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胜洪

《书法艺术的线性表达与“象外之境”》

一一著名书法家李胜洪专访

闫春玉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国粹之首,其刚柔兼济、变化莫测的线条艺术,在黑与白之间折射出中国文化的伟大精神。创作者的人文关怀与情感宣泄,正是通过线条艺术的个性表达而呈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与风格。而在精神文化层面上呈现出来的,是书法艺术的〝象外之境〞。

△宇宙万物的抽象概括

李胜洪认为,富有想象力与表现力的书法线条,是宇宙万物的一个缩影。在中国书法美学范畴里,它具有独特的内涵,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风采。如《兰亭序》《祭侄稿》等流传千古的书法经典,正是凭借着千姿百态的线条构建,凝聚着对中国文化的陈述和民族精神的彰显。

汉字是一笔一划的结构组合。而不同的书体有不同的结构方法。但凡写一字,都有起笔、行笔和收笔的过程。而“点”也是极短的线条呈现。这些书法线条的延展与集合,其实就是书法家对于外部万事万物的思想反映,是一个相对完整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他说,书法艺术线条的独特性,与中国人的心性、民族性格和东方的智慧密切相关。其线条具有质感、动态、力量之美。汉字的书写,一笔下来,有硬朗,有曲折,有爽利,有灵巧,有拙藏,乃至变化无穷。如行书、草书澎湃激昂,篆书、楷书聚精凝神。它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了人们对自然对社会对生命的思考与觉悟,而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魄。书法线条的表现除了技术因素之外,渗透着书家的思想境界、审美取向和人格修养,因而也更加契合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

汉字的笔画短长肥瘦各有所状,因书体不同又各有所态。笔力的大小和书写速度的快慢,都会产生不同形式有规律的变化,如轻重、粗细、快慢、倚正、虚实、长短等,从而产生书写线条的韵律与冲突,而矛盾需要化解。这些属于哲学的范畴与概念,充满了辩证思维。其次,墨法的运用,有组合变化,还有与章法相关联或与笔墨构型变化组合,虚实相间,或断或续,简练道劲,变幻飘逸,展现了中国书法特有的神韵与美感。所以“中国书法艺术对中国文化的诠释深刻而周详,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博雅而细腻,用线条再现大自然的生机,我们从对中国书法文化的研习中,能够感悟到其中所蕴涵的那种一脉相承的民族精神。”

△生命节奏、律动的象征

书法线条是中国书画特有的艺术表现方法,具有较强的心性特征。书法家创作,从写第一个字的第一笔到最后一个字的最后一笔,既有时间的法则,又具有空间的秩序。空间特质就是线条的产生、流动、延展、跳跃、组合等。线性的节奏,即作者思想的起伏、生命的律动。因为书法自始至终是一种以心运手、抒情达意的精神活动,倾注了书家的全部情感,实现了精神的超越,所以说是中国人情感形态的象征性符号。

书法的线条,与人的精神状态、思想情感紧密关联。线条就像生命的指针或地震仪一样,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生命状态。线性所传导出来的生命力,是创作者对外部世界的思想反应,传递着一种内在的神韵之雅和气质之美。

对于书法的评价标准来说,线条的质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毛笔是尖锋,要使线条富有变化,必然在用笔过程中掌握轻重、快慢、偏正、曲直等技法。书法中的线条点画都有不同的姿态和形式,没有精熟的笔法和透彻的领悟力,无以支撑起艺术创作的滥觞。高质量、丰富的线条表现力,是一种独特的审美追求,具有抽象性、艺术性、流动性、音乐性、精神性的特征,它们之间是相互统一的,因而在视觉传达的过程中才必然引起受众积极的心理反映。

“致敬经典,自有我在”,是李胜洪常常掛在嘴边的一句话。致敬,就是对几千年形成的文化传统与书法经典要有敬畏之心。真正地深入进去汲取其中的精华,去其糟粕,以心去理解、感悟”。多临习,多揣摩,多看古代书法大家的墨迹,耳濡目染,觉悟自然就会在比较与鉴别中提高,而产生、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我在,指的是出帖乃至创作中的“有我”。只有如此,才能激发出想象力与创造性,才会有书法艺术最佳的线性表达。

△书家精神气质的外化

个性是艺术的生命。古往今来,凡是有生命力的作品,都有着鲜明、独特的个性。如果汉字书写没有了个性,也就失去了书法作为艺术而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书法作为精神文化产品,每一根线条都无疑会留下其作者性格、情感、情绪、精神、人格的痕迹,书家的人生阅历、艺术思考、技术积累、审美趋向、创作激情等,都将通过这些线条及其组合的汉字形态,实现作者内心精神世界的相对外化与物象化。故古人强调“书如其人〞。

李胜洪強调:中国的艺术重视内在的蕴涵。而书法含纳天、地、人的精、气、神,包括着人文意向和人格旨趣,是反映人品、人心、人格、人性的艺术。其内涵因书家个性情感的投入而具有了生命的美学意义,其艺术的审美趣味受到情趣、修为、认知、感悟等方面的综合影响。米芾说:“学书需得趣。”即是对内在审美精神品质的审美表达,表现出生命中诸多的感受和审美价值思考,创作出那种激发欣赏者经验、审美的愉悦感受。

在中国书法与绘画史上,自古以来就有着“书画同源”之说。中国画的线条具有书法艺术的抒情性,书法用笔可以说就是中国画造型的语言,它能时时体现出书法线条中的结构美与意境美。这两种艺术相互影响,交相辉映,通过腕底线条的枯湿浓淡之变化与概括,在有限的画面中传递出博大、隽永的思想内涵,甚至将自己的人格和生命俱融入其中,在“似与不似之间”获得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审美体验。

面对时代的嬗变,当代书法既要延续传统,又要融古铸今。但决不能丢失书法的文化本质和精神内涵。更不能把文字内容与形式美感切割开来,因为这是书法最本质的定义。如果“作品〞仅余形式的空壳而“语焉不详〞,那么再鲜活、灵动的笔墨技术与线条表现力,也不能单独称之为书法,而只能是其他。所以评价书家水平的高下,也需要以这个尺度对其审美精神进行深入考察与判断。

“笔墨当随时代”是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要求。不同的时代,书法的线条艺术必然会产生新的创作需求与审美观念。定论是:中国书法不仅仅具有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而且更重要的是那种奇妙无比而难以言述的象外之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胜洪题《象外之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胜洪,湖北荆州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创始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担任中国书协理事,全国书法(刻字)艺术展和文化部“群星奖”评委,中央美院等高校客座教授或书法工作室导师。

出版个人专著《中国书法》《现代刻字艺术创作与欣赏》《楚简书法字帖》及艺术作品集多部。

因积极倡导并成功组织“中国书法申遗”等重要贡献,两度被评选为“中国书坛十大年度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墨真书画院于2013年在北京成立,2020年在天津成立分院,是一家专注于学术研究,组织开展大型书画展览、全国采风、公益事业以及国际交流活动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