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35岁的门槛,最早是来源于考公的条件限制,超过35岁连想进体制内的机会都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这个门槛在互联网行业中发扬光大,成为了标准的裁员分界线,再后来就成为了中年人职场境况的代名词而被世人皆知。

其实大家都很痛恨这种现象,但又无可奈何,因为国内僧多粥少,人力资本又无法大规模向外输出,就只能窝在家里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客观上来讲,人到了35岁这个年龄段,工作能力的天花板大多就基本上定型了,中年体力的下降,娶妻生子、上有老下有小的养家琐事,能够放在工作方面的产出效率就自然变得越来越低了。这些都会影响向上晋升的能力,如果不能继续向上突破的话,只能大概率开始走下坡路了,鲜有人过40还能卷土重来,再打江湖的,当年任正非与王传福人近不惑南下深圳打天下的年代已经一去不返了。

更有许多有了些年纪的员工开始习惯性的摸鱼,摆资格拼资历,不指望升迁,却安心养老的心态,也确实影响了很多公司渴望再上一个台阶的期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改革开放的一波经济发展热潮,加之后期的互联网热潮都给了当年这些中年人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的薪资,也算是时代的既得利益群体之一。而当大环境一旦不好的时候,企业生存都成了问题,自然是要优胜劣汰,用成本更低的新人来把老人替换掉的,这恐怕就是当年风光之后的一个代价吧。

其实我自己感觉过了三十五以后,也明显觉得身体大不如前,加班的劲头也不如以前足了,每天工作与家庭的事情也常常让自己焦头烂额,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一度也曾有过躺平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现在就准备躺平了,未来几十年又怎么过呢?

一个人要想要在事业上走的更远,保住自己的职位与饭碗拼的是两方面:

一方面是精神上不能松懈,不能有躺平心态,一定要持续不断的终身学习,与时俱进,提升能力水平;

另一方面是要更加注意身体健康,拼事业拼到最后很多都是拼的是体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延迟退休正式实施了,工作期限拉长了,但是社保这点钱即使不考虑通胀因素也很难指望它可以过活,所以,不趁着能挣钱的年纪多攒点未来养老的钱,未来的几十年的路注定是不好过的,毕竟35岁这道职场槛,可见的十几年内都不会有明显改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