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分享国学感悟。聚焦终身成长领域,我是董三自。

生而为人,可贵的地方在哪呢?就在于我们能自主地产生意念啊。

如果人没了心念,和动物、草木瓦石的区别在哪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来很火的心学典籍《传习录》中有一段话,正巧回答了这个问题。

王阳明的学生问了个类似的问题,阳明先生答:

【自朝至暮,自少至老,若要无念,即是己不知,此除是昏睡,除是槁木死灰。】

从早到晚,从年轻到年老,如果没有意念,就相当于没有知觉。这样,不是在昏睡中,就是形同枯木,心如死灰。

这样的状态,哪里好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见,问题并不在于我们是否起心动念,而是如何驾驭心念,这就要求我们达到一种较高的人生境界。

王阳明告诉我们,要追求较高的人生境界,就要专注于致良知,简单理解就是打磨良知。

在他看来,良知与生俱来,人人具有,只是每个人良知都在后天受环境或私心私欲影响,遮蔽程度不同。

而良知,不仅关系着我们的善恶,也决定着我们的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利他心,欲望轻而少,私心不那么重,良知遮蔽程度就轻,这样的人,不仅内心清明,智慧也很通透,身心愉悦,常感安乐。

反之,放任自己私心欲望膨胀的人,良知障蔽很重,很难洞察事情真相,内心种种欲望炽烈交织,往往感到烦恼深重,焦躁不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许我们很多人都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吧?

如果是做一件公益方面的事,往往内心雀跃,充满动力,很有成就感;

但如果是一心谋私利,很可能产生一种畏缩的情绪,还伴有罪恶感,这样又怎么可能感到开心呢?

当然,人非圣贤,这里不是要你完全不考虑自身利益,而是适当作调整。

因此,如果要让自己身心安宁,最重要的就是适当克制私心,培养利他心,让良知尽可能地显现,让智慧主导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