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夏天,冰啤是最佳消暑神器,搭上海鲜,生活极其爽快。
晚上约上三五好友搓一顿或者应付职场上推不掉的饭局,期间必不可少的主角——酒。
日日刷新它的存在感,每天触发一个限时任务。
喝一杯,感情深!话不多说,先喝为敬!满上,干杯!
无论是否喜欢酒精的味道,饮酒过后都会给我们带来飘飘欲仙的感受,放松、兴奋、愉悦。
然而在真性情的嬉笑怒骂之后,健康隐患已悄然埋伏。
如果过度饮酒,你的这“两个器官”可能已经在“负荷运行”了!
一、酒精的通天大道
根据原材料和酿造过程的不同,每种酒精中的化学成分是不相同的;
例如有的酒精度数辛辣,那么乙醇、乙醛的含量比较高;有的微甜,那乙醇含量低,糖分比较高。
他们通过食道进入胃部,在胃部初步滞留,它们像一个个侵入兵整装待发落地后迅速开始作业。
胃是人体消化系统的核心要塞,上接食管,下接十二指肠,从里向外依次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
可别小看他们,这些组织的存在没有一个是没用的!
当食物进入口腔的瞬间,大脑就已经开始下达命令,刺激胃黏膜分泌胃酸。
食物进入“操作台”,同步胃进行收缩和蠕动,将食物混合磨碎,与胃液充分接触。
形成食糜后,进入小肠处理。
乙醇结构简单,尤其还是空腹饮酒的状态下,20%的乙醇甫一与胃黏膜照面,就立马被吸收,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开始了全身巡游。
剩下八成的乙醇在胃部强有力的蠕动下畅通无阻地推进小肠,然后哗地消失在肠道中。
小肠盘曲于腹腔,长约4-6米。
小肠黏膜是最靠近管腔的一层,黏膜的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分布着大量的吸收细胞,消化吸收肠道内的营养成分,因此乙醇的快速消失得力于人体的高效运作。
张牙舞爪的“敌人”手持钢盔无用武之地,没想到顺风顺水地直达目的地,换成枪支弹药到处观光旅游。
沿着经门静脉来到肝脏,肝脏作为解酒器官,需要将乙醇转化成乙醛,再将乙醛转化成无毒的乙酸,最后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但是乙醛是有毒的,属于2B类致癌物质,体内的每一次转化,都代表着肝脏遭受了一次毒害反应,我们酒后脸部潮红、心跳加速及头晕等反应,都是我们乙醛中毒的表象。
酒精的受害者们
第一发现者——胃重伤,酒精对于胃粘膜有着强烈的刺激作用;
酒精可以溶解胃黏膜粘液并且抑制保护黏液的合成,然后通过酒精吸收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直接损伤胃黏膜细胞。
第二反击者——肝半残,肝脏作为挑大梁的选手,在抗击酒精的战役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同归于尽战损方式击毙敌人,捍卫着我方堡垒。
有的人可能会说,哪有那么严重,我几杯酒喝下肚快乐似神仙,别造谣。
很多人酒后会呕吐,大量饮酒以后,胃黏膜损伤,伴随水肿、糜烂,还可能有着饭后大容量高脂食物的充盈,众多刺激作用下,胃发生收缩性痉挛。
一旦呕吐,就代表着胃损伤已经发生,需要好好呵护了。
有些人可能还有疑问,肝脏平时闷不吭声,不像心会跳、肾会虚予人警示,我哪里知道肝有没有损伤。
有的人喝酒脸会白有的人脸会红,不管哪一种,都预示着体内缺少转化乙醛的催化酶,意味大量乙醛聚集在体内,无法高效转化成乙酸。
肝脏在毒物的包围下,如何做到完好无伤地全身而退呢?
所以虽然我们平时可能没有很准确的感知,但胃肝损伤确确实实存在,败坏着我们身体机能,蓄积着直到某一刻爆发。
第三无辜者——脑失控,超出代谢能力的酒精经右心收缩射入肺部,由静脉血通道转入快车道动脉血中;
携带着酒精的血液迅速穿过血脑屏障流入大脑当中,阻碍神经递质的传递,神经细胞的活性降低,于是人反应会迟钝。
而迟钝不等于谨慎,饮酒后的人一般都可能做出自己从来没做过的事情。
因为酒精又让控制「快乐」情绪的神经递质多巴胺、五羟色胺快速激增,所以人一边放纵一边行动力滞缓,行为开始失控。
西班牙和德国联合研究发现,饮酒6周后,我们控制记忆、情感、决策以及行为的海马体和前额皮质仍然在持续受到损害,而且能直接杀伤脑细胞;
长期饮酒者的脑细胞死亡速度会越来越快,而且无法挽回。
酒精危害那么大,总有一些场合不得不喝该怎么办呢?
喝酒小妙招
第一避免空腹饮酒:喝酒前先垫巴一点,避免空腹饮酒。
胃内有食物打底,可延缓酒精进入血液的速度,减少对胃的直接刺激和损伤。
喝酒前吃一些馒头、面包、面条或米饭或者高蛋白食物,如牛奶豆腐鸡蛋等,这些食物可以延缓胃排空,减少酒精在体内的吸收时间。
我们中国人喝酒总有个习惯,吃点凉菜,比如鸡爪、花生、拌黄瓜、拌海带、凉拌牛肉,这些食物进入胃内的保护作用不大,反而容易提高当事人喝酒的兴致,所以喝酒前记得偷偷吃个面包,别可劲造凉菜心理安慰自己。
第四喝酒前可适量吃点胃黏膜保护剂,中和胃酸,增强胃黏膜保护作用,可以缓解酒精对胃黏膜的刺激。
但是!这种保护的效果并没有那么理想,不是抗酒神药,不要盲目把胃粘膜保护剂当做预防用药,喝酒前使劲磕,就肆无忌惮地开喝。
第二适量适速饮酒:控制饮酒量,控制喝酒的速度。
一开场三杯直接干,可能有些人酒量好,没反应,实际上要给身体一定缓冲的时间,去处理这些异常情况。
喝酒能不劝酒就不劝酒,每次少喝一点,慢慢喝,不要急于求成,一口喝完,让身体有更多时间吸收酒精,同时避免一下子喝醉,直接当场倒下。
明明是来高高兴兴喝酒吃饭,结果自己先醉,出洋相就尴尬了。
第三喝酒时多喝水多吃水果:喝水可以帮助身体排出一些酒精,同时减轻醉酒程度,水果中的维生素C可以保护身体免受酒精伤害。
第四醉酒后多休息,及时补充糖分,肝脏全力解酒的过程中,无法顾及糖原的合成与转化,人体可能很快会出现低血糖。
脑组织会因缺乏葡萄糖的供应而发生功能性障碍,出现头晕、心悸、出冷汗及饥饿感,严重者会发生低血糖。
因为有的人会意味葡萄糖口服液醒酒,其实它不是解酒,而是能够及时补充饮酒者流失的糖分,补充能量,缓解身体不适,一般是在饮酒后的6—24小时。
说一千道一万,最根本的措施,还是管住嘴,少邀请别人少答应别人邀请,不沾酒不馋酒。
总结
酒,不仅仅是生活中的饮品,更隐喻着社会人情、利益往来、传统习俗。
每个人都会主动被动接触到酒精,白酒、黄酒、红酒、米酒、药酒、甜酒,发展到现在,除非完全不喝酒,否则每一种人都有适合她的酒类。
酒肉穿肠过,无处不伤痕。
首当其冲是胃,胃粘膜遭受伤害,保护粘液被攻破,容易引发胃溃疡、急性胃炎,导致胃消化功能下降,小毛病层出不穷。
其次是肝,解毒器官却被毒害,乙醛是致癌物,日积月累作用下,肝硬化、肝癌也闻风而来。
其他还有很多器官,比如大脑细胞受损,记忆、决策功能都退化,比如肾脏负担加重,引发肾炎、肾结石等等。
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尽量不饮酒,少饮酒,如果不得不饮酒,也要提前吃点食物,慢点喝酒,酒后多休息补充水分糖分,减少酒精伤害。
这下看到酒,再也别称神仙水了,改叫魔鬼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