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传江苏某高校的人事风波令人深思。在年终绩效分配上,一线教师面临着严格且近乎苛刻的考核,硬性的标准、统一的分数设定,未充分考虑学科差异与年龄因素,完不成任务还要扣钱。反观行政人员,考核却弹性极大,“年底视情况考核”,这鲜明的对比怎能不让教师们心生不平?女教师前去理论,得到的却是人事处长冷漠的回应,甚至被要求“滚出去”,这一幕实在令人心寒,也难怪会有男教师愤而挺身而出。
这一事件并非个例,自 2009 年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实施以来,争议从未停歇。在众多学校中,校长、中层干部与教师的绩效工资差距过大的情况屡见不鲜。校长能拿 2W,中层 1W,而辛苦耕耘的教师却只有 4K,如此悬殊的差距,让教师们的付出与收获严重失衡。一线教师们每天早早来到学校,备课、授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为学生的成长呕心沥血,他们的工作强度和压力有目共睹。但绩效工资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却往往偏离了初衷,没有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地衡量教师的工作价值,反而成为了挫伤教师积极性的“凶器”,让他们在本应充满热情的岗位上变得心灰意冷。
教育是国家的基石,而教师是教育的关键。如果不能妥善解决绩效工资分配不公的问题,如何能让教师安心教学?如何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当倾听一线教师的心声,重新审视绩效工资制度,构建一个合理、透明、公平的分配体系,让绩效工资真正成为激励教师奋进的动力,而不是他们心中的伤疤。只有这样,教育的花园才能重新绽放光彩,培育出更多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