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国军的“土战术”:廖运周与迫击炮打坦克】

作者:亚克西

坦克自问世以来,无数的反坦克战术应运而生。除了运用专业反坦克武器的“正规战术”,还有许多“土战术”是在各种特殊作战条件下创造和发明的。在中国,我们的军队也不例外。在战争年代,我们的武器装备长期落后,缺乏反坦克武器。因此,我们军队创造了许多管用实用的反坦克战术。这不仅仅是八路军、解放军如此,抗战时期的国军同样如此。

国军在抗日战争中创造的“土战术”中,最常见的是依靠士兵们的大无畏精神,用炸药包、手榴弹等非专业的反坦克武器靠近日军坦克,并实施爆破。虽然这种战法有些“土”,但人类灵活性是世界上最为宝贵的资源。只要敢于拼命,这种战法经常能奏效。

而对于迫击炮来说,使用它进行反坦克战似乎令人难以置信。坦克机动灵活,而迫击炮的发射原理非常特殊,很难精确瞄准和追踪坦克。此外,炮弹的爆炸威力也不足以穿透厚厚的钢板。

当然,世间万物皆有例外。如果迫击炮的炮弹充足,敌方坦克行动迟缓,尤其是敌方坦克的钢甲薄弱,那么使用迫击炮来猎杀坦克就会成为一场“盛宴”。在抗战时期,国军曾经有过这样的战例。

创造迫击炮打坦克战术的主人公,名叫廖运周。他是黄埔军校第五期炮兵科毕业生,抗战时期担任第13集团军110师328旅656团团长。虽然他所指挥的是步兵团,但由于廖运周学过炮兵专业,黄维上级特地给了他80个炮兵和4门反坦克炮。

1938年,武汉会战爆发,廖运周率部参战。一次,他奉命前往小坳山口执行阻击日军的任务。这里还有一个弹药库,需要增加守备力量。到达后,廖运周发现弹药库的守军早已撤退,大门敞开,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进出。他进去查看后,惊讶地发现库内竟有1万多发迫击炮弹,就这样无人看管,任由日军缴获!

廖运周对守军的无能感到愤怒,他决定用这1万发炮弹与日军进行一场恶战,绝不能平白浪费这些宝贵的炮弹。

经过仔细观察地形后,廖运周发现山下有一条公路,他们的任务就是阻击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基于地形,廖运周决定将反坦克炮分别安排在公路首尾两端。由于公路狭窄,一旦坦克或军车被击毁,将会堵塞公路,然后部队的迫击炮就可以发挥作用了!

团里有12门迫击炮,弹药库中还有12门,廖运周合理分配到不同战位上。

在这场恶战中,迫击炮发挥了主要作用,廖运周命令全体官兵不惜吃苦,承担“苦力”的角色,不停地搬运弹药。

一切准备就绪后,黄昏时分,日军出现了。坦克和汽车排成长龙,占满了2公里的公路。廖运周命令反坦克炮开火,首先击毁了日军前后的坦克和军车。公路两侧是山和河,日军被困住。此刻,20多门迫击炮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

廖运周之前曾吩咐大家要全力以赴,不要担心炮弹不够用!炮兵们不再像平时那样小心翼翼地瞄准,而是对准公路上的车队,连续轰击!瞬间,公路上四处爆炸,火光冲天。

迫击炮的炮管被炸得通红,官兵们抱着打开引信的炮弹,就像扔手榴弹和炸药包一样向山下投掷。廖运周和其他军官也参与其中,带头投掷炮弹,就连炊事班的厨师们也参与其中,甩开双臂向山下投掷炮弹。日军被炸得鬼哭狼嚎,无处可逃。

就这样,凭借迫击炮和手工投掷炮弹,库内的炮弹被使用了约5000多发,公路被炸成了破碎不堪的样子。第二天,廖运周和士兵们清点战场,结果显示,此次战斗击毁了20多辆日军坦克和上百辆军车!

不同于其他战斗,这些日军连同坦克和军车一起毁于一旦,死状十分凄惨。坦克被烧得钢板发白,军车被炸得支离破碎。很难找到一具完整的日军尸体。廖运周和士兵们得以长出一口气,终于宣泄出一口积压已久的怒气。

由于日军可能很快会进行报复,廖运周完成任务后必须立即撤退。虽然可惜,但他们只好爆破销毁剩下的炮弹,以免落入敌人手中。虽然心有不舍,但无奈之下只能如此。

(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禁止抄袭,违者必究。如欲转载,请与作者联系。亚克西专注于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各方投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