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据“首都教育”微信公众号消息,期末已至,在高校读书的同学们正忙着完成各种论文、报告,很多学生会选择利用AI来当帮手,相比翻阅厚重的书籍资料,或者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查找资料,借助AI完成作业更加方便、实用,但也出现了滥用AI的情况。5分钟生成一篇结课论文,10分钟做完一个PPT报告,上交的作业充满AI味儿,老师头疼不已……
近日,复旦大学正式发布《复旦大学关于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AI工具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旨在明确和规范在本科毕业论文中AI工具的使用范围与原则。
作为国内高校首个专门针对AI工具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的规范化管理文件,《规定》的发布填补了这一领域的政策空白。其中,《规定》提出的“六个禁止”引发广泛关注。
《规定》明确列出了禁止使用AI工具的范围。具体包括:
▲ 禁止在研究方案设计、创新性方法设计、算法(模型)框架搭建、毕业论文结构设计、研究选题、研究意义及创新性总结、研究假设提出、数据分析、结果分析与讨论以及结论总结等关键环节使用AI工具;
▲ 禁止生成或改动原始数据、原创性或实验性的结果图片、图像和插图;
▲ 禁止直接使用AI工具生成正文文本、致谢或其他组成部分;
▲ 禁止进行语言润色和翻译;
▲ 禁止答辩委员和评审专家使用AI工具进行评审;
▲ 对于涉及保密内容的毕业论文,禁止使用任何AI工具,并禁止上传数据和图片到AI平台。
此外,《规定》还强调,在使用AI工具时,学生必须在本科毕业论文承诺书中明确披露所使用的AI工具名称和版本号、使用时间、具体用途、AI工具生成的内容或提供的建议以及AI工具在论文中的具体使用部分。同时,学生还需保留AI工具处理之前的相关重要材料,以备指导老师或评审专家对使用AI工具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质询。
针对这份“全球最严AI新规”,复旦大学教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定》细化了AI工具的使用边界,在有限的范围之内鼓励、允许学生使用AI工具。比如在文献检索方面,AI可能会更好地提高效率。《规定》里也提到,允许使用AI进行辅助的图表制作,但前提是不能改变数据的原创性。
编辑 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