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明代文官势大,武将地位卑下,在前线的征战的武将,若是没有朝中文官引以为援,是很难立下大功劳的,俞大猷就是典型的例子。而像戚继光那样能够被朝廷重用,一展胸中抱负,自然是因为其深受张居正的赏识。
但是张居正作为京中翰林出身,从未到过东南抗倭前线,他是如何知道戚继光的能力的?并对戚继光深信不疑大力支持的。这离不开一个人的鼎力推荐,他就是做了戚继光将近二十年直接上级的谭纶。
大明嘉靖万历期间,东西南北俱有边患,境内外烽烟四起,饱受“南倭北虏”的困扰。时势造英雄,在这期间文武之才皆鼎盛。
边陲四方,闪烁着久经战火洗礼、为江山社稷立下汗马功劳的将星们,谭纶、戚继光、李成梁等人作为能征善战的名将名帅适逢其会,立下赫赫战功,其中尤以戚继光最为知名。
但是作为戚继光从南到北的直接上级,谭纶的名字就少为人知了。其实作为一代名帅,谭纶的战功并不少,而且戚继光能够在军中没有掣肘的一展所长,更是离不开谭纶的支持和重用,只能说斑斑青史浩瀚无尽,多少英雄埋没其中。
初露锋芒
谭纶(1520年—1577年),字子理,号二华,汉族,江西宜黄县谭坊人。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戏曲家,与戚继光、俞大猷、李成梁齐名,又与戚继光并称“谭、戚”。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二十四岁的谭纶高中进士,授职为南京礼部主事,其后历兵部武库清吏司主事、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员外郎、南京兵部武库清吏司郎中。
在明代职方郎掌天下地图及城隍、镇戍、堡寨、烽候,及沿边少数民族内附等事。这个官职有点类似于国家军事档案馆的资料员。
而谭纶自幼即博览群书,熟读经史,满怀治国安邦的抱负,且具有雄才大略。在南京兵部为官时,他又留意经术世务,注重了解山川险易、夷蛮情势。
在南京任上,又借助职务之便,得以尽情吸收军事知识,为自己以后为帅打下基础。并且谭纶并非是纸上谈兵的书生,在他在南京任职期间,曾多次随总督张经参加抗倭战斗,积累了一定的实战经验。
嘉靖三十四年当时有倭寇逼近南京城下。当时南京城的官员们惊慌失措,所谓的官军将士也怯懦不前,无人敢出城迎战。于是智勇双全的谭纶自告奋勇挺身而出,请命招募五百壮士出战,并且顺利击退倭寇。
于是谭纶善于用兵的名声传遍整个朝廷。于是,嘉靖二十九年,在倭寇侵犯浙江十分猖獗的情况下,谭纶临危受命出任台州知府,以防御侵扰沿海的倭寇。
当时倭寇为害浙江已达四年,而台州府又是浙江倭寇为害最为剧烈的地方。因此,谭纶刚到任就责无旁贷地担负起领导台州军民抗倭卫民的重任。当时台州辖区各县多次遭到倭寇的蹂躏,史书记载“邑屋狼籍,流血被原野”。
而谭纶到任不到一个月,就又有倭寇来袭。守备都指挥刘隆战死,黄岩和仙居两城惨遭劫掠。奉命追剿天台以南倭寇的谭纶,随即率军前往支援,幸亏谭纶指挥得当,使用计策诱敌深入设计伏击,经过十余天的战斗,使天台、仙居、宁海三县得以保全。
也就是在这场战斗中,谭纶察觉到卫所兵马不堪大用,于是战斗结束后,谭纶立即着手整顿驻军。他请示新任总督胡宗宪,经其同意后招募千人进行训练。
史书记载其训练军队“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即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此后谭纶便率领这支训练有素的劲旅,转战台州全境,使台州及整个浙东沿海的抗倭斗争有了转机。
嘉靖三十六年(1557)四月,倭寇进犯临海县之栅浦,谭纶亲自率军迎击,与倭寇战于栅浦,歼其大部取得大捷,其余倭寇连夜逃遁。但敌人贼心不死,又于次年四月,纠集数万人马包围台州府城。
在强敌压境的紧要关头,谭论仍然镇定自若沉稳应战。“谭纶先是趁倭寇不备,派人放火将其倭寇营帐和攻城器具焚毁,杀伤敌人,使倭寇无法攻城。
其后,他亲自带队徒步巡城,以身作则鼓舞士气,使得守城将士士气大增。然后,谭纶又利用倭寇吹角螺聚兵的习惯。派人在城外北岭吹响角螺,倭寇因此在北岭聚集,被谭纶趁势围歼。
倭寇眼见无法取胜后,于是尽弃辎重及所掠女子千余,撤兵去温州。众人劝谭纶趁势追击,但是谭纶认为这是倭寇的虚张声势,不仅没有追击,反而设伏东界杨沙溪。果然不久后倭寇进入伏击圈。谭纶趁势带兵进攻,杀敌无数生擒敌首。
于是,在短短十天内谭纶指挥军队三战三捷,取得前所未有的胜利。不仅解除了台州的围困之局,还将将天台、仙居、临海三县境内的倭寇倭彻底消灭。
东南抗倭
同年七月,谭纶因抗倭有功,同时加上总督胡宗宪的极力推荐,被朝廷擢升为浙江巡视海道副使,治兵宁波,负责浙江海上抗倭事宜。
谭纶到宁波后,立即遣散各地征调来的客兵,改从当地人民中招募兵员扩充队伍。当时分守宁绍台参将戚继光,在义乌招募的戚家军已训练完毕,与谭纶兵马汇合一处,归谭纶统辖。这更使谭纶如虎添翼。也开启了谭纶和戚继光将近二十年的亲密合作的序幕。
嘉靖三十八年(1559)三月倭寇侵犯犯浙东,自象山县何家、金井等处焚舟登岸,海谭纶引兵与贼战于马冈,他命令俞大猷率师为后援,而自己却身先士卒率兵前往迎战,而倭寇以为官兵远道而来,会先休整并未防备,谭纶此举出其不意从而大胜倭寇。
同年四月,倭寇攻桃渚所。谭纶见台州再度告急,乃亲率戚继光等从宁波出发,冒雨驰援台州,一昼夜驰岭道三百里,为了赶路甚至都没携带军粮,将士们只能以柿枣为粮。由于谭纶统领的援兵到来及时,使倭寇猝不及防,一战而败,只得撤围而去。
桃渚围解后,谭纶率军进驻海门卫城。海门位于栅浦、贾子这两个倭寇巢穴之间,几次遭遇围攻,差点失守。谭纶进城后,令手下将士驻扎于大路两旁的房舍中,以利巷战。当日深夜倭寇杀入城内,谭纶奋不顾身,率贴身卫士与敌巷战,迫使敌人退出城外。
过后,谭纶料定倭寇不走海门北浦,必南出深门。乃率军从小路直插新河千户所,同时令舟师堵截深门,防敌逃窜海上。此时新河城中的倭寇想要逃走,谭纶指派间谍诱导倭寇首领,让其认为官军没有防备新河城,暂时在此地驻扎,为大军围剿创造了条件。
经过一夜行军,大军将新河城团团围住。谭纶命戚将军建旗鼓出西门,徐镗佯出牛桥击其尾。而自己亲率大军于南门,隔水设阵尽破其众,倭寇逃亡太平。
谭纶见敌军势尽,对戚继光曰:”兵法乘劳,此其时也。“率军与戚继光追至南湾,倭寇陷入沼泽被围歼。夺回被倭寇掳夺女子三百余,此战浙中完全平定。这一战,纶与戚继光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嘉靖三十九年( 1560)九月,谭纶升任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仍兼副使,巡海治兵如故。次年三月,因其父谭镐病故,辞官回宜黄服丧守制。
此时,倭寇在浙江屡遭痛击后,便放弃了浙江,而把侵略重心转向福建。甚至攻陷了兴化府城。自倭寇大规模侵略浙闽沿海以来,府城被攻陷尚系首次。所以,明政府对兴化失守事件极为重视。严令督府诸司加紧剿倭,却屡战屡败。
朝廷见形势危急,乃起用因父丧去官的谭纶提督福建军务兼巡抚,并在其建议下,同时提升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让戚继光再度率浙兵援闽。
谭纶在入闽视事前,即打破常规,将战守方略预先调度。他一面致书原福建巡抚游震得、监察御史李邦珍、都督刘显等人,要他们先合力击破福清等处的倭寇。
一面致书俞大猷,指示他“未可轻战,只宜严防”,但应环栅断路,防敌逃窜海上,同时,又令戚继光率浙兵克期速至,从速援闽。
不久,俞大酞、刘显合兵击败福清之寇,戚继光、汪道昆等统领的戚家军也于四月初抵达福建,为明军集中兵力聚歼平海卫倭寇创造了条件。
四月二十日,谭纶来到平海卫前线,会集戚继光、俞大猷、刘显等将领,讨论作战计划,谭纶认为决战时机已经成熟,决定次日即发起总攻。并指定戚继光军为中军,刘显军为左军,俞大猷军为右军。中军由谭纶亲自指挥。此役共斩首二千二百余级,火焚刃伤及堕岩溺水死者无算,取得平海卫大捷。
经过平海卫之战,福建倭寇虽然受到沉重打击,但并未受到致命创伤。不久,新倭二万余又陆续在福州、兴化、漳州、泉州等地登陆,福建沿海烽烟再起。
从嘉靖四十二年(1563)十月起,新旧倭二万余又聚攻仙游县城,连续围攻五十余日。谭纶随即率戚继光前往解围,戚继光与谭纶连兵尽破其倭寇东南二寨,解除仙游之围。消灭倭寇一千余名,救回被掳百姓二千余人。
仙游围解后,谭纶又率戚继光奋力追剿残倭。嘉靖四十三年( 1564)二月,终于在同安县之王仓坪、漳浦县之蔡丕岭两地,复将倭寇彻底击溃,残倭逃向广东。
同年六月,俞大猷等又聚歼了广东倭寇。至此,东南持续了数十年的倭患,终于彻底平定。在东南倭患的平定过程中,谭纶可谓是居功甚伟。
督师蓟辽
隆庆二年(1568)三月,谭纶因功由两广总督升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
谭纶上任两个月就举荐戚继光,隆庆皇帝诏令戚继光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练兵事务,该镇总兵、副总兵、参将等官凡受总督节制者,并受继光节制。
这道诏令无疑令戚继光欢欣鼓舞,他日夜憧憬着训练数万精兵,守卫大好河山。戚继光的宏图一开始就不能施展,横亘在他面前的最大障碍就是重文轻武的体制缺陷。
军人长期处于文官压制之下,边防将领在各自防区内同时接受知县、知州等地方文官的指挥,连最起码的后勤供给都无权经手,后方指挥和沙场作战的脱节严重压抑将领的积极性。
前方将士们出生入死,屡建奇功,不敌文人墨客一纸文章。
谭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以文官身顶着重重压力,为边将请命:”臣以为练兵和作战是军务上最为要紧的两件事。蓟镇之所以练兵十年而无甚成效,是因为没有专人专任。
如今应该授予臣谭纶和戚继光以专断处置的权力,不要让巡按、巡关御史参与其事。等到三年训练有成,再派遣官员阅兵视察”。
谭纶的奏疏仿佛给帝国政坛投下一枚重磅炸弹,挑战着开国一百五十多年来的以文制武传统,不可避免地激起守旧官僚的激烈反对。
巡抚刘应节、巡按御史刘翾、巡关御史孙代等人联合起来质疑谭纶,谭纶深陷舆论围攻,关键时刻幸亏张居正挺身而出。利用和首辅徐阶的特殊关系及自己的有利地位,极言练兵之利,呼吁群臣对卓越边将要放宽文法约束,伸张将权。
凭借皇帝对其的信任,以及徐阶和高拱等人的支持,隆庆皇帝正式将练兵事宜全权授予谭纶,明令边臣不得参与军务。
就这样,地方文官职权受到限制,谭纶等边将争取到了独立的指挥权,开创了有明一代提高地方将领权力和社会地位的先例,戚继光在蓟镇十六年,得以顺利地开展练兵与镇守工作。
正如《明史·戚继光传》所说的:“亦赖当国大臣徐阶、高拱、张居正先后倚任之。居正尤事与商榷,欲为继光难者辄徙之去。诸督抚大臣如谭纶梁梦龙辈咸与善,动无掣肘“。
作为戚继光直接上司的谭纶,堪称戚继光的最大的贵人和知己。在其督师蓟州、辽东期间,对于戚继光的所求所请,无不应允,并为其挡下来自朝廷的种种明枪暗箭。使戚继光可以心无旁骛地尽展所长。
在谭纶支持下,戚继光采取了一系列整治边备的有效措施,改善了防御态势,使蓟州、辽东二镇明军的作战能力大为提高,有力地巩固了蓟辽边防。在此后的历次边境战争中,掌握了防御主动权,使得蒙古再也不敢轻易入侵。
从隆庆二年(1568)开始,直至万历五年(1577)在任上去世。在前后近十年的时间里,谭纶对废弛至极的蓟辽边防进行了多方整顿。为巩固明朝北部边防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东南抗倭,到督师蓟辽,谭纶主持兵事垂三十年,南歼倭寇,北拒强虏。为解决明朝的“南倭北虏”问题,为巩固明代边防奋斗了一生,立下了赫赫战功。故被朝廷视为“矫矫虎臣,腹心干城”。
其对戚继光不遗余力的支持,也为我们谱写了一篇明代版将相和的美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