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必备知识

1、人称代词辨析(客观题)

①考点:人称代的含义(意义和用法),语境中词义的推断,强调情境性和交际性。

②选择题:人称代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去断定:是特指,还是泛指;是单指还是复指;是少数几个还是某一群体;是实指,还是虚指。 解析时,首先要结合语境,理解人称代词所指代的人是谁,然后再来找答案。

③考题亮点:此种题型考查目标考查考生借助语感和已有的语言知识,结合具体语境分辨词语语义上的细微差别的能力。本题有助于培养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梳理语言现象的习惯,从而增强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

2、虚词词义辨(客观题)

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语言积累与建构”的课程目标要求学生“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习任务群4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要求考生“在自主修改病句和分析句子结构的过程中,体会汉语句子的结构特点和虚词的作用”。

②虚词是非常重要的一类词,意义和用法灵活多变。虚词词义辨析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种形式,这类创新题型更注意情境性,直指学科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更加突出语境运用与表达,考题形式灵活多变,更注重考生的语境分析与理解能力。答题时还是要结合语境,增强语感,找到语境义,体会语义上的不同。

③试题亮点:本题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虚词意义及用法的理解和掌握。本题对于引导考生关注复杂的语言现象,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其他题型:

3、人称代词辨析(主观题)

题目反套路,考察的是学生对文段内容的阅读理解程度,是真正的能力题。人称代词具体语境中的表达效果,考生要结合具体语境、进入原文情境,贴着情境中有的人物内心走,感受当时的场景和人物的心情,分析这样写的作用效果。题目没有固定形式,考生唯有进入语境,增强语感,提高对人称代词运用的敏锐性。人称代词的表达效果,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常见,语用题出现这类题目,体现了新高考改革多文本阅读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实词、虚词词义辨析(主观题)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语用题20,由文段中的"眼中风",引出"打笔仗"的含义并分析它得名的缘由,本题的考点既和所给的文段密切相关,又把相关知识迁移到解决其他问题上去,有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开阔维,举一反三,增强逻辑思维能力训练。

2023年高考由"实"转"虚",转虚词词义辨析,题目一样反套路。

从目前各地备考新度题来看,语用试题"语境+语义"类题目,出现了不少实词意义辨析。题目形式多样,有实词语境义的含义解读,有特殊实词义的表达效果解读,有一句话中两个实词的比较分析等。解答此类题目,没有固定套路模板,题目本身就是因文设题,注重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考生答题根本点还是要死死扣住情境(语境),就语境进行解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练习巩固

(2024届新高考九省联考语文试卷1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夏天温度高,水分足,各种花草树木生长旺盛,田野里的牵牛花、凌霄花、百合花等竞相怒放, A 。南宋名画《夏卉骈芳图》就集中描绘了几种夏天常见的花卉:粉红鲜艳的蜀葵,洁白无瑕的栀子,嫩黄清雅的萱花,在夏日的暖风里,或拔蕊怒放,或花蕾初绽,或 B ,让人悦目清心,为炎炎夏日增添了烂漫色彩,也给人们送来幽香清爽。

①夏天最常见的还是荷花。荷花在酷暑中绽放,是历代文人墨客歌咏描绘的对象。明代画家陈洪绶的《荷花鸳鸯图轴》就描绘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品格。②画中四枝荷花亭亭玉立,荷叶也形态各异;③一对鸳鸯四目相对,嬉戏荷间,打破了一池碧水的宁静;一只青蛙埋伏于石后的荷叶上,好像正伺机捕食蚊虫,给画面平添了几许生机与意趣;两只彩蝶飞来,一只在空中 C ,一只落于花上。④从中可见画家善于观察的细心与状物精微的匠心。

19. 下列句子中的“给”与文中加点的“给”,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冰凉的雨水把她的衣服都给淋湿了。B. 你简直太不像话了!马上给我出去!

C. 他来北京前是专门给人家修理电视的。D. 我赶到时,那批货物已经全给卖光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含义的能力。文中的“给”是介词,为。A.助词,直接用在表示被动、处置等意思的句子的谓语动词前面,以加强语气。B.介词,用于祈使句,加强祈使语气。C. 介词,为。D. 介词,表示某种遭遇;被。故选C。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这两个老头,从前面看,像五十岁;从后面看,像三十岁,他们今年都已经做过七十整寿了,身体真好!郭老头能吃饭,斤半烙饼卷成一卷,攥在手里,蘸一点汁,几口就下去了。他这辈子没有牙疼过。耿老头能喝酒。他拿了茶碗上供销社去打酒,一手接酒,一手交钱,售货员找了钱给他,他亮着个空碗:“酒呢?”售货员有点忧伤:记得是打给他了呀!——售货员低头数钱的功夫,二两酒已经进了他的肚了,俩老头非常“要好”——这地方的方言,“要好”是爱干净爱整齐的意思,不论什么时候,上唇的胡子平崭乌黑,下巴的胡子刮得溜光。浑身的衣服,袖子是袖子,领子是领子,一个纽扣也不短。俩老头还都爱穿靸鞋,斜十字实纳帮,皮梁、荡底,是托人在北京步云斋买的。这种鞋过去是专门卖给抬轿的轿夫穿的,后来拉包月车的车夫也爱穿,抱脚,精神!

俩老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生产队有事找他们,队长总是说:“去!找找俩老头!”“俩老头”不是“两个老头”的意思,是说他们特别亲密的关系。类似“哥俩”、“姐俩”,按说应该叫他们“老头俩”,不过没有这么说话的,所以人们只能叫他们“俩老头”。

17.下列句子中的“能”与文中加点的“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她尽量高高地跳起脚尖,希望车厢里的人能看见她的脸。B.我们班同学就数他能说,讲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C.新颁布的控烟条例规定,绝大多数公共场所都不能吸烟。D.以前这条小河上没有桥,人们只能涉水而过,非常不便。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文中的“能”含义是“擅长”。A.“能”,动词,“能够,可以”;B.“能”,动词,“擅长,善于”;C.“能”,动词,“能够,可以”;D.“能”,动词,“能够,可以”。故选B。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高考新课标Ⅱ卷)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耳机一戴,谁也不爱”。周围的世界有时太嘈杂了,但想安静一下不被打扰也很容易, ① 。可是最近,樊女士发现,自从经常戴上耳机听着歌入睡以来,耳朵里开始有了“嗡嗡嗡”的耳鸣声。去医院一看,居然是过度使用耳机造成的突发性耳聋。那么,使用耳机 ② ?医学研究告诉我们,这个度包括时间和音量两方面,即音量不宜超过最大音量的60%,时间要限制在60分钟以内。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可能威胁耳朵的健康。比如诱发耳部炎症,导致耳朵疼痛、耳屎变多等。有人觉得这都是小事,忍忍就过去了。但事实上, ③ ,还可能逐渐升级。

对耳朵来说,过大的声音就是噪音,噪音会对耳道产生压力,压力又会撞击鼓膜听骨链传到内耳,震荡前庭淋巴液,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下来,会出现晕车一样的头晕症状。声音过大还会损坏耳蜗中的听觉毛细胞,导致耳鸣。如果长时间暴露在过大的声音中,会使听觉毛细胞失去敏感性,无法接收声音的信号,形成暂时或永久性听力下降。

20.下列句子中的“谁”和“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的“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B.生活中谁都需要表达和交流。

C.我本来是跟他开玩笑的,谁知道他竟然生气了。D.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疑问代词“谁”的用法分为基本用法和特殊用法。基本用法表示疑问,特殊用法有非疑问用法,非疑问用法有任指、虚指和定指。“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的“谁”表示任指,指任何人。A. 表示疑问,“谁主沉浮”中“谁”指什么人。B. 表示任指,“谁都需要表达和交流”中“谁”是指任何人。C. 表示虚指,“谁知道他竟然生气了”中“谁”是指表示不能肯定的人。D. 表示定指,“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中“谁”是指说话者和听话者双方都十分确定的人。据以上分析看出B项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故选B。

(2024届广西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26年前,几位排字工人在上海创业,办起一家印刷作坊。他们谁都没有想到,这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小作坊,逐步发展成为现当代中国 ① 的出版和文化机构,它就是商务印书馆。横跨三个世纪,商务印书馆创下了诸多“第一”:出版了最早的自编英语教材《华英初阶》,编辑了“吾国第一套初等小学教科书”,建成了亚洲第一图书馆……商务印书馆不单是个出版机构,更是一个文化重镇。它与北京大学齐名,并称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严复、梁启超、蔡元培、胡适、陈独秀、茅盾、叶圣陶、冰心……这些如星辰般闪耀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的人名,都与它有着 ② 的联系。“昌明教育平生愿,故向书林努力来。此是良田好耕植,有秋收获仗群才。”这是商务印书馆的灵魂人物张元济晚年写的诗。正是张元济们“昌明教育”的理想,让众多文化大家与商务印书馆结下 ③ ,从而谱写了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一个传奇。如今,商务印书馆大楼静静地矗立在王府井繁华的街道旁,那副张元济先生题写的对联,“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则像一位穿越时光的老人,将一代代商务人传承百年的文化根脉与理想娓娓道来。

19. 下列句子中的“就是”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就是”,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红楼梦》)

B. 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也就是祭祀,这回她却清闲了。(《祝福》)

C. 台儿沟太小了,小得叫人心疼,就是钢筋铁骨的巨龙在它面前也不能昂首阔步。(《哦,香雪》)

D. 这所房子下多大的雨,绝对,绝对不漏!就是呀,夏天稍微热一点。(《四世同堂》)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能力。原句“就是”意为“正是”,表示肯定语气。A.用于句末,意为“就好,可以”,表示肯定。B.“就是”意为“正是”,表示肯定语气。C.连词,意为“即使是”,与“也”相呼应,表示假设的让步。D.连词,意为“不过,只是”,表示转折。故选B。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届河南省高三TOP二十名校质检)(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2024年1月5日,以“激情迎亚冬冰雪暖世界”为主题的第40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暨法中文化旅游年开幕式隆重启幕,哈尔滨诚邀八方来客。②上万名游客参加了这场盛宴,③共同在这座集冰雪艺术、冰雪文化、冰雪演艺、冰雪建筑、冰雪活动、冰雪体育于一体的冰雪乐园里感受它的神奇和魅力。④

“冰雪像孩子一样纯洁,哈尔滨冰雪暖世界……”随着激昂澎湃的歌曲,冰上舞者在舞台中央翩翩起舞,“绚墨舞台”被各色灯光照射得___A___。本次开幕式首次在冰雪大世界上演一场“冰与火”的碰撞。燃烧着的“火魔方”在舞者手中翻滚着,冰雪的纯洁与火焰的热烈完美融合,冰音符映出火红的跳动,共同谱写出一首视觉盛宴的赞歌。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冰为体,以光为魂,展现冰雪与艺术交融的独特魅力。81万平方米的冰雪王国里,有___B___的43米主塔冰雪之冠、典雅大气的冰心筑梦,还有浪漫梦幻的穿越城堡、绮丽缤纷的数字冰林……大大小小的景观美不胜收,令游客们___C___。

19. 下列句子中的“为”与文中加点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泥人是以泥土为原料的人像雕塑。B.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C. 这件事极为重要,请你务必办妥。D. 这种艺术形式为人民所喜闻乐见。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词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文中加点的“为”和A项“为”意思是作为、充当。B.为了,表示目的。C.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D.跟“所”字合用,表示“被”。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