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世纪,欧亚大陆上有三个大帝国正处于兴盛时期:除了固守东南欧、小亚细亚一带的拜占庭帝国外,另外两个便是东方的大唐帝国,以及占据西亚、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帝国。

公元751年时的中国,正是盛唐的天宝年间,在唐玄宗李隆基统治之下的唐朝,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天宝”这一年号之前,正是著名的“开元盛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朝极盛时期的疆域

尽管此时繁荣的唐朝表面下,也隐伏着严重的危机,例如藩镇过多,奸相李林甫当道等等,但安禄山的“安史之乱”此时还未爆发,当时的大唐仍然是世界上的最强国家。

战争前奏

而早在唐太宗时期,大唐就在中亚地区的西域一带,建立了以安西四镇为核心的统治体系——安西都护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朝安西都护府控制范围

然而,安西都护府的设立,以及安西四镇的兴旺,很快就引起了在中东地区迅速崛起的阿拉伯帝国的觊觎,总是想对大唐的中亚势力范围蠢蠢欲动。

因为几乎在同一时期,中东的阿拉伯人迅速崛起,从阿拉伯半岛开始,扩张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空前大帝国:

向西占领了整个北非和西班牙,向东则吞并了整个西亚和大半个中亚,控制了地中海南岸的整个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示意图

随着阿拉伯帝国的不断向东扩张,终究会与大唐产生碰撞。于是,当时世界的两大帝国,终于在当今的吉尔吉斯斯坦与哈萨克斯坦地区,爆发了一场对世界格局有着重大影响的怛(da)罗斯之战。

据史书记载,怛罗斯之战的起因,其实也只是一次小国之乱,并不是与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发生的直接冲突。

原来,是由于西域地区唐朝的一个小藩国石国对大唐“无番臣之礼”,于是大唐的安西节度使高仙芝,便亲自领兵前往征讨。无力抵抗的石国只好请求投降。

高仙芝却也不是省油的灯,玩起了阴谋的一套:表面上允诺和好,但随后就违背了承诺。趁石国不备攻占了石国的城池,他们不仅抢夺城中的财物,还大肆屠杀城中的居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亚石国所在位置

更是将俘虏的石国国王斩首,但是却漏掉了王储,这一漏网之鱼的逃脱给了高仙芝很大的麻烦。

这位侥幸逃脱的石国王子换了件平民衣服溜出了城,之后逃到了阿拉伯帝国去求救。

此时,阿拉伯帝国正处于阿拔斯王朝的统治之下,扩张野心极大的阿拉伯人。早就垂涎大唐的西域地区了。

如今石国王子跑来求助,正好给了阿拔斯王朝的当权者一个合理干涉的借口,他早已想出兵入侵安西都护府,正愁找不到挑衅大唐的“正当”理由,而这位王子却送上门来了。

双方大军整装待发

为了对抗高仙芝的唐军,阿拔斯王朝纠集了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域的所有属国,组成了一支20余万人的庞大联军,准备前往攻打唐朝的安西四镇。而且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在出兵前曾许诺,联军当中谁攻占的地方,谁就可以管理此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朝与阿拉伯疆域的交锋

这下如同打了鸡血,20万阿拉伯联军,浩浩荡荡杀奔西域方向。

高仙芝自然不好惹,当他得到消息后,决定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主动进攻。

公元751年4月,高仙芝率军从安西出发,翻越了人踪罕至的葱岭。经过了3个月的长途跋涉,一路长驱直入,深入到阿拉伯帝国境内700余里,于7月中旬到达了怛罗斯地区。

怛逻斯城得名于塔拉斯河,在今哈萨克斯坦塔拉兹市西约18公里。也有人认为,怛逻斯之战的战场其实并不在怛逻斯城,而是在塔拉斯河中上游西岸的伊特莱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怛罗斯战役地图,大唐与阿拉伯唯一一次交锋

如果说唐军装备、士气、战术以及单兵战斗力上都不输于对方的话,那么高仙芝这支劲旅,最明显的短板就是兵力数量太少。

区区两三万人的兵力,而且又是跨区域远征中亚,异地作战,兵力损耗一个就是一个,在中亚荒漠一带,根本无从补充。

由于阿拉伯人早就准备对安西四镇进行攻击,在接到高仙芝进攻的消息之后,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命令锡尔河流域的4万多军队作为先锋部队立即赶往怛罗斯地区。

同时又派大将萨利赫,率领已经被阿拉伯控制的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域几乎所有属国的兵力10余万人,急速赶往但罗斯进行增援。

这样一来,赶到怛罗斯地区的阿拉伯联军总兵力已超过了15万人,远远超过了远征的唐朝军队兵力。

而且,高仙芝所率领的这3万大唐联军中,属于安西都护府的嫡系精锐唐军只有2万人,另外的1万人,也只是是西域当地的拔汗那国和葛逻禄族的军队。

单从纸面上看,在兵力数量上,不仅说阿拉伯联军占据了绝对优势,而且唐军当中这一万人的“雇佣军”,很有些不可靠。这批人并非是能够死战到底的敢死队,一旦有变,是否忠心?这也就埋下了隐患。

高仙芝指挥下的唐军是一支马步混合部队,所有的步兵均配有马匹,行军时以马代步,作战的时候才下马作战。

这有点等同于欧洲中世纪的下马骑兵,既可以平原区域骑马冲锋,发挥机动威力冲击对手步兵。在地形不利时也可以下马作战,因此战斗力极为强大。

唐军以少战多

20万大军面对2-3万唐军,这样的数量差距,令阿拉伯联军统帅得意忘形,似乎觉得已经稳操胜券了。

然而,战局的进展,差点令他从马上跌落下来。

在与阿拉伯联军先头部队的最初接战中,唐军列好阵型,依靠着下马步兵的强弓硬弩,占据了很大的优势。密集射箭形成了一道密不透风的箭网,那些彪悍的阿拉伯骑兵,呐喊着向前送死,一批批冲上来,一批批被射落马下。

还有少数突破了箭雨的骑兵,面对装备了陌刀的唐军精锐,很快就被砍翻。在锋利的陌刀面前,不是被削去首级,就是被从前到后刺穿成透心凉。

骑兵对决之下,唐军的骑兵一个回合就能将阿拉伯骑兵碾了个粉碎。而阿拉伯骑兵改为侧面迂回,利用自己的高机动性绕开唐军骑兵,企图冲击唐军的步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朝精锐骑兵令对手伤亡惨重

然而当阿拉伯骑兵冲到唐军步兵身前,唐军的步兵精锐的“陌刀阵”,又再次将阿拉伯骑兵连人带马砍了下来。

正面的弓箭封锁,近战时的陌刀队,使得两三万唐的军以及雇佣兵,就一度能完全压制住阿拉伯精锐骑兵的勇猛冲击。使阿拉伯士兵们死伤惨重也冲不垮唐军的防线。没见识过唐军作战的阿拉伯人,仍用征战中东西亚那些孱弱对手的经验,来对付唐朝骑兵。

双方的刚一交锋,阿拉伯人就伤亡了数千人。阿拉伯人似乎就没能适应唐军的战术,单调的骑兵冲锋战术,不是被对方严阵以待的弓箭手射死,就是被陌刀砍死。

阿拉伯联军的统帅急红了眼,偏偏不信这个邪,下令骑兵们不停地冲锋,但是换来的是更加惨重的伤亡。在唐军弩箭的可怕射击下,阿拉伯士兵纷纷给弩箭喂了靶子,每一箭几乎都能造成有效的杀伤。

但阿拉伯联军依仗着数量上的绝对优势,不惜代价地连续发起攻击地上堆满了人和马的尸体,在这样残酷的消耗战之下,唐军伤亡渐增,也有些支持不住。

战斗进行到第五天傍晚之后,葛逻禄族的雇佣兵见阿拉伯联军人多势众,感觉抵挡不住,突然叛变了。

他们从背后包围了唐军的步兵,并且切断了唐军步兵与骑兵之间的联系,唐军无法展开阵法,陷入了各自为战。唐军步兵拔刀砍杀,但是双方近战仍然相当激烈。

阿拉伯联军趁唐军暂时混乱的机会,出动重骑兵对唐军猛烈突击,终于突破了唐军的防线。高仙芝的唐军在阿拉伯联军与葛逻禄雇佣兵的两面夹击下,顿时溃不成军。

这种情况下,即便兵仙在世也无济于事。唐军溃败之下,拼命向东撤退,高仙芝阻拦不住,也只好拍马撤走。而伤亡惨重的阿拉伯联军也无力追赶,休整队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兵力严重不足的唐军只有撤退

高仙芝收拢残兵之后兵力仅剩不足万人,不甘心失败的他还想再战,但在副将李嗣业的劝说之下,放弃了反攻。于是收拢了散兵游勇之后迅速向安西撤退,途中遇到了同样溃逃到此的友军——随同大唐联军共同出征的拔汗那国的溃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西两大帝国的碰撞,唐军功亏一篑

这两支溃军都是无心再战,夺路而逃,结果又造成了道路堵塞。唐军副将李嗣业唯恐阿拉伯追兵赶到从而无法脱身,索性下令斩杀了数百名拔汗那国的士兵,而令唐军抢先通过。如此自私的行为,加剧了内部混乱,同样也造成了更多伤亡。

就这样拼命撤退之下,高仙芝等人自引残兵败将逃回安西时,出征时的唐军2万精锐部队,也只剩下大约5千人。

战役结果

怛罗斯之战以唐军的惨败而告终,出征的大唐联军的3万将士几乎全军覆没。阿拉联军尽管取得了胜利,但他们的战斗损失远比唐军高得多,伤亡的将士竟达到7万人之多!

这样的所谓“胜仗”,不仅联军统帅灰头土脸,就连加盟的那些盟友将领们也如同泄了气的皮球,更别提想要继续东征,去征服安西都护府了。

战役伤亡战损,也存在各种争执,在参战兵力上,

有人认为阿拉伯军20万人,高仙芝联军2万-3万人,包含雇佣兵。
也有人认为,阿拉伯军7万-12万之间人,高仙芝联军1万8千左右。

而战损上:

阿拉伯方面伤亡7万,高仙芝联军伤亡1万5千人,
另一种说法,阿拉伯方面伤亡3万,高仙芝联军伤亡数7千

但不论如何,在阿拉伯联军明显的数量优势上,打出的战损结果明显高于唐军数倍。

双方心里都明白,阿拔斯联军这种胜仗,距离失败也差不多了。如果这一战唐军兵力稍多一些,甚至那些雇佣兵靠谱点不叛变,搞不好20万阿拉伯大军就要被消耗惨重,以惨败收场。

因此,这个结果这让阿拉伯人意识到双方的战力差距,因此想要征服庞大的唐帝国几乎是不可能的。大唐军队在怛罗斯战役中表现出的惊人战斗力,令阿拉伯人印象深刻。

拥有10倍的兵力差距,却打出了4比1以上的战损,这令阿拉伯人无法忘怀。

因此,阿拉伯人在取得了怛罗斯战胜利后并没有乘胜追击,只是继续着手巩固他们在中亚地区的霸主地位,而难以翻越的葱岭、以及中亚地区高原环境,就成为了阿拉伯帝国和大唐帝国的天然分界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帕米尔古称葱岭,中亚的荒漠高原地形,令双方千里远征存在地理上的难度

战役分析

阿拉伯联军在优势兵力之下,居然伤亡达到唐朝军队的数倍,原因在于唐军军阵严整,装备精良,军事工艺以及装备的精良,是阿拉伯帝国无法企及的。

唐朝时期的军事装备种类丰富,功能齐全,仅步兵单兵装备,就既有铠甲护具又有锐利的近战远战武器。

护具包括:头鍪、腹膊、衣钾、腹膊、战靴、锁子甲等。

武器包括:枪、棑、胡禄、箭、刀、剑、陌刀、解结锥、链糙、斧等。

而其中令游牧民族尤其胆寒的,就是陌刀这一可怕的长兵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时的陌刀

“陌刀”是唐代出现的一种长柄大刀。它两面双刃,长约一丈,轻的有15斤,重的可达50斤。

这样的三米长柄大刀,配合冶铁技术打造的锋利刀刃,足可以轻松砍杀对方的轻甲骑兵。

唐朝开元年间,陌刀在唐军中被大规模使用,军中还设有专门的陌刀队、陌刀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朝安西陌刀骑兵

唐朝的步骑兵们都配备了陌刀,并组成精锐的步兵军团,在战斗的时候手持陌刀,形成战阵,当刀者无不人马俱碎。

而骑兵装备陌刀,对草原民族比如突厥的对决中,令突厥骑兵无法抵挡。因此陌刀在唐朝征战四方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陌刀也成了唐军的制式武器装备。

当兵力雄厚但装备不行的游牧骑兵,遭遇了人数较少但装备精良的唐军时,前者必定会被后者像绞肉机一样源源不断的消耗。这一模型导致了即便取胜也是伤亡惨重的胜利。

而唐军的战败也是有原因的:

1、兵力过于悬殊,二十万对战两三万,这个数量差距很难避免,除非兵仙韩信在世,通过各种走位拉扯,布置埋伏,令对手犯下严重错误,才可能大破对手。

2、雇佣军的临时叛变,葛逻禄雇佣兵的背叛,也是唐军主帅没有想到的。否则提前布置,或者不带这支雇佣兵,也能避免生变。

3、千里征战无从补给,高仙芝在出兵时就犯了一个错误,对大食军队的数量估计不足。高仙芝率军3万出发时,要行军千里才能到达怛罗斯城。而这一路上的中亚荒漠高原上,是不会有任何补给和援兵的,一旦兵员损失,只能越战越少。但阿拔斯王朝的大军在出发时已经不断在增兵。

耐人寻味的是,怛罗斯之役后不久,阿拉伯联军主帅阿布·穆斯林,因功高震主而被下令杀死,死手下大将齐雅德·伊本·萨里也被处死。

而唐朝方面的高仙芝,也在安史之乱中,因唐玄宗听信谗言而被下令斩首。

战役影响

怛罗斯战役之后,中亚地区的西域各国逐渐倒向了阿拉伯帝国。而在怛罗斯战役4年之后,唐王朝爆发了安禄山、史思明的“安史之乱”。

忙于内乱、元气大伤的唐朝更加无暇顾及西域地区以及夺回霸权,而且从此自身也告别了鼎盛时代、开始走向衰落。

阻挡大唐的,并非外患,而是内忧!即便没有与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进行这一场大战,大唐兴衰的转折点也还是“安史之乱”。

也就是说,从历史发展来看,不管打不打这一仗,唐朝的衰败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坐视各地节度使做大,尤其是对安禄山的拥兵自重不管不问,那么藩镇叛乱才是拖垮唐朝盛世的主因。

大唐与阿拉伯这一战,双方心知肚明,也并没有过多影响双方的贸易关系,生意仍然照常在做,也更没有再次爆发大的冲突。直到“安史之乱”爆发,双方更没有军事冲突的可能了。

历史的节点就是这么巧,假如没有安史之乱,而大唐又再次想掰掰手腕,出动重兵向西远征,那么阿拉伯人能否抵挡得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葱岭的高山荒原令双方物理隔离,相安无事

又假如阿拉伯人不惜翻山越岭,引兵来攻,而唐玄宗急调安禄山麾下的15万精兵抵挡,藩镇变乱的内忧,是否会被外患给抵消?

但是可以推测的是的是,阿拉伯如果长途跋涉引兵来犯,很大可能会大败而归。

唐朝的城池之坚固,以及城防武器的发达,是超出西亚阿拉伯人的想象的。如果来犯,会以血的代价领教唐朝武装的强悍。

唐朝的城池素来以“垒高、土厚、城坚、沟深”出众,同时还会在城外修筑厚六尺、高五尺的女墙。

而且缘墙四周还会挖出壕沟,较大的城市还会建马面和瓮城来增加城池的防御能力,高大的城墙,既深且宽的护城河壕沟,层层防御之下,令攻城者非常头痛。

除此以外,城池的墙上还建有射击的垛口,外围还会建立高大的弩台,用来布置投石车和弩机,这都是攻城者的重大威胁。

唐朝的抛石车威力惊人,在秦汉时期的基础上改进很大,可以投射五十斤的石头,从城墙居高临下,射程可达到惊人的三百米。阿拉伯骑兵如果攻打唐城的边塞,结果可想而知。

在安禄山叛乱前,唐从未自西域撤退。约公元790年以后,唐朝才失去西域。所以应该说,正好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当口,爆发了怛罗斯之战,而不是怛罗斯之战,促使唐朝由盛转衰。

唐朝最后退出中亚争夺的根本原因,也正是安史之乱。内忧大于外患,由于安史之的爆发,即使是怛罗斯之战唐军胜了,唐朝依然也会退出中亚的势力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