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6月底,美国总统大选首场辩论落下帷幕,CNN全程直播了这场辩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在辩论中的表现极其糟糕,致使他在国内支持率骤降。
辩论全程90分钟,拜登不断诘责特朗普有关于他猥亵女性、竞选受贿等事,但他在对谈中时不时停顿、卡壳以及走神,表现出自己精神不济,反应迟钝的状态。
而比拜登小三岁的特朗普,却一直滔滔不绝,游刃有余,特朗普每次回击都自信满满,他在固定的回应时间中用将近一半的时间来回应拜登提出的问题。
《纽约时报》称特朗普“尽管他滔滔不绝地说出一个又一个谎言。”
但是显而易见的是,特朗普思路清晰,辩论有据,相当轻松,而拜登,CNN称他“老了”,“这是一个可悲的事实。”
特朗普在辩论中这样嘲讽拜登,“我都没听懂他的句子的结尾,我甚至不知道,他是否知道自己想说什么…”
美媒戏称6月27这一天为“拜登最脆弱的一天”。这一天后,拜登在国内的支持率从44%下降至33%,这对拜登来说可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对民主党来说更加不妙。
民主党不会替换候选人
早在今年3月,民主党公布候选人名单后,质疑拜登的声音便没有停歇。
拜登年龄上的劣势随着他出现各种显而易见的失误而逐渐浮现,国际会场上,拜登走神,敷衍塞责的消息频出,甚至爆出拜登疑似患上阿尔兹海默症的谣言。
国内外种种猜疑越发突显拜登总统的不尽如人意,总统候选人辩论赛之前,就有不少人猜测,拜登是否会被民主党更换?
凭心而论,拜登糟糕的精神状态并不适宜再度连任美国总统一职,但是民主党内是否有更合适的候选人?答案是否定。
民主党内大量政治家支持拜登,不仅因为他本身具有丰富的政治素养,他自身携带的政治属性也远比特朗普纯粹。
拜登与民主党之间存在利益固化,他的政治行为与美国的政治取向相符,因而尽管拜登不得民心,但民主党上层政治立场依旧坚定选择他。
同时,拜登最大的战绩,是他曾经击败过特朗普,民主党头号候选人依旧是拜登,他们相信,有一必有二。
前总统奥巴马曾公开表示,糟糕的辩论随时可能发生,这并不算什么,诸多美国政界高层为拜登站票,而在参议院的民调结果中显示,民主党派一直看好候选人拜登。
6月28日,拜登携妻子参加北卡罗纳州的集会,在集会上拜登“容光焕发”,侃侃而谈,首先承认自己在总统候选人辩论赛中的表现不佳,继而“健康而生动”地发表了演讲,挽回辩论赛后的颓势。
27号的辩论赛只是总统候选人辩论赛的前哨,固然可以看到拜登的颓然,但是特朗普的大量回应仍然让不少民众再度回忆起当年任职期间的糟糕状态。
特朗普“通俄”“反华”
特朗普因为“通俄”丑闻而落选,拜登上任后与俄罗斯关系连续滑入低谷,两年前爆发俄乌冲突,美国援助乌克兰军械武器装备用以防御抵抗俄罗斯的攻击。
G7峰会结束后,北约联盟同意将冻结的俄罗斯财产产生的资金用于援助乌克兰。
至此,俄罗斯与北约彻底决裂。特朗普于年初在社交平台发布声明,称如果他是总统,他会在最短时间内结束俄乌冲突。拜登的行为会让美国陷入世界大战中。
特朗普屡次声称,美国对俄罗斯的“孤立政策”会致使俄罗斯彻底倒向中国,成为中国的盟友,这对中美博弈非常不安全。
他认为经济问题才是中美博弈的关键,“经济安全就是国家安全。”特朗普认为,对中国实行经济制裁,采取激进措施限制能源、技术、自然资源等多样战略性国家资产的进出口。
特朗普私下曾与欧盟高层会面,针对对中国采取经济制裁措施等问题进行讨论。虽然特朗普并非时任美国总统。
但如果这次特朗普有幸成功打败拜登,他的政治行为很快就会被解读为共和党甚至美国本土政治行为,欧盟各国难免不会摄于美国“威胁”,半推半就对中国开展限制活动。
欧盟曾在官方媒体表示,欧盟不宜与中国“脱钩”,中国作为世界大国,欧盟需要与中国加强联系,需要紧密合作和贸易来降低两国风险。
候选人的存在是为了显示政党的政治意图,虽然共和党和民主党针锋相对,两党在美国美国打的热火朝天。
但试图对外时,两党基本方针几乎一致,民主党对乌克兰的不间断援助议案,同样通过了众议院的认可,占据众议院大多数席位的是共和党。
党争实质
两党表面上政见分裂无比,对中东政策,对华、对俄政策,均存在巨大分歧。
美国国内和世界上都害怕两党真正形成分裂的情况,更害怕两党为了争夺胜利,为了打压候选人,做出更加极端的行为。
但是党争实质不过是利益分配不均,不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政党的政治行为反应国家政治倾向,两党在大方向上实则并没有分歧,他们依旧坚定选择美国的“大国路线”,坚定维护美国在世界霸主地位。
美国总统大选其影响在国外甚至远超在美国国内。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或许能因这次大选而结束。中国和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也会因为这场选举而产生微妙的变化。
中国外交部对首场美国总统竞选辩论赛表示关心,同时也指出,中美关系走向并不只在乎美国的态度,两国应该本着对历史,对人民群众负责任的态度,共同寻找惠及两国的正确道路。
世界很大,容得下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美国应该放端正态度,从平等的角度出发和中国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