘤内科领域的医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更搭建了一个共享知识、交流经验的平台。复旦肿瘤厦门医院将继续在肿瘤领域探索深耕,在推进厦门肿瘤事业乃至福建肿瘤事业方面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排版:Yian

执行:Babel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