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4年,郑洞国收到了一份金字请帖——那是来自中南海的邀请,亲自为他设宴的,不是别人,正是毛主席。

当郑洞国迈入那座权力的殿堂时,毛主席一句话让他心头一震:“你的名字很响亮嘛。”这句话听似随意,却引人深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为什么对这个名字如此关注?难道仅仅是因为郑洞国在军中声名显赫?还是其中隐藏着更深的政治含义和未曾公开的往事?毕竟,郑洞国不仅仅是一个名字,他背后代表的,是那个时代错综复杂的权力博弈。

毛主席的这句话,到底蕴含着什么玄机?它是一句简单的夸赞,还是暗藏着某种暗示?这一切,似乎都指向了更深的历史真相……

“我不忍心抛弃部属,只有以死报命”

郑洞国出生于1903年,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参加过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后来被蒋介石任命为东北“剿总”副司令,于1948年在长春投诚。

郑洞国担任国民党第一东北“剿总”副司令时,奉命率领10万大军死守东北名城长春。然而当时蒋家王朝已走向全面崩溃,东北败局已定。

尤其在解放军攻克锦州后,一举切断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退往关内的陆上通道,在此情形之下,困守长春的10万守军渴望前程,这迫使郑洞国不得不作出最后时刻的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锦州被攻陷前后,蒋介石曾先后两次空投命令,而且措辞一次比一次严厉,催促郑洞国率部突围,可长春早已被解放军包围多时,此时只能靠空投物资苟延残喘。

郑洞国对等待救援并不抱希望,曾试图向沈阳突围,可此时的国军部队只有激烈的炮火,并无冲锋的体力。眼看突围已无可能,郑洞国把新七军军长李鸣和第六十军曾泽生等人叫到一起开会。

没多久,曾泽生与解放军取得联系,正式做出率部起义的决定,并派人给郑洞国送去一封信,劝他一起行动,郑洞国则十分顽固地对送信的人说:“请你转告曾军长,他要起义这是他的事,请他自己考虑就好,要我同他一路,我不能干!”

郑洞国虽然一开始不愿意起义投诚,但却并没有把事情做绝。当接应突围的轰炸机发现城东有部队向城外运动,要求立即轰炸时,郑洞国出面进行了劝阻:“算了,他们过去都是自己人,再说现在轰炸早就没有意义了,只不过是让老百姓遭殃罢了,不要轰炸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七军参谋长来到司令部,告诉郑洞国新七军官兵已经决定放下武器。郑洞国对这一消息并不惊讶,但仍然拒绝同他们一起参加。

在黄埔军校的时候,郑洞国与周总理有师生情谊。如今,蒋介石下令郑洞国死守长春,而周总理则在他深陷绝境之时致信一封,在信中对郑洞国陈明形势,晓以大义:

洞国兄鉴:
欣闻曾泽生军长已率部起义,兄亦在考虑中。目前,全国胜负之局已定。远者不论,济南、锦州相继解放,二十万大军全部覆没。王耀武、范汉杰先后被俘,吴化文、曾泽生相继起义,即足证明人民解放军必将取得全国胜利已无疑义。兄今孤处危城,人心士气久已离背,蒋介石纵数令兄部突围,但已遭解放军重重包围,何能逃脱。曾军长此次举义,已为兄开一为人民立功自赎之门。届此祸福荣辱决于俄顷之际,兄宜回念当年黄埔之革命初衷,毅然重举反帝反封建大旗,率领长春全部守军,宣布反帝反蒋,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赞成土地改革,加入人民解放军行列,则我敢保证中国人民解放军必将依照中国共产党的宽大政策,不咎既往,欢迎兄部起义,并照曾军长及其所部同等待遇。时机紧迫,顾念旧谊,特电促下决心。望与我前线萧劲光、萧华两将军进行接洽,不使吴化文、曾泽生两将军专美于前也。
周恩来
十月十八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的这封信件当时是以电报转到前线的,但由于城内战乱,并未及时送到郑洞国手中,他是在长春和平解放之后才得知此事的,事后也由衷感谢老师对他的这份关怀。

在山穷水尽,突围和等待救援均无可能之时,郑洞国开始料理“后事”,他向东北“剿总”做了情况汇报,杜聿明在回电称他已向蒋介石请示接他出去,询问有无降落地点。

对此,郑洞国只有一句话:“来不及了,而且我也不忍心抛弃部属自己离开,只有以死报命。”

就在郑洞国准备“以死报命”之时,门卫卫士冲进屋内死死将他抱住,兵团副参谋长随后赶到,流着泪说:“现在事情已经到了最后关头,请您马上下去主持大计。”说完,几名卫士搀着郑洞国走到了楼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眼望去,一楼大厅已经站满了解放军,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郑洞国的身上。一时间,郑洞国心头被感动、不忍、无奈等多种复杂的情绪充斥着,别无选择的他最终同意放下武器。

当郑洞国放下武器率部出城途中,碰巧遇到了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肖劲光和政委肖华。当晚,肖劲光和肖华在兵团司令部宴请了郑洞国,吃饭的时候不停往他碗里夹菜,可郑洞国看起来心情沮丧,也不愿意多交流。

酒过三巡之后,郑洞国才沉声说道:“我在国民党里搞了二十几年,现在失败了,当然听凭处置;至于我部下的官兵,如果他们有希望回家的,希望你们能让他们回去。”

郑洞国思想顽固,起义投诚之后,他心中始终有个疙瘩,坚持不肯做任何有损“党国”的事情,并在谈话中提出几个要求:他不愿意去广播、登报,也不愿意参加公开宴会,只希望能够解甲归田,安心做个老百姓。

紧接着,肖华委婉地向郑洞国提出建议,询问他是否愿意到解放军的后方哈尔滨去看看,去那里休息,或者学习一段时间。郑洞国表示同意,他也想借这个机会好好看看,共产党的天下究竟是什么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洞国始终不解,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能够使共产党在这场角逐中得人心、打胜仗,他迫不及待地想要解开心中的这个困惑。

因为是抗日名将,加上郑洞国在关键时刻起义投诚的决定,解放军给予了他特殊的礼遇,安排他到哈尔滨解放区去学习和参观。回想起当时的情景,郑洞国说:“我那时认识上开始有了一些改变,老实说,尽管表面上还想保持‘中立’,实际上却已经顽而不固了。”

刚开始住在哈尔滨的时候,除了看报,郑洞国什么书都不想读,也读不进去,等心境好一些后,他内心的困惑越来越多,比如说共产党为什么能成功?国民党为什么会失败?可这些问题是不能在书上找到答案的,于是看书的愿望油然而生,他主动提出要阅读毛主席著作的要求,那部东北版的《毛泽东选集》,郑洞国到后来始终还保存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