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曾经说:“我这辈子只敬佩两个女人,一个是姑姑张茂渊,还有一个就是母亲黄逸梵。”

张茂渊是个民国奇女子,从小便像个离经叛道,但很有主见的“少爷”一样,念的书不多,却非常坚韧,思想丰富;

且张爱玲小时候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跟着姑姑生活的,所以她能敬佩张茂渊,也是理所当然。

可黄逸梵不同了,她虽是张爱玲生母,却几乎没养育过这个女儿,且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将她丢在不靠谱的生父、坏心眼的继母身边,独自漂洋过海去英国追求理想去了。

黄逸梵风评很差,别说是在社会风气相对保守的民国时期了,她的经历就算放到现在,那也是违背“公序良俗”,让世人不齿的。

她不在乎什么责任不责任的,一生都在追求“自由”和“虚幻的梦”,情人比她老公张廷重还多,有过多次堕胎经历,风流债无数……

按理说,如张爱玲这种孤傲怪诞的性子,不太可能会因着脐带关系就高看自己这个“有名无实”的妈妈,可她为何会说自己很敬佩她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隔世浮华

1957年冬天,伦敦街道被一层薄雪覆盖,黄逸梵蜷缩在一张老旧扶手椅上,面色苍白,双眼紧闭。

她手指无力地抚摸着怀里信封,信封里装着女儿张爱玲寄来的100美元,这是她最后一次和张爱玲有联系。

房间里静得出奇,只有墙上的挂钟在不停地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黄逸梵心里清楚,时间不多了。

她曾是少见的“新派女性”,抛弃了家庭,远走他乡,追寻自己的自由与爱情。

如今她孑然一身,孤独地坐在这间寒冷的公寓里,回忆起自己充满波折的一生。

黄逸梵本名黄素琼,可她觉得这个名字太普通,不符合自己的“浪漫”,于是后来给自己改名为“黄逸梵”。

黄逸梵的祖父黄翼升是晚清的名将,母亲虽是妾室,却深受老爷宠爱,只可惜黄逸梵出生之前,父亲便因意外去世,只留给母女俩偌大的家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母亲对自己的独女很是看中,一心想张罗个优秀的世家子弟,虽说父亲已经不在了,但黄家毕竟也是名门,加上黄逸梵出落得亭亭玉立,想找个门当户对的少爷并不是什么难事儿。

1915年,黄逸梵嫁给了李鸿章的外孙子张廷重,二人婚前没有见过面,纯粹是家庭包办婚姻。

二人虽没有感情基础,但婚后的日子还算安稳舒坦,后来又育有一女一子,其中长女便是后来闻名天下的女作家张爱玲。

张家和黄家,到了他们这一代基本上就没什么权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吗,还是家财万贯,怎么说也是金银堆起来的富贵窝。

他们夫妻俩有洋房有汽车,有佣人有管家,甚至两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专属奶娘……所以说,张爱玲小时候还是过过短暂的幸福生活的。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中有5秒免费广告可增加创作收益,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说是“短暂的”?

因为很快家族便落寞了,且在落寞之前,她便先失去了孩子最需要的母爱。

1920年上海,黄逸梵站在自家宅院,身穿一袭暗紫色旗袍,可再怎么假装“深沉”,依旧挡不住她娇艳的美。她那颗渴望爱与自由的心,始终未能找到归宿。

此时中华大地正处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时期,作为一个饱受新思想熏陶的女性,黄逸梵的思想早已与张廷重格格不入。

张廷重是一个典型的旧式士大夫,沉迷于烟花柳巷,顽固地守着那些已过时的观念。

每当黄逸梵提起她对西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时,张廷重总是大手一挥,满不在乎的回应:“那些洋人的东西,不值得一提。”

婚后的生活让黄逸梵逐渐明白,自己与丈夫之间的鸿沟是无法跨越的。她感到愈发的压抑,仿佛被困在了一个没有出口的迷宫中。

黄逸梵从小便是个非常有主见有思想的人,可能是因为和妾室出身的母亲一起长大,所以对世俗的规训并不是很感冒,尤其是当儿子出生以后,黄逸梵便彻底厌倦了这种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终于,黄逸梵做出了一个决定,她要逃离这个让她窒息的家庭,去追寻属于自己的自由。

“我决定要出国了。”黄逸梵平静地向丈夫说道,手中的茶杯在阳光下轻轻摇晃,茶香弥漫在空气中。

张廷重一愣,随即皱起眉头:“你说什么?你要离开家?你疯了不成?”

“我没有疯。”黄逸梵放下茶杯,直视着张廷重的眼睛,“我在这里得不到任何快乐,我需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张廷重继续皱眉,他拿出两个年幼的孩子做筹码,想让黄逸梵能看在孩子的面上,也别这么冲动。

可他不提孩子还好,一提孩子,黄逸梵更是坚定了想法:“正因为他们还小,才能适应没有母亲的生活。等孩子长大了,她们会理解我的感受。若是不能理解我,又凭什么做我黄逸梵的孩子?”

张廷重见她执迷不悟,便懒得多说,冷哼一声便离去了,

那天之后,黄逸梵便开始准备她的出国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将家中积蓄和娘家陪嫁逐一变卖,筹集足够的资金,张廷重几次尝试挽留,但都被她冷静地拒绝了。

1924年,黄逸梵拖着行李,悄悄离开了张家,坐上了去英国的轮渡,当时张爱玲才4岁。

她并没有告诉孩子们她的去向,但给他们每人留了一封信。信中没有太多的解释,只草草交代了“妈妈要去寻找自己的幸福,你们要好好照顾自己。”了事。

年幼的张爱玲望着母亲留下的信,泪水无声地滑落。她还不明白,为什么母亲要离开她们,也许她永远不会明白。

黄逸梵乘坐的轮船在雾气弥漫的黄浦江上缓缓驶离,她站在甲板上,回望着逐渐远去的上海。

那座熟悉的城市在她眼中变得模糊不清,心中却没有一丝后悔。她知道,这一走,便是另一种人生的开始。

离别后的她,先后辗转于法国、英国、香港等地,与不同的男人有过纠葛,但她始终未能找到真正的归宿。

这些年的漂泊,不仅带给了她短暂的欢乐,也让她陷入了更加深沉的孤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流浪的灵魂

1939年,黄逸梵在香港大学里漫步,身边是一位身材高大、穿着笔挺西装的中年男子——毕先生。

毕先生是个非常有风度,且懂得如何给女孩子带来浪漫感受的人,黄逸梵曾以为自己遇到了爱情。

可没过多久,黄逸梵便发现,毕先生同时在与她的好友项八小姐交往,同样的甜言蜜语,同样的浪漫。

黄逸梵感到很失落,但她没有时间去深究,决定继续潇洒前行。

不久后,黄逸梵告诉毕先生自己要离开香港了,对方有些惊讶,也想挽留她:“你知道,我一直在等你。”

黄逸梵转过头,看着这个曾给过她温暖的男人,不由得失笑:“不必等待我了,你有你的生活,我也想追求自己的自由。”

就这样,黄逸梵再次启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短暂交集对黄逸梵来说不要太常见了,在英国的时候,她便换过好几任男友,有些是因为相处下来感到性格不合,有些是也是如同毕先生似的出轨被她发现。

她会愤怒,也会委屈,但从来不会死缠烂打,甚至有几次分手时,黄逸梵发现自己已经怀有身孕了,可她也会毫不留恋,在男人的苦苦哀求下打掉孩子,然后潇洒离去,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些年来,黄逸梵偶尔会收到女儿张爱玲的来信,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她一次都没回应过。

或许是有些愧对于这个女儿,或者是不太愿意面对自己想追求自由,却始终不得自由的现实……

1950年,黄逸梵回到上海,她站在外滩望着滚滚黄浦江水,内心百感交集。

她本以为自己再也不会回到这个城市,但流浪久了,总还是想回家看上两眼。

望着江面上起伏的波浪,心中充满了复杂情感,但她这一生注定是漂泊不定的,所以黄逸梵只在上海短暂地停留了一段时间,随后又辗转去了英国,继续她那永不停歇的流浪生涯。

每到一处,她都会遇到不同的男人,与他们短暂相伴,但最终,她还是选择了离开,独自一人继续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孤独终章

1957年,伦敦的街道上飘着细密的冬雨,空气中带着冰冷的湿意。

已经58岁的黄逸梵青春不再,眼角细纹写满了孤独沧桑,她前阵子查出了很重的病,需要做手术,可如今她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住在最简陋的房子里。

黄逸梵蜷缩在老旧扶手椅上,有时会“爱玲……爱玲……”,神志不清的呼唤女儿的名字。

张爱玲此时在美国,日子也不好过,她曾经怨恨过母亲的冷漠,也想和她一样潇洒的放弃亲情。

但当她听闻黄逸梵的现状后,还是没忍住写了封信,并在信中夹带了100美元。

黄逸梵收到信后,愣了很久,反复抚摸着落款“张爱玲”三个字,信封已经被翻阅得有些破旧,里面的100美元始终没有用。

黄逸梵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病痛正在无情地吞噬她的生命。

尽管她多次写信给张爱玲,希望女儿能来看她一眼,但张爱玲始终没有现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日后,黄逸梵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窗外的雨声仿佛在为她的生命作最后的挽歌。

她突然睁开眼睛,目光穿过昏暗的房间,仿佛看到了一个遥远的影子。

“爱玲……”她轻声呼唤,声音如同风中飘散的尘埃。

黄逸梵的意识开始模糊,她的手指无力地抓住被角,眼中的光芒逐渐黯淡,她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就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的脑海中闪过许多片段:她的青春、她的爱人、她的孩子,以及她一生的漂泊。

泪水从黄逸梵的眼角滑落,她最后一次低声呢喃:“虎毒不食儿……爱玲,我并不怨你……”

话音未落,她的手无力地垂下,生命的最后一丝气息也随之消散。

不久后,黄逸梵孤身去世的消息传到了张爱玲耳中。

彼时,张爱玲正因经济窘迫深陷焦虑,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她没有立即做出反应,仿佛那是一件与她无关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在孤灯下的夜晚,她突然感到胸口一阵剧痛,泪水止不住地涌了出来。

那一晚,张爱玲泪湿枕巾,久久不能入眠。

两个月后,张爱玲收到了母亲寄来的遗物,箱子里装着几件旧衣物和一些古董,散发着淡淡的尘土气息。

张爱玲缓缓抚摸着这些物件,仿佛通过它们与母亲重逢。这些古董被张爱玲卖掉,换取了600多美元生活费。

黄逸梵的一生,最终以孤独和遗憾画上了句号。

她追求自由与爱情,却在最后的日子里,发现自己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家庭与亲情。

而张爱玲这个在母亲的阴影下成长的女子,也在母亲去世后,始终对母亲有着不一样的情怀,如爱似恨。

两代人之间,仿佛注定无法解开的情感纠葛,最终在时间的长河中,化作一缕无声的叹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尘埃落定

黄逸梵的一生其实孤独,她选择追寻个人自由,抛弃家庭,辗转于不同男人之间,最终落得孤身一人。

以至于最后她的晚年在病痛中度过,孤独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张爱玲的一生,似乎也承载了母亲的影子,冷漠与疏离不过是她们缺乏安全感的保护色罢了。

张爱玲至死不愿见母亲最后一面,因为她心中有怨;可张爱玲说自己此生最敬佩母亲,那也是因为,她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黄逸梵内心世界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