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高校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承者、创新的引领者、社会责任的践行者,其精神特质和行为模式对于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国家整体教育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深厚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是追求教育卓越、勇攀学术高峰的动力源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是黄大年的精神写照。作为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兰州交通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教师团队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传承黄大年精神,把爱国之情化作报国之行。20多年来,该团队长期扎根西北,凝心聚力于西部教育和科研事业,为国家培养了2000余名测绘人才,产出了一大批重要科研成果。

高尚的职业道德与人格魅力,是赢得学生尊敬、引领教育风尚的力量基石。教师要以身作则,坚守教育公平,秉持学术诚信,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诚信意识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该团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科技创新为驱动,追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涌现了一批黄大年式的高素质中青年教师。

全面的育人理念与因材施教,是促进学生发展、培养未来栋梁的教育智慧。在人才培养方面,教师要深谙人才成长规律,精准识别学生的潜能与特长,通过个性化的教育策略,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助力学生成长成才。该团队秉持“教研相长、学用贯通”的人才培养思路,打造“大师进课堂”教学模式,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为学生授课,极大拓展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和思维深度。

卓越的学术追求与创新能力,是推动学科发展、探索未知领域的强大引擎。在科学研究领域,教师要勇于探索学术前沿,不断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促进知识创新与技术突破。同时,还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实现科研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该团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致力于解决西部地区交通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测绘难题,形成具有鲜明的西部地域特色和铁路交通行业特色的研究方向。近年来,该团队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重大课题35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积极的社会服务与无私奉献,是促进社会进步、增进人民福祉的实际行动。在社会服务领域,教师要积极参与政策咨询、技术推广和社会公益活动,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提供智力支持,并通过与企业和政府的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该团队积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经济建设上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例如,在青藏铁路建设中,解决了高寒冻土区铁路路基沉降监测的技术难题;在服务地方需求中,对自然资源领域的众多科研和工程项目进行成果评价,先后为地方编制“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衔接规划等,全力支撑区域城镇发展与乡村振兴。

优秀的团队协作与共生文化,是教师团队蓬勃发展的基石。教育家不仅是学科的领航者,更是团队建设的引领者,擅长凝聚人心、激发潜能,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构建多元化的学术与教学团队。该团队致力于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鼓励团队成员在相互支持中成长、在共同目标下奋进。经过20余年的发展,该团队已成长为一支由高水平学者组成的教学与科研团队,获批“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资源与环境”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并建立了1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和3个省级科研教学平台。

开放的学术态度与国际视野,是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知识共享的重要桥梁。全球化背景下,教师要具备宽广的国际视野,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教育理念与科研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拓宽视野,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该团队成员锐意进取,求实创新,以国际化视野审视学科与团队发展。2016年,团队带头人闫浩文教授创办国际期刊Journal of Geovisualization and Spatial Analysis(《地理可视化与空间分析》),并担任主编。目前,该期刊已被ESCI(《新兴领域引文索引》)收录。依托该期刊,团队架起了一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彩虹桥”。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

《中国教育报》2024年12月30日 第06版

作者:孔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