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投稿将同时发布六大平台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顶端新闻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疫情结束后,老公的大学校友群里,又开始策划聚会,他们毕业于武汉狮子山下南湖湖畔的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在武汉举行毕业十年同学聚会,自此五年一聚,从武汉——广州——杭州,2021年的毕业25年聚会定在福州,可那年疫情还没结束,谁也不敢轻举妄动。时光进入2023年,群里重提聚会事宜,离杭州聚会已过去了7年,而距下次聚会仅有3年,两次并成一次也为其不可,可是同学们还是跃跃欲试,于是福州的四个同学按捺不住,开始安排时间及行程。前几次聚会都是在国庆节期间,考虑到疫情放开后,国庆节会出现井喷式大迁徙,于是,深思熟虑又征求大家意见后,聚会定在8月中旬。
老公与我均从事教育工作,对这次活动安排在暑假,甚是欣慰。也开始计划我们的行程,毕竟,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此生还未涉足,去一次不容易,趁机会转转周边,于是准备提前五天出发,先到厦门,暑期刚好有一趟经停济源的绿皮火车,直达厦门。早早买了两张卧铺票,时间充足,来个慢旅行。
8月5号晚上9点30分,我们准时坐上那趟车,一路向南经过南阳、襄阳、武汉、南昌、赣州,在赣州折向东南,进入福建境内,于6号晚22点到达厦门站,事先在网上订了一个三日团,有车来接站,送到鹭岛1号民宿入住。
8月7号,一大早,在集合点候车,前往鼓浪屿,才发现,住的地方就在海边,车行驶在环岛路上,第一站先到南普陀寺,与其毗邻的就是心心念念的厦门大学,因偶像剧《一起来看流星雨》在此拍摄过,厦门大学一度成为热门景点,依山傍海,拥有百年历史的“嘉庚风格”的建筑群,校园内有芙蓉湖、芙蓉隧道、思源谷,形成“校在海中,水漾校园”的特色景观,俘获了众多少男少女的心,这也难怪,谁不希望自己的大学校园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随团,根本没有机会进去,咫尺天涯,大巴车两次在厦大校门口经过,望而却步。后来几天,多次经过环岛路,看到白墙红瓦的颂恩楼,真心羡慕在此就读的莘莘学子们。
去鼓浪屿之前,导游一直在游说买张船票可以远观金门岛,大多数游客出门旅游图的就是尽兴,顺遂导游之意,交钱购票,乘船绕过鼓浪屿,来到一片水域,导游说,不能在往前了,远远望去,啥也没看到,船掉了个头,返程了,虽然没看到金门,但可以远观厦门地标——世茂海峡大厦,双子塔建筑,还有厦门大学的一片建筑群,感受厦门的城市风貌和现代化建筑成就,很不错的体验感。
午饭后,终于登上鼓浪屿,这是一个以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著称的岛屿,面积不大不小,岛上游人如织,作为国家5A级景区,鼓浪屿不仅是一个旅游观光圣地,还以其丰富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而闻名。目前保留了上千幢风格迥异的建筑,享有“万国建筑博览”的美誉,岛上的知名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林巧稚墓地等,鼓浪屿还被誉为“钢琴之岛”和“音乐之乡”,拥有钢琴博物馆和风琴博物馆,若想把岛上逛一遍,需住到岛上,慢慢走走看看,才能领略到鼓浪屿的浪漫与美好。爱转角也是一个景点,颇费周折找到,原来不过是一个就势而筑的窄窄的墙角,吸引了无数游客在此驻足拍照。排队品尝了沈家肠粉,味道果然名不虚传。
在闽南,怎能不去看看客家土楼呢,行程安排在8月8号去闽西南的南靖土楼群,后来才得知也是云水谣景区,因拍摄电视剧《云水谣》,这里更为知名,车在山上行驶约三个小时,才进入景区。先是怀远楼,这是目前建筑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好的双环圆形土楼。第一眼看到极其震撼,高高的土墙,进去后才尽显乾坤,里面四层,有四道楼梯,一百多间房屋,一楼的每个房间都是商铺,楼梯口坐着收费的老太太,上楼每人收费10元,商业化严重。
顺着斑驳的石头古道前行,就到了传说中的云水谣古镇,单单村口那棵大榕树就把人震住了,树干之粗,树冠之大,从未见过,树下乘凉的游客一簇簇,树冠能覆盖半个足球场,走进村子,沿途的溪水边,这样的百年古榕还有七棵,个个独木成林,硕大的气生根低垂着,一棵树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景观。古镇的水车,仍在咯吱咯吱的响着,仿佛在诉说着秋水和碧云的爱情故事。
一路欣赏,一路感叹,就走到了和贵楼,一个建于沼泽上的方型土楼,是土楼建筑中的奇迹,也是客家土楼营造技艺的杰出代表。还是福建土楼中个头最高的,五层结构,立于沼泽,建于清朝雍正年间,历经两百多年风雨却固若金汤,屹立不倒。楼中有两口水井,相距18米,这么多年一清一浊。
大巴车在和贵楼停车场接应,原来也可以从和贵楼进入景区,到怀远楼出,见识了客家土楼,感觉才不枉此行,毕竟,在电视里看过无数次的建筑,终于亲眼看到了。
8月9号,我们拒绝了随团去集美学村,决定自行前往。在厦门,有地铁和共享单车,出行很方便。一大早,骑单车去曾厝垵,这里的白天几乎没有游客,只有在晚上才能领略它的喧嚣和繁华。走上环岛路的过街天桥,来到大海边,宁静大海一望无际,远处水天一色。
打包行李,到地铁站寄存,过一座桥,就到了集美学村,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中西合璧的建筑群,这是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13年创办的,目前已经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博士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除了集美小学、集美中学,还有集美航海学院、集美大学、集美师范等高等院校。这里不仅仅是陈嘉庚先生的故乡,也是嘉庚精神的发源地,连片的建筑,风格独特,结合西式屋身和中式屋顶的设计,形成穿西装,带斗笠的风格,每一幢建筑前都想驻足停留。这些建筑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集美学村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真的羡慕在此生活的人们。
骑着单车穿行于集美学村的巷子里,对陈嘉庚先生的爱国思想和乡土情怀所感动,遂决定去不远处为了纪念他的鳌园景区,位于集美学村东南海滨,包括陈嘉庚先生故居、纪念馆、归来堂、嘉庚公园和鳌园。对陈嘉庚先生了解的越多,越对他肃然起敬,毛主席为他题词“华侨旗帜,民族英雄”,先生的教泽遍及四海,功绩彪炳千秋,这里囊括了陈嘉庚先生伟大光辉的一生,来此一游,能让浮躁的心瞬间安静下来。
至此,厦门旅游结束,高铁一个小时到达福州。
在福州,晚上骑个单车,前往三坊七巷,还没到,就感受到了人潮涌动,人山人海,因为停个单车的地方都找不到。牌楼右侧是林觉民、冰心故居,进去还有严复故居,三坊七巷以其独特的坊巷格局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而闻名,是“里坊制度活化石”和“明清建筑博物馆”,西侧有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东侧有七条巷: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发轫于晋,成形于唐,完善于两宋,鼎盛于明清,保留了大量明清建筑,东西两侧之间是通道,游客熙熙攘攘,两边店面商家生意红火,一派繁荣,中间有棵大榕树,树冠被匠心别具的修成了心形,游客纷纷驻足观赏。漫步于陌生的街头,每一处都有惊喜。
8月10号,同学们开始陆陆续续到达闽江饭店,一群来自东西南北的师生们分别七年后又见面了,南腔北调的话语,情同手足的兄弟,当晚喝酒,拍照,嗨翻天。
8月11号一大早,旅行社大巴车来接,男女老少,拖家带口,五十余人,前往祖国第五大岛屿——平潭岛,上京台高速,过跨海大桥,岛上路两旁都是石头房子,房子不大,房顶也压着小石头,正在纳闷,导游介绍,这是石头厝,旁边的北港村就是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的拍摄地。来到北部生态廊,登上小山头,便看到了长江澳海上风车田,这里的海水是真正的蔚蓝色,纯净的如同一块巨大的画布。下午去一个网红打卡地——68海里景区,因为那里离台湾岛只有68海里,这些年吸引无数人来此游玩。接着去著名海滩——坛南湾,蓝天碧海,随手一拍就是大片,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平潭,从四面八方来此吃海鲜,赏美景。
夜住岛上国惠大酒店。
8月12号,从平潭返程,先到闽菜文化博物馆,位于福州市海峡奥林匹克中心,这里集中展示闽菜文化,兼具研究、交流和服务的功能,现在是福建省文化名片之一。每一个器皿,每一道食材,都展示了闽地人民与自然共生的智慧与匠心。太多没听说过的菜名,没见过的海鲜,印象最深的是闽菜瑰宝——佛跳墙的制作流程,由丰富的配料和独特的烹饪工艺闻名遐迩,小火煨几十个小时,也难怪香味独特、鲜美浓郁,当天的午饭就在闽菜博物馆三楼的福宴馆就餐,不仅饱了眼福,也享了口福。
下午去位于闽江边的马尾船政文化景区,这里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福建船政学堂所在地。追溯到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此创办了福建船政,培养了一批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海军将士,毕业生包括邓世昌、严复、詹天佑等。马尾船政现在是福州一个独特的名片,文化遗产丰富,有绘事院、船政书局、铁协厂和船政博物馆等,高大的龙门吊,硕大的厂房里,各种机车还在,各大建筑一律红砖墙,仿佛到了济源的531厂区。
晚饭后夜游闽江,大巴车把一行人拉到闽江之心,通过长长的走廊,就到了乘船处。夜色下,游船装饰得像一条龙,准点发船。闽江江面挺宽阔的,游船在夜色中平稳穿行。江风拂面,两岸高楼林立,灯火璀璨。船行中途,突然两岸灯光秀,这是一场意料之外的惊喜。梦幻般的光影变换,在闽江两岸展开。此时,夜幕下的闽江,仿佛一幅流动的画卷,一层船舱已满足不了拍照的需要,登上二层船顶,拍下一个又一个视频,微风吹来丝丝凉意,让人忘却八月的暑热。闽江夜游,真的是一场不容错过的视觉盛宴,全程50分钟,从江面的波光粼粼到两岸的灯火阑珊,每一处风景都是福州这所城市带给游客的礼物,流连忘返。
8月13日,大家各奔东西,三年后,广东清远见。
自此,福建旅行结束,每一处风景都让人舒心惬意,回味无穷。如今,一年了,时常还想起那个闽江穿城而过的、低调的有福之州。
旅行,是一场心灵的放逐,让每一片风景都成为心中永恒的画卷,赏美景的同时放松心情,这,就足够了。
作者简介
杨艳玲,河南济源人,就职于济源市实验中学,喜文学,爱旅游,偶有心得,随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