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智慧深不可测,尤其是有些发明,确实具有超前的思维,凝结着人类顶尖的才华,比如148年前的一项发明,是关于火车的车厢之间相互连接的“詹式车钩”,它是如何工作的呢?为什么能一直沿用到今天?看到设计原理后,人们真要发出由衷的赞叹。
火车每节车厢都是单独的个体,靠着强大的钩子互相挂靠在一起,这种钩子有着非常厉害的能量,可以在高速运行和长时间行驶的情况下,不会产生任何松动和脱落。
这个车钩的发明对于人类非常重要,甚至影响了一百多年后的火车连接方式,就算从蒸汽火车升级到高铁列车的现在,詹式车钩仍然在广泛使用,那么它到底是凭借什么过人之处,能屹立百年沿用至今呢?
首先,发明这款车钩的人,和我国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没有任何关系,为了避免大家误解,詹天佑工程师还特意在翻译中把詹式车钩称为郑式车钩,所以这款车钩在我国还有个别名就是“郑式车钩”。
而詹式车钩真正的发明者,是美国人伊利·汉尔顿·詹内,他早在1868年就通过自己的研发,获得了这项车钩的发明专利权,真的很了不起,十八世纪的时候,就发明了这么厉害的重要连接部件。
他此后还继续致力于让车钩的性能提升,并且在1873年经过不懈努力把车钩改进后,获得了第二次专利权。
詹内当时就是为了把火车车厢能很好地连接起来,发明了这种牢固耐用的车钩。后来因为考虑到火车的车厢需要灵活分离检修方便,又对车钩的连接和分离进行了更加方便的设计,于是升级后的车钩,达到了能让火车的车厢之间快捷稳固连接,又能轻松快速地分开,第二次获得了专利权。
现在世界范围内的火车自动挂钩,基本都是沿用詹内的设计得来的,詹式车钩的原始样子,很像螃蟹的两个钳子对在一起,我国翻译过来时,根据发明者詹内的名字,称之为“詹氏车钩”。
在两节火车车厢之间,连接的部分,有长条铁块和两个自动连接的钩子,它们非常厚重,但是体积看上去并不庞大,甚至有的人会担心,这么小的钩子是怎么带动几十吨重的车厢往前奔跑的,本身这个钩子的材质,是具有高强耐拉力的特殊钢铁制造而成的。
车厢之间预留出的间距,是为了方便火车在进行特殊路段的转弯时,更好地保持平稳和顺畅通过。而连接每一节车厢的钩子,就是这个重要的詹式车钩了。
现代化的车钩变成了带有自动装置的设计,但是原理还是沿用了一百多年前詹内设计的巧思。
一个完整的车钩分成两个大结构,一半是钩子开关,一半是钩子锁头,这样很容易理解钩子的连接构造,当车厢之间连接部分的长条铁块通过电力控制或人工手动开关,落下来时,钩子会自动锁到一起,相邻的两个车厢就牢固地连接在一起了。
当火车行进时,会形成一个自然向前的拉力,这个拉力又因为钩子中间的缓冲器,给两个车厢的连接处进行了减震和缓冲,而且因为钩锁和钩子开关都关闭了,两部分就能牢固地紧密连接,不会造成松动。
这款车钩主要的工作原理,是具有缓冲装置,可以让车辆之间,传递一定的牵引力和制动力,是能缓和纵向行驶带来冲击力的重要部件,这个车钩有缓冲器,钩子尾部框架,从板等小零件组合而成。安装在车辆牵引梁内部,能够缓冲和减震,还能牢固地互相牵引向前。
车辆到达终点后,需要把车厢分开时,当这个提销固定装置升上去后,钩子就能因为钩子的锁头打开而自然分开了,两个车厢也自然就分开了,这种设计是非常巧妙的,所以到现在也无法被替代,一直使用了一百多年了。
虽然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已经解决了很多传统工业遗留的难题,也替换了很多落后的机械设备,但是詹式车钩依然在使用和传承,造福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人们乘坐的火车,都是借助这个装置连接,运送乘客的列车,把人们送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运送货物的列车,可以进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让货运车厢可以无限增加又能轻松根据要求灵活地减少。
詹内的发明,已经超越了现代科技文明,是载入人类史册的伟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