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车全说

别人研究车,而我研究你!

这两天车圈的大新闻,肯定是 “本田日产合并” 这件事了。虽然新闻是最近几天才出来的,但是本田与日产合作的传闻,其实早在今年 8 月就已经发布了。当时,两家公司就对外宣布,会建立全面业务合作关系,实现电动汽车主要零部件及车载软件等的通用化,以此节约研发资金,削减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段话我们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是的,这就跟我们上个月看到的新闻,极氪与领克整合非常像。11 月 14 日,吉利汽车发布公告,吉利控股与沃尔沃汽车向极氪汽车出售所持有的领克汽车股份,交易完成后,极氪将持有领克 51% 的股份,领克从吉利汽车的子公司,变成了极氪的子公司。

当然,极氪领克整合与本田日产合并,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有点像左手倒右手,后者是真正意义上的两家独立公司的合并。但这两件事的背景又是非常相似,都是整合资源,节约研发资金,共享情报,削减成本,防止内耗。

其实再往前追溯,早在 2019 年,日本政府就曾撮合本田汽车与日产合并,但由于日产汽车的控股权在法国雷诺公司手上,本田社长八乡隆弘就表示,本田不可能与无法保证经营独立性的公司合作。同时,日产汽车的高管也表示,本田汽车独特的工程设计,日产也无法与它通用平台与零部件,达不到规模生产和节约成本的效果。

而且在 2019 年,本田的公司经营理念,还是不结盟,要保持自身品牌的独立性和独特性,与日产合并的念头并不强烈。日产当时也在修复与雷诺的联盟关系,还是想让雷诺日产联盟重回正轨,对与本田合并也没有主观能动性。

其实,日产与雷诺一直是交叉持股,雷诺持有日产 43.4% 的股份(现在已经降到 15%,有 28% 给了一家信托),日产持有雷诺 15% 的股份,但没有表决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在 2018-2019 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2018 年,雷诺日产联盟的老大卡洛斯・戈恩,因涉嫌财务不当行为在日本被捕。戈恩认为自己是日产企业内部政治斗争的牺牲者,因为当时日本想让日产重回日本人的掌控,要破坏联盟的关系。

而在 2019 年 12 月 29 日晚上 11 点左右,一条劲爆新闻上了全世界的头版头条,那就是戈恩躲在一个装音乐设备的大箱子里,乘坐私人飞机离开日本,落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随后又换乘另一架私人飞机前往黎巴嫩首都贝鲁特,而卡洛斯・戈恩也是巴西出生的黎巴嫩裔 + 法国籍人。

听上去有点复杂,反正一句话总结就是,日产自从 1999 年与雷诺结盟之后,就一直寄人篱下,戈恩又是非常强势的领导,前 10 年在戈恩的领导下,日产开源节流、资源优化、效果显著,日方、法方都觉得这是个猛人,大家你好我好,日本国内媒体一顿猛夸,把戈恩当神一样看待。

但是,10 年之后,戈恩的做法开始让日产或者日本人这边不爽了。因为他开始想借商业上的功绩去黎巴嫩从政,因此,戈恩在后 10 年开始让雷诺日产大降价,不计后果的冲销量,他想把雷诺日产的销量冲到世界第一,超越大众丰田。因此他后期的战略,不再是把钱投入技术研发,而是投到市场上面,给 4s 店返利、打折促销、搞销售业绩……

这种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杀鸡取卵的行为,自然会让视公司为己生的元老们很不爽。特别是日产这边,日本人感觉戈恩这是要玩死日产,是让日产做炮灰,所以就发生了日本人抓捕戈恩的那一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在今年的 11 月 8 号,日产就宣布将会降低 20% 的全球产能,并在全球范围内裁员 9000 人。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日产全球员工有大约 13.4 万,裁员 9000 人相当于裁掉了 6.7%,等于 100 个人中裁掉 7 个。而日产在美国的员工有 1.7 万,在美国不叫裁员,换了个更缓和的词 “提前退休”,根据这个计划,美国那边大约 1000 多人会 “提前退休”。

为什么会这么惨?说白了,日产最重要的中国和美国市场,这两年都卖得非常不好。美国人觉得日产车型老旧,技术落后;中国这里,又是三缸发动机,又是大家看不懂的 e-Power 混动,越折腾销量越低。今年 4-9 月,日产净利润同比下滑 93.5%,营业利润同比下滑 90.2%。

12 月上旬,英国《金融时报》记者与日产高管证实,日产公司账面上的钱,还能支撑 12-14 个月。日产原本在日本汽车的地位是老二、老三,现在一下子排在了丰田、本田、铃木、斯巴鲁之后,成了老五。所以,日产有些急了。

12 月 18 日,其实已经有媒体报道本田与日产要合并了,但双方高层出面表达:在谈,还没正式决定。当时外界就猜测,如果本田与日产合并,那将是仅次于丰田、大众的全球第三大汽车企业。因为隔壁的铃木、斯巴鲁其实都跟着丰田混,而三菱永远跟着日产走,所以本田、日产、三菱就形成了联盟,全球三大车企中,将有两个属于日本,看起来阵容相当硬气。

到了 12 月 23 日,本田与日产就正式对外宣布,已开启合并谈判,计划于 2025 年 6 月达成最终协议,控股公司拟于 2026 年 8 月正式成立,并同步上市,而本田和日产将退市,三菱将于 2025 年年初决定是否加入合并。

五年前,由于日产与雷诺不清不楚的关系,本田看不上日产,日产也对本田没兴趣,但是现如今,一对难兄难弟,在日本政府的撮合下,终于勉为其难走到了一起。

为什么说他俩是难兄难弟呢?因为本田也很惨。今年,本田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下滑了 30.7%,国内新能源车市占率逐年提高,日系车的销量除了丰田还能看,其他诸如本田,日产、马自达都惨不忍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这次本田日产合并过程中,还有一个特有意思的背景,就是中国台湾的鸿海集团一直想收购日产,但是日产方面直接拒绝了。要知道,鸿海集团派出的谈判代表是关润,可能有些喜欢看汽车新闻的人,感觉这名字很熟悉。没错,关润 2014 年来到中国,是东风有限的总裁,东风日产最辉煌的时期是 2018 年,巅峰年销量 156.4 万辆,关润就是 2018 年 4 月离职的,后来接任他的,就是如今的日产社长内田诚。

要知道,关润可是当时日产的第三号人物,一直被外界猜测是戈恩的接班人。谁知道他先是跳槽到日本电产,2023 年 1 月,又离职去了鸿海集团。可惜,关润去了也谈不拢,眼瞅着收日产股权行不通,鸿海集团又跑去法国跟日产大股东雷诺谈释股意愿。

其实也能理解,日产已经有过一次 “跨国婚姻”,结局很不幸,他现在恐惧再嫁给外国人,还是找个本国人过日子算了。有人可能没听过这个鸿海集团,那富士康肯定听过吧?鸿海集团就是富士康的母公司。

之前鸿海集团还跟纳智捷母公司裕隆汽车合资成立了一个汽车品牌,叫做鸿华先进 Foxtron,还发布过 Model C,Model E、Model T,其中的 Model C 后来把 Foxtron 标换成了 LUXGEN 纳智捷的标,以纯电 SUV 纳智捷 n⁷的身份亮相。

鸿海集团想拿下日产其实很好理解。日产毕竟是全球知名汽车品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美国、中国是他最大的市场。如果日产被鸿海集团拿下,有没有可能,日产的车装着中国的三电系统,在美国大杀四方?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本田与日产合并对我们并不是什么好消息,鸿海如果拿下日产反而是个好事。当然,实际情况是没有拿下,即使鸿海拿到了雷诺转让的股份,大概率也没有决策权,实际意义不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这次本田日产合并,外界猜测日产是快破产了,本田救了他一把,就像 1999 年日产快不行了,雷诺救了他一把。实际上,这两件事的情况不一样。

20 多年前那一次危机,日产遇到的是产能充足,但是车卖不出去,导致现金流差一点就断了。那时候,相当于是内部遇到了系统性风险,再加上日本社会终身聘用制,内部很难推进改革。

说白了,大家都知道,把人裁了、把设备卖了、关停并转…… 企业很快就能好转。但这事儿就像房间里的大象,人人都能看到,但没人敢说,说了也没用。这时候,来了个狠人戈恩,一看就明白,不就这么点破事吗?咔咔一顿砍,日产瞬间就回血了。

而现在日产遇到的问题,是整个外部环境变了,是整个传统汽车行业都有危机了。就日产内部来讲,现金流并没有大问题,产能和利润其实也没有外界传闻的那么惨。但现在的日产属于温水煮青蛙,大家都知道你暂时不会倒闭,可趋势是越来越差,也没有看到好的解决办法,所以从内到外都没人看好日产。

要知道,北美是日产最赚钱的市场,去年北美市场现金流还为正,但是到了今年为负了。北美市场最大的问题,就是当初戈恩为了销量业绩,给 4s 店大量返现,导致日产的售价一路走低,最终结果是销量上去了,但日产给人的印象,就是不打折卖不出去,就是廉价产品,是穷人开的车。

在 2022 年 - 2023 年,由于芯片短缺,美国整个汽车市场是供不应求的,所以危机被推迟了 2 年,到了 2024 年大家产能都上来了、竞争激烈了,日产就不行了。日本车在美国市场,只有本田、丰田的混动车型,价格还能保持相对稳定,油车都卖不上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中国市场,其实不仅是日产,包括很多海外车企都有过误判。因为放眼海外,油价与电价实际差别没有那么大。但中国不一样,用油与用电的成本差异巨大。但是纯电车,一般消费者没那么容易接受,因为有续航焦虑。因此 PHEV 插混,就成了很多人主要的选择。这一点是很多海外车企没有判断到的。

包括增程式这个技术,在国际大厂眼里,这是落后的技术。但现在回头看,理想汽车就很有战略眼光,电池成本居高不下的时候,用小电池 + 油箱做增程车,完美度过早期新能源车过渡阶段,现在大家都下场做增程,他又有了先发优势。

PHEV 对于海外车企来说,难吗?其实根本不难,但是各家有各家的技术路线,丰田有 THS,本田有 iMMD,日产有 e-POWER…… 谁敢轻易改变自己的技术路线?哪个领导敢说,THS 不搞了,给我 ALL IN 插混,如果是家小公司,创始人拍脑袋、拍胸脯可以干,但是丰田、本田、日产这样的国际大公司,百分百是干不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产在国内市场的问题其实都很明显。一个,是过度依赖轩逸参数图片)这一款产品。整个东风日产一半的销量都是轩逸,这是极不正常的情况。轩逸作为家用车,你可以说它稳定、省心、修起来便宜,但是它的技术有多落后,我都懒得展开来解释。

再一个,就是头铁的去用三缸发动机。奇骏三缸发动机 + 沙漠太好玩了,这两件事让日产一战成名。而在新能源方面,憋了半天才不情不愿的开始推广 e-POWER,取了个中文名 “超混电驱”,国内自媒体这么发达,稍微解释一下,大家就懂了,搞半天就是增程。发动机不直接驱动,只用来发电,整辆车全时电驱。增程车的好处是小电池,小排量,成本低,动力好。坏处是一旦上了高速,能耗立马就上来了。

不仅如此,轩逸 e-POWER 由于三元锂电池容量小,不支持外接充电,电能只能依靠发动机带动发电机来充电,所以不是绿牌,不免购置税,没有新能源车补贴。

当然,日系车还有一个后花园就是东南亚,像是泰国、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等等。但是,这两年中国车企在东南亚抢了不少市场,也是搅的东南亚汽车价格非常内卷,因此日本车企在这里原本一家独大、赚的盆满钵满,现在也不怎么赚钱了。

这几年,日产一年不如一年,他们的老大就这么坐视不管吗?这就要说到日产现任 CEO 内田诚。他是 2019 年戈恩逃到黎巴嫩的时候,接任了戈恩的位置,时至今日,已经做了 5 年社长了。

当年戈恩走了,日产社长这个位置有三个候选人。一个是前面提到的去鸿海集团的关润,另一个是一名印度人,还有一个就是内田诚。关润是雷诺那头不同意,印度人是日本这头不同意,综合考量下来,内田社长比较有国际背景,他属于归国子女,而且性格中庸,两头都觉得他好控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田诚小时候在埃及和马来西亚生活,会说日语、菲律宾语(他加禄语)、马来语、英语,在日本读完大学,就加入了日本六大综合商社之一的日商岩井株式会社,负责菲律宾业务。2003 年加入日产汽车,2018 年负责中国业务,2019 年升任社长。

内田诚属于温和派,用我们国学的说法叫 “无为而治”,他跟之前戈恩大刀阔斧的风格,简直一个天一个地,加上两边都想控制,最终选择了什么也不干、谁也不得罪的人。

在这次合并当中,其实有个细节可能很多人没有注意,那就是日产出售自己持有的三菱汽车的股份 1.49 亿股,约占发行股数的 10.02%,说是这笔交易是支持三菱汽车的管理战略,增强日产的财务灵活性。

而实际上,日产放出这 10.02% 的股份,是为了让三菱独立经营,让三菱今后以独立身份,加入本田日产三菱联盟。因为三菱汽车看似是小公司,但是三菱商社是大公司,如果今后要转型新能源,三菱商社在全球掌握着极其丰富的资源,三菱今后扮演的角色就是,我们不造车,我们帮助本田日产造好车。

本田日产三菱合并,背后一定是日本政府基于产业战略来推动的,而不是仅仅一家公司活不下去了,找另一家公司来救一下这么简单。包括这三家公司合并,最终老大是谁、听谁的、往哪里走、企业文化也互不兼容…… 所以大家可以看未来几年,日本政府肯定会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这个新联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想要玩转新能源车,还有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软件定义汽车。因为新能源车时代,几乎是先有软件、后有硬件,而日本无论是 PC、手机、车机…… 都给人感觉非常落后,没人会相信短短几年,日本车企就能突飞猛进的打造一套自己的智能座舱、智驾系统。

有人猜测,中国台湾鸿海集团想收购日产汽车,是因为背后有苹果公司支持。还有人脑补苹果公司来帮本田日产联盟打造智能座舱,我觉得脑洞太大,可能性不大。本田与 SONY 本就有合作,最多也就是这两家公司折腾折腾。日本的软件开发缺的不是技术,是人才,日本就没这方面人才,日本的企业制度也注定搞不定这件事。

我曾经给本田日本的工程师团队做过一次培训,他们想了解中国市场的媒体情况,当我说到 TikTok 的时候,他们不敢相信能在这上面卖车,还有像小红书、微博、微信视频号这些社交平台,其实都是获取销售线索的渠道,说的台下的日本人一愣一愣的,下课后还有好几位追着我问问题。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问题,是一个工程师问我,中国消费者还会重新看重底盘和操控吗?这个问题我愣了 2 秒,我说会有,但会越来越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和三刀做朋友?想和三刀的读者做朋友?想海内外找到更多知己好友?

欢迎来三刀的朋友圈。

想找三刀聊选车问题,聊职场困惑,聊自媒体运营,聊情感问题,还等什么呢?加入三刀的朋友圈,年费88元。今后还会有更多玩法,越早加入会员编号越靠前,后期老粉丝福利多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49万,朗逸开回家?
哪吒汽车还能买吗?
本田享域,本田史上卖的最惨的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