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支野战军各有千秋,而四野军的实力在广大军迷心中排名第一。那么,四野军凭借什么特点,能在五支野战军中独树一帜。又有哪些优势,令其他野战军难以效仿呢?
众所周知,解放战争时期,我国野战军部队包括5支:分别是第1野战军(西北)、第2野战军(中原)、第3野战军(华东)、第4野战军(东北)和华北军区的部队。
那相较于其他野战军,四野军的优势可以概括为3点。
四野军3大“优势”有哪些?
第一:根基厚。四野在平津、辽沈两场决定性的战役里担当先锋,尽显英勇。
说起四野的杰出人物,不得不提两位出自其中的元帅。林帅和罗帅,一位曾任第四野战军的统帅,荣获元帅军衔;另一位是政工巨匠-罗荣桓,亦同享元帅之誉。同一支部队孕育两帅,实乃难得一见的殊荣。
四野军的前身便是赫赫有名的八路军115师:苏区子弟兵、红一方面军历经百战,抗战时期培育出4个精锐兵团,其将领后来均担任重要职务。
这4大兵团的指挥官分别是:12兵团肖劲光、13兵团程子华、14兵团刘亚楼以及15兵团邓华。这4位人物在不同战役中指挥出众,为我军屡创奇功。
第二:装备好。抗日战争结束后,东北地区遗留了高达70万的前关东军和数量众多的伪满洲国军队。
而在苏联红军进驻东北之际,尚有许多未被解除武装的日本战俘和伪满洲国战俘。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首批进入东北的民主联军,巧妙地吸收了这些武装力量,将其转化为己方的战斗力。
除此之外,东北地区还活动着大约十几万的土匪。民主联军同样成功地对他们进行了改造。收编成员,并对进行思想教育,进而增强了自身的战斗力。随着人员的膨胀,战斗能力自然水涨船高。
再言之,东北地区本身有坚实的重工业基础,尤其不乏军工制造工厂。四野在任用人才方面别具一格,大量征用日本技术专家。
截至1949年,四野军工部所录用的186名技术人员中,日籍专家多达103人,占比超过一半。在四野中服务的日本人总数超过了3万人。
而这之中,不得不提的是一位名叫林弥一郎的人物,他不仅在第四野战军成立的东北航校担任教官,还为我国军队培养了大批空军人才。
第三:兵法独特。四野乃我军之精锐,其战术运用彰显于6大战术原则包括:“一点两面”的战斗部署、"四快一慢"的攻击原则、"三三制"的战斗队形等,此原则经过反复实践。
而其中的“三三制打法”,不仅对国内战争威名赫赫,即便在抗美援朝中,亦使美军颇感头痛,而此后应用于东北战场并屡战奇功。可见四野军战术之高明。
总而,四野作战骁勇的优势在于,根基扎实,装备优良,战术高明。此“三点”是第四野战军在辽沈、平津两大战役中取得战略性胜利的根基所在。
为何四野公认最强?
那为什么又说四野军的优势是其他野战军学不来的呢?纵观整个野战军而言,地理环境和资源的不同造就了部队的发展和成分千差万别,战略任务和战场形势截然相反。
四野得天独厚。东北战场工业基础坚实,资源丰沛,武器装备与后勤供给应有尽有。所处地理环境亦是得天独厚,北邻苏联,东邻朝鲜,外交关系融洽,无需担忧多面受敌。
国军势力在此仅占据长春、沈阳、锦州等寥寥几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四野则占据广大农村,根基深厚,兵源源源不断。
再加上地形利于平原作战,炮兵雄厚,遂使四野在城市争夺战和大规模军事行动中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和独特的战术。相比之下,其他野战军不是地处战略劣势,就是火力不足,难以模仿四野的成功之道。
是何缘由让其他野战军难以效仿呢?
一野驻扎西北,荒凉之地,条件艰苦,人口稀少,工业基础薄弱,补给困难。兵力和装备严重缺乏,还需牵制强敌胡宗南,发展受限。
二野初期实力雄厚,但随着长途奔袭大别山,诸多重武器在渡河时舍弃,损失惨重。人员和武器难以补充,兵力锐减,在淮海战役前仅10余万兵力,急需时间休养生息。
三野由山东及华中新四军与地方武装合并而成,装备本就薄弱。又处华东,国军兵力密集,一直承受巨大压力。虽有常胜将军粟裕在,通过战利品补充实力。但整体而言,第三野战军面对的挑战巨大。
总体而言,一野、二野、三野皆无法像四野那样。享有稳固的后方,充足的武器装备和兵力补给,能够专注于军队训练。所以说,四野的成功经验对其他野战军来说难以复制。
故事就到这里,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参考资料:
1.《四野十大主力传奇》——1998年由黄河出版社p86-p110
2.《一分钟读懂:第四野战军各部队的来历及主要将领》——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