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全球癌症报告显示,胃癌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提高公众对胃癌的认识,加强早期筛查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期【大咖荟客室】我们特别邀请中国药科大学附属上海高博肿瘤医院肿瘤科主任周俊教授,就胃癌的预防、治疗以及临床试验、患者关怀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Q
现在的您,对医生这个职业是如何理解的,与最初相比有什么新的感受?
周俊主任:我从接触临床医学至今已经36年,这段成长之路,与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紧密相连,正是得益于社会巨大的发展红利,我才得以踏入医学领域。
对我而言,最大的感受便是医学知识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尤其是近十年来,随着生物医药公司不断研发新产品,以及医疗器械的革新,对医学的贡献可谓巨大。回想上世纪90年代,肿瘤治疗主要依赖化疗。而如今,我们已从化疗时代迈入靶向时代、免疫时代,乃至细胞时代。治疗手段的丰富多样,不仅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疗效,还大大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这些显著的进步,都离不开整个社会的发展。
因此,我的从医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我们生活在一个最好的时代,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我们能够有所作为,为医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Q
您和团队在胃癌诊疗领域,有哪些专长与优势?
周俊主任:我们专家团队,包括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主要专注于消化系统领域,尤其是胃癌、肠癌以及肝胆胰等高发肿瘤的治疗。
首先,我们在处理复杂病情方面表现突出。上海高博肿瘤医院作为一家研究型医院,建院时间不长,到这里就医的患者大多已在其他医院接受过一线、二线甚至三四线的治疗,面对复杂情况时才选择来我们医院。得益于我们院长李进教授的卓越领导,他是全球胃肠肿瘤领域的头部专家,带领我们的团队迅速成长。目前,对于消化道肿瘤,特别是复杂病情、标准治疗失败后没有可选药物或成熟方案的情况,我们为患者提供的诊疗取得了显著成绩,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延长了他们的生命。
其次,我们在新药临床研究方面也蓬勃发展。今年,上海高博肿瘤医院在成立之初就获得了中国药监局的GCP认证备案资格,并已开展了13项临床实验,还有一些临床试验正在准备中。通过临床试验,部分患者获得了显著疗效,特别是针对胃癌中常见的CLDN18.2靶点的ADC药物,对这部分人群疗效非常突出,在三线治疗中,疾病控制时间可以延长到半年以上。这是我们新药研究方面为患者带来的更多机会,也是我们的重要特色和建设研究型医院的重要抓手。
最后,我觉得我们的团队在与患者的沟通上做到了非常人性化,把病人和家属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我们的医生常常起早摸黑,晚上十一、二点还能看到他们在工作岗位上。这既让我们心痛医生付出太多,又让我们为医生对患者尽心尽责的精神感到开心。医生的背后也有家庭的支持和付出,才使得他们能够在岗位上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Q
您如何看待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有哪些心得可以分享?
周俊主任:胃癌患者的特征与其他肿瘤有所不同。在胃癌的早期阶段,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但随着病情发展至中后期,无论是手术过还是没有手术过的患者,大多数都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如肠梗阻、消化道吻合口狭窄梗阻等。由于胃癌容易发生腹膜转移,导致肠蠕动功能受到极大影响,患者进食、饮食的量和时间,以及消化吸收功能都会受到极大干扰,进而出现食欲减退、纳差甚至不能进食,最终导致恶病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医患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患者对病情的认知往往带有主观意识,容易因病情症状而联想到各种可能性,特别是在疾病进展过程中,患者的心理会承受巨大的考验。恶性肿瘤会危及生命,当一个人感到生命受到威胁时,内心会非常复杂,充满恐惧、忧虑、烦躁等情绪,甚至可能失控。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家人外,医护人员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能够提供专业知识、照顾治疗以及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当然,年轻医生在这方面的功能可能略显单薄,因此,上级医生,特别是专家教授,像李教授就会尽量抽出时间去看望患者,哪怕只是一两分钟,也能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安慰和信心。
因此,第一步是要从人文和心理层面来建设抗肿瘤的心理健康。同时,我们还需要通过治疗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案。在这方面,我们有几个做法:一是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不断学习新知识,多交流;二是进行学科之间的MDT讨论,即不同专科的医生共同针对每个具体患者进行细致确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以减少弯路和对患者的伤害。MDT是我们目前重要的临床处置方案之一。
此外,社会、医院和患者家庭也需要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医院在患者的饮食、活动场所、环境等方面提供扶持服务,让患者在医院里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消除陌生感。例如,在饮食方面,医院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满足患者不同的口味需求。因为即使在生病和抗肿瘤治疗过程中,人们仍然需要拥抱和寻找生活的乐趣。
Q
是什么促使您积极参与胃癌科普?您认为科普有哪些价值与意义?
周俊主任:科普在抗肿瘤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一个健康人被诊断出患有恶性肿瘤时,其最初的反应往往是恐惧、拒绝和难以接受。这种心理变化很大程度上源于对疾病的认知不足。因此,科普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在确诊后的诊疗过程中,许多患者可能会因急于求治而“乱投医”。这种行为容易导致诊疗方案的缺失或错位,从而给患者抗肿瘤的全程管理带来巨大挑战,甚至造成伤害。正如下棋一般,若第一步、第二步都下得好,胜算便大大增加。科普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健康人在生病之初和过程中,迅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诊疗常识。
如今,医学发展与社会进步密不可分。许多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往往拥有高学历和强大的自我学习能力。加之媒体发达,通过自媒体和专业媒体,他们可以接触到学术前沿、客观真实的报道。这些知识的普及,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做出相对客观有效的选择,少走弯路。
在门诊中,我们经常听到患者和家属提出专业问题,这表明他们在生病后做了大量前期工作。这样的家庭不仅促进了医学的进步,也极大地推动了医学的规范化和发展。因为,如果医生无法回答患者和家属的问题,便很难获得他们的认可和信任,而缺乏信任和认可,便无法开展下一步的诊疗。
媒体科普、个人科普以及医疗行业内部的健康、专业新进展的前沿科普共同构成了我们当前的大环境。医生及医院开展科普工作,不仅功在当代,更利在千秋。
在胃癌宣传日,我们应更加聚焦于胃癌的新靶点药物和新的临床试验信息,让更多人受益。这些信息可以让许多一线、二线治疗失败后的患者找到更多的治疗机会,非常关键且实用。
Q
我们该如何客观地看待临床试验?患者在临床试验中可以有哪些获益?
周俊主任:从宏观角度看,临床试验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因为新药的推出和新治疗方案的实施,是提升医疗健康水平的基石。对于医院和机构而言,临床试验是提升整体诊疗水平的重要途径。而对于医生个人来说,只有不断学习最前沿的医疗技术,才有可能在未来取得更高的学术地位。
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参加临床试验意味着增加了肿瘤治疗的机会。当然,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待抗肿瘤治疗的新药临床试验,在临床试验过程中,患者会受到GC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的保护,医院会尽最大的资源来保护和救治受试者。参加临床试验的患者不必担心自己会成为“小白鼠”,相反,他们会获得更多的医疗资源的关怀。
如今的新药研发,都是在生物医药工程技术的支撑下进行的。新药在探索过程中会进行非常详尽的基础研究,包括靶点、针对肿瘤的作用机制、成药的分子结构以及药理、毒理、生殖、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因此,当这些药物进入临床试验时,已经有了前期动物和细胞实验的基础作为科学依据,在试验过程中,部分药物可能展现出非常好的疗效。
在临床试验的早期阶段,即I期临床试验时,新的药物会从最低的安全剂量开始逐步增加,以观察药物对人体的伤害程度,并摸索出最大的耐受剂量。这样,在整个临床试验过程中,对患者的伤害就会降到最低。同时,I期临床试验并不是所有符合条件的患者都能参加,而是采用排队进入研究的方式,这是从临床设计的理念和GCP原则出发,对受试者进行保护。
从受试者的角度来看,他们也是社会推动进步的前驱和探索者。只有这些患者参与了新药临床研究,才有可能从临床试验中筛选出部分药物成为上市药物,为后来的更多患者提供治疗价值。因此,我们非常尊重参加临床试验的患者,他们是社会的推动者,也是我们医疗健康的守护者和试验田。
专家介绍
周俊 教授
中国药科大学附属上海高博肿瘤医院 肿瘤科主任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临床试验门诊:每周二上午
擅长领域
主攻消化系统肿瘤,擅长胃癌、肠癌及肝胆胰恶性肿瘤的细胞治疗、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疗、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
社会任职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胃癌专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胆道肿瘤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放射介入治疗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智慧医疗专家委员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