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诗意从何而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诗的意境,感悟起来如此简单,一个字句即可触动心弦,只是企图解释,灵性又玄妙。诗意在世间本就存在,语言与修辞,不过是其载体。”

POEM

BOOK

《还没天亮的早晨》

夏周 著

978-7-5760-5031-8

88.00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诗集收录了夏周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诗作,是这位95后华语文学新锐在文学艺术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收获。这些诗毫不掩饰地表露了他青春岁月里的困惑、忧虑甚至不安全感,既显现出敏感和脆弱,同时,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形而上的反思能力,也通过早熟的写作技能和丰富的想象力真实而细腻地表达出来,为读者的阅读提供了独特视角,邀请读者踏上一位年轻诗人的探索之旅,一段穿越情感、现实和想象力的风景之旅。

作者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周

1995年生于上海。昆士兰大学多媒体设计学士,帕森斯设计学院交互设计硕士。小说发表于《人民文学》《天涯》《山花》《小说界》等刊物,曾入选多种小说年选。诗歌发表于《诗刊》《花城》《作家》《星星》等刊物。著有小说集《戴王冠的白鹦鹉》,诗集《还没天亮的早晨》。现居纽约。

目录

左右滑动查看目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诗意从何而来

文|夏周

诗意从何而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诗的意境,感悟起来如此简单,一个字句即可触动心弦,只是企图解释,灵性又玄妙。诗意在世间本就存在,语言与修辞,不过是其载体。语言,最初是用于描述,为尽可能表述准确,必先观察事物本身。以月亮为例,月相,是新月、眉月抑或满月。月色,是皎洁、涅白抑或黯淡。需形容词及其他词性加以修饰,而探寻诗意并加以描绘,本身就是作诗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诗的语言,如月光一般,是朦胧的、隐约的、含蓄的。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各异,表述也千姿百态。写作者追求准确表达,运用语言来定义或定性。其性质越趋近,想象空间越狭窄,诗意也随之衰减。千里共婵娟,如果大家举头望见的,不再是彼此眼中不同的月亮,而是一轮形状、大小、亮度一致的月亮,世界将多么乏味。

营造诗意,可视为对语言追求极致的行为。表层含义明确后,继续探究其引申或象征,以试图突破语言的界限,进一步将语言模糊化。看似写景,实则抒情。看似记物,实则言志。诗中不乏将月亮与思念、落叶与惆怅、雨天与伤感联系起来的句子。这类意象,天然地易与人类的某些情绪产生共鸣,故而被广泛使用,逐渐形成固定搭配的同时,也失去了新鲜与神秘感。自古以来,诗人们苦寻极致,谓之“炼字”,几乎穷尽直觉范围内所有可用的意象。当一条路快要走到尽头,便要寻找新的方向,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发掘语言之间新的化学反应。到了新诗阶段,为了求变,更为先锋的句式技法被开创出来,而含义是藏匿于字面之外的,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可能导致一部分诗晦涩难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最早创作诗歌,大致可追溯至中学时期。就质量而言,只能算习作。为什么想要写诗,也不复杂。一来,可能受到家庭环境熏陶,从小对文字与写作感兴趣。二来,遇到一名令我记忆深刻的语文老师。我初中时偏科,但语文成绩尚可。父亲和老师商量,能否免抄写作业,省下时间用来补习薄弱的数学,作为对赌,如果默写出错,就比别的同学多订正一倍。老师破例同意了。我并未因此懈怠,反而更潜心背诵并钻研。假期时,父亲让我提前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篇不短的古文,我很快背出来了。由此,发现自己记忆力不错,虽不及后来那档《最强大脑》里的“神人”那般过目不忘,不过背古诗古文的速度,确实比同学们快一点。当然,并非死记硬背,而是先理解含义,这样句子就不再拗口,反而有其独特韵律,也易于记忆。

记忆力不等同于创造力,却会触发创作冲动。即便没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的程度,不妨想要 “不会作诗也会吟”一下。有一度,我还迷上了流行音乐歌词。当时周杰伦的“中国风”风靡,相较旋律,我更喜欢研究歌词。除了歌手,更想了解填词人是谁——林夕、方文山、姚若龙……在中国古代,诗词与乐曲是密切相关的,比如词牌就是伴曲而唱。这两者对我来说,也算某种启蒙。正是最初这份热忱,我开始尝试写一些东西,也经历过“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过程。

这一时期的诗作,接近文字试验,与前文所提及的“追求语言上的美感”大致吻合。作为新手,通过文字将感受记录下来,尽量避免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学着借助月光、秋叶、雨水等意象去抒发。难免花心思在华丽的词藻、优美的修辞、繁复的句式上,亦会因为写了一句漂亮的废话而沾沾自喜。如今看来,虽显幼稚,但那种尝试是一种训练,也是写诗的源动力。我不算特别自信的人,文学探索递减了自卑感。为能有所精进,更投入于此,构成了正向循环。

以我拙见,古时诗人在斟字酌句的方面已臻极致,好比当代的古典主义音乐,已很难超越鼎盛时期的贝多芬莫扎特们。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诗歌也在演变。只不过,对于中文诗来说,其变化并非一脉相承,而是“拦腰截断”式的。因“五四”新文化运动,现代诗很大程度受到了欧美文学影响,使其与中国古诗的意趣有较大差异,反而更像是用中文所写的西方诗体。现代诗不拘于传统格律等“规范”,形式自由,无论什么“材料”皆可入诗。现代诗启发了我的后续创作,原来诗意的高雅,不只取决于所谓美好,那些看似粗鄙的、低劣的、肮脏的事物也值得玩味。更最要的是,因其灵活的书写方式,故适合引入更多的意蕴及思考。现代诗的表达是多元的,有抒情叙事的,也有批判且富有哲思的。

诗歌伴随了我的成长,从出国留学到羁留于海外生活,心境随之发生变化。我不禁反思,除了风花雪月,什么题材更值得去写。于是重新看我的诗,也开始重新看世界。写诗于我,本身是私密的,思考也是零散的,创作也较为随性,但一直在写,持续在写。不知不觉中,积到一定数量,似可凑成一本小小的诗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本诗集梳理编排为六辑。辑一,“创世”。正如其名,邀请读者走进我所创造的一个光怪陆离、诡谲多变的世界,蕴藏着我对宇宙乃至时空的想象和解读。辑二,“还没天亮的早晨”。在无尽的时间中,挑选了最感惬意的时段——夜晚进行倾述。相较白天,夜深人静更适合思考及自省,也易产生灵感。当城市的聒噪消散,暂放生活的琐碎与忙碌,灵魂得以喘息,才能听清自己内心的声音。辑三,“一首歌,一座城”。脚步渐渐从虚构走入现实。这组诗主要记录了我出国留学或旅行途中,对城市的印象与心得——伦敦的雨,东京的风,香港半岛的夜,布里斯班的焰火,以及初抵纽约的种种感受……人生本是一场旅行,无论路途远近,皆是诗与风景。辑四,“理想生活”。目光从世界、城市的宏大叙事,聚焦到日常。诗意并不仅在远处,也近在咫尺。一扇窗,一件旧物,一把老椅子……可能过于熟悉平常的物件,使人往往忽略了其饱含的诗意。辑五,“古诗里的爱情”。让时间稍稍穿越到过去。这是比较特别的一辑,融合了我一度喜爱的古诗及中国风元素。爱情,自古以来,一直是永恒话题。正因纯粹的至爱难得,世人以诗歌之颂之,心向往之。辑六,“关于爷爷的回忆”。是清明节期间,去纽约上州给爷爷扫墓,想起祖孙间的过往,遂写下这首长诗,表达对爷爷的思念,作为诗集压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感谢一路上所有人的支持及鼓励,这些散落的诗才有机会聚拢,以诗集的形式问世。同时,也希望读者能从中找到一两句喜欢的诗。如此,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诗人,便感到莫大庆幸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原载于《文艺报》2024年12月20日“新力量”专刊

还没天亮的早晨

夏周诗集

“诗歌伴随了我的成长,从出国留学到羁留于海外生活,心境随之发生变化。我不禁反思,除了风花雪月,什么题材更值得去写。于是重新看我的诗,也开始重新看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诗集分成六辑。

辑一,“创世”,主要表达了对现实的观察、理解和形而上的反思,展示了夏周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从感官与意志,到现实与梦幻;从宇宙与神灵,到瞬间与永恒;从生命与死亡,到对于科技发展的沉思。诗人巧妙地捕捉世界的美丽多变和纷繁复杂,探索时间和人的关系,时间和诗人自身的关系,以及时间周而复始的循环。

辑二,“还没天亮的早晨”,主要以“夜”为主题。夜深人静之际是诗人创作力最旺盛的时候。白天遇到的人和事,在夜色中激发诗人灵感的源泉,去发现易于忽略和意想不到的体验,从而挖掘灵魂深处的隐秘。

辑三,“一首歌,一座城”,收录了夏周为羁旅而写的诗,从英国,到日本,到澳洲,到美国。笔触来自于一个处于情感和思想动荡中有观察力、有勇气自我解剖并拥抱生活的年轻人,并非日记或游记,有虚构有非虚构,读者会感受到毫不掩饰的真实性。

辑四,“理想生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为带有回忆性的抒情诗,有乡情、友情、爱情。诗人回顾过去经历并予以抒发,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往事细节,重现昔日的情感体验。

辑五,“古诗中的爱情”,为夏周结合中西诗歌形式而作的富有创意的实验性作品。借用典故、名句进行创作是中国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诗人在西方自由体诗的前提下引典,或在诗中参杂格律对仗等古典诗歌形式,或复沓。这种融合打破了诗歌形式归属的界限,增强了感染力和艺术张力。

辑六,“关于爷爷的回忆”,是一首十一节的叙事性长诗。这组诗非常感人,诗人通过回忆和爷爷生活中的各个细节,重塑当年的情感景观,对之加以渲染和情感投射,令读者引发共情。

诗歌的世界不断演变,随着提供独特视角的新声音的到来,其景观也焕然一新。这本诗集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声音——一位新兴诗人,一位拥有无限可能的语言工匠。当我们阅读他的诗句,内心的无限诗意也被激发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著名诗人推荐

语言的猎手需要钻进文字的森林练习更多对应不同猎物的技巧,而对应文字森林的就是社会的各种环境。显然,夏周用诗意捕捉到了句子。

——严力

纽约一行诗刊主编、朦胧诗代表诗人

夏周的语感优雅,对语言的精雕细琢和对意境的精准把握,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

——凯岚

旅英诗人、翻译家

犹如祭师念诵的咒语,抑或濒临灭绝的鲸鱼低沉的回音,夏周以深邃之声,回答着这个日益崩坏的世界。随着他诗中的高频振动,读者不知不觉一次次沉迷,又豁然清醒。

­——戴潍娜

先锋诗人、学者

腼腆的诗人夏周,浪漫主义的笔法,繁复华丽的意象。跟随阅读,作者拉你入梦境。

——春树

旅德诗人

图源:pixabay

制作:刘晓帆

关注并设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