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潘家园夜市

1992年,一个充满故事与宝藏的地方——潘家园旧货市场悄然诞生。而潘家园的“鬼市”传说给这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传说,潘家园“鬼市”在午夜钟声敲响之时开始,又在黎明破晓之际消逝。这里所有卖家的身份,都是严守的秘密;所售物品的来源,更是绝对的禁忌话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说中的“潘家园鬼市”到底是什么样的?在这里都能淘到什么宝贝?电视剧中在潘家园淘宝的情节,现在还存在吗?这里都有哪些宝藏和故事?本期《近观中国》特邀英国观察员大牛探访潘家园夜市。

夜探潘家园“鬼市”

随着时代的变化,潘家园“鬼市”已经变成了如今最受人们欢迎的“探宝打卡地”——潘家园文化夜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牛很好奇,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来这里?关于“鬼市”的传说到底有多少是真的?在众多零碎杂物中,是否藏着什么珍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一进来,大牛就被各种物件吸引了。潘家园是文玩“淘宝人”最喜欢的场所之一,但能不能淘着宝,就见仁见智了。也有很多明码标价的“现代中国制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潘家园夜市每周三和周五晚开市,一直持续到午夜十二点。每次“鬼市”一开都人山人海,甚至有游客拉着行李箱就直奔这里而来。此时,已经接近晚上11点,但客人依旧络绎不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潘家园的气质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古玩艺术品市场,现在不仅是国内人气爆棚的古旧物品市场,更是品类繁多、包罗万象的收藏家乐园,以及民间工艺品的超级集散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手串和手办做邻居,奥特曼和佛祖“斗法”。文玩珠串、童年回忆、盲盒旧书......你想要的,也许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很多第一次来这里的游客都会被绕晕,“看不完,买不完”是他们的共同感受,因为东西实在太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里“淘宝”,品类齐全,还可能收获一段关于宝贝的故事。这不,大牛就在一个折扇摊位前赶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2岁的于瑞波经营着一家折扇摊位,他给大牛拿出了自家的“镇摊之宝”——湘妃竹扇,据说目前售价5万元。湘妃竹花纹和质感特别,而其成名背后还有个古老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瑞波:“舜帝在南巡路上病逝,娥皇和女英伤心欲绝,就是在湖南九嶷山。当时那里有一片竹林,她们的眼泪滴到竹子上,形成了这种花纹,于是得名湘妃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牛听完后,直呼:“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擅长营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人正聊得起劲,一位外国女顾客来了,想为扇子迷弟弟挑选一把画着龙的扇子。在大牛这位中国通兼社牛的帮助下,女顾客成功买到了自己心仪的扇子,金丝竹配金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

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

甲辰秋月,大牛书于潘家园。

于瑞波在和大牛的交流中,感觉到大牛似乎对折扇颇有研究。那你算是猜着了!咱大牛可是清华美院的博士,博士论文写的都是欧洲视野下的中国书法观念。离开折扇摊位前,大牛选了把扇子,自己亲手书写扇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牛来到了一家老货回流店,一下子就被店中央的一台老式留声机吸引。

打开留声机,周璇的声音流出,瞬间梦回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1岁的梁秀兰是这里的店主,她告诉大牛,这种铁喇叭的留声机大概可以卖到两万块,如果是木喇叭的则可以卖到6、7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秀兰的店里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旧物件,烧油的风扇,李鸿章像......这些旧货来源五花八门,得来不易。其中一个便携式放映机就是她让一位留学生从德国淘回来的,现在还可以正常放映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货回流店曾是潘家园旧货市场最常见的一种店铺类型,但现在,这样的店却越来越少。

梁秀兰:“我们家从潘家园有,我们就来了。这种店最多有20家左右,近年来越越少了。现在大家都喜欢卖串儿、朱砂、蜜蜡这些,就跟着形势走。回流挺费劲的,没有那个来钱快。”

还能淘着宝贝吗?

最开始,是关于“鬼市”的都市传说,激起了大牛的好奇心。但在这里逛了一个晚上之后,他有了新的体会:“潘家园到处都是消费者,他们追求个人爱好,买点老物件,慰藉怀旧之情。潘家园一直都是这样的吗?如果不是,那是什么时候变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带着心中的疑问,大牛第二天又来到了潘家园旧货市场,白天的这里依然热闹。68岁的李锁来,是大牛此次的探访对象,他经营着一家文玩店,主营瓷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在很多涉及“古董买卖”情节的电视剧中,都听过“打眼”这个名词。李锁来先给大牛上了一课。行家没看出宝贝的真假叫“打眼”,但如果是外行(棒槌)没看出来,则叫“吃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锁来做古董买卖已经有30多年,在和他的交流中,大牛了解到不少这个行当里五花八门的规矩。

大牛:“一个普通的游客,你会跟他说明这个东西是仿品吗?”

李锁来:“客人来了不做交流,让他自己选。当问到你的时候,要给他一个点拨,告诉他一声,我这东西是仿品。东西不能是我给他取,而是要客人自己取,不过手,以免发生失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捡漏”,也是我们在影视剧中常常听到的一个古玩行当的词汇,指的是低价买了高价的物品。而眼前的这口大明隆庆年造的缸,就是李锁来捡漏得来的。

李锁来:“底下这个叫锔子。中国有一句话叫‘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指的就是在瓷器上要打眼,得钻。钻出眼来以后,古人为了修复它,想了一个招,这两个锔子两头扒上去,它不再裂。我买这个缸的时候很有意思,就离得很远。有个人把这缸摆在那以后,我直接就过去了。”

大牛:“是在潘家园里面吗?”

李锁来:“我买的所有东西全在潘家园。记住了,潘家园有宝,只是要看你有没有眼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牛还询问了关于“鬼市”的传说。李锁来告诉他,这是真实存在的。以前的“鬼市”凌晨2点开市,凌晨4:30左右结束。

李锁来:“‘鬼市’什么意思?无人出没的地方。”

大牛:“听一些野史说在‘鬼市’,不能问卖家的名字,也不能告诉你货的来源。”

李锁来:“都不讨论,必须要忌讳。问出处,你就没法买了,他敢说这是盗墓来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锁来还带着大牛来到自己家中,看了多年珍藏,这些瓷器都是他在潘家园淘到的。

大牛:“像荣宝斋,还有保利,你会去看他们的预展吗?”

李锁来:“没有过,都不参加,因为我把潘家园当作第二个家。家就是不出门,我从来不去旅游,就是两点一线,哪都不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牛:“那有没有人说你是井底之蛙?

李锁来:“我用藏品证明我的人生。假如一个玩了几十年的人,光会嘴上说,一件东西都拿不出来,甚至拿出东西就是老普残,自己都确实不好意思,只有倒闭。我用实际的收藏行为,收藏的物件、品位和数量来告诉自己。我不是告诉社会,我要告诉自己,我有了这个过程,我是个成功者。”

潘家园的新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潘家园的成功,或许曾建立在古董生意上,但如今它正迎合着Y世代和Z世代的顾客群体,开启了潮流玩具的新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潘家园古玩市场,当潮玩摊主,是什么样的体验?38岁的池彬彬也许可以告诉你,他主营中古玩具,本人更是维尼熊的“狂热爱好者”。

池彬彬:“潘家园玩具这一块是大概在2019年、2020年前后开始做的。现在潘家园已经不是一个文玩市场了,是年轻人的打卡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喜欢文玩,也喜欢玩具。我们是一个古今中外的结合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牛开心玩自拍,还帮池彬彬卖货,比老板都放得开,社牛给小池上了一课....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本周日《近观中国》节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制片人:张小玲

编导:沈洁

编辑:于二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