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有点儿二的二姐。
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当初就是因为第一集太子的那几个镜头,才入坑了《九重紫》。
可是看到后面发现,太子只有仁心,对朝堂谋算全然不懂,能坐上皇位都靠皇帝给他铺路,自己根本没啥能力。
但我仔细重刷了与太子相关的所有剧情,发现太子其实一直在扮猪吃老虎。
一般说来,身为太子,有两件事是必须要特别注意的:一件是对上揣测君心;另一件就是对下驾驭朝臣。
而《九重紫》里的这位太子,可谓是把这两件事琢磨得透透的。
今天,二姐就先和大家聊一聊,太子是如何通过对上揣测君心,来稳固自己太子之位的。
01
有一场戏,是宋墨平叛流匪有功,深得民心。
结果传到皇帝的耳朵里,却成了宋墨居功自傲,收揽民心。
太子针对这件事,对皇帝的说辞是:
“宋墨如此收买京中人心,父皇当下了他的实权,以示惩戒。”
此话一出,网友们都觉得太子真是个拎不清的,于是弹幕里都在刷,太子流放,上一世死得不冤。
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还记得当初定国公被辑影卫押送回京时,窦昭给宋墨的建议是什么吗?
窦昭让宋墨告知那些支持定国公的大臣,上书弹劾定国公。
这样一来,皇帝就会觉得那些大臣都心怀不轨,纷纷想在定国公出事的时候来踩一脚,也就更加不会对定国公起疑心了。
自古以来,君疑臣则诛,只要帝王的疑心一起,为臣子的就会遭殃。
太子在皇帝面前大肆贬低宋墨,其实也是知晓君心对臣子的影响。
他的举动,就跟窦昭让大臣弹劾定国公一样,明贬暗褒,实际上是为了打消帝王对宋墨的猜疑。
02
另外,太子这么做,同时也让皇帝对他这个太子没了戒心。
有一场戏是皇帝召太子,让他针对庆王备了土特产赠与京中勋爵官宦一事发表看法。
太子说他不会非议朝中重臣。
皇帝又侧面敲打他,说让他应该跟弟弟好好学学礼贤下士。
结果太子又回答说:“儿臣愚钝,只知克勤守己,忠君爱民。”
看到这里,网友们都觉得太子不上道了,根本没听懂皇帝的意思。
但是,皇帝真的希望太子也跟庆王一样结党营私吗?
如果太子真的像皇上说的那样,明面上去结交大臣,那他大概早就完了!
这一点,可以参照《庆余年》里的太子。
《庆余年》里的太子一直装傻充愣,不也是害怕皇帝老子对他起疑心吗?
结交大臣,稍不小心,就会被皇帝看做是有不臣之心。
这种事儿,一般皇子做做就罢了,要是太子也做,皇帝还能留着他这位储君?
所以,太子在宋墨这件事上的说辞,可以说是一箭双雕,既保了太子,又保了自己。
03
还是这场戏,皇帝在太子离开之后,对汪公公说,每年寿辰,太子都只会给他送蝗虫,秧苗和丝绵,哪里有结党营私的样子。
这句话也侧面说明了,太子真的把皇帝的心思摸得透透的。
太子之所以能够给皇帝献上这些与百姓有关的东西,就说明太子体恤民情,愿意躬身士卒,下到百姓之间去干实事。
而从整部剧里,皇帝的表现来看,他也是个仁君。
那么,他自然也是希望自己的皇子,尤其是太子,能够跟他一样对百姓有仁善之心,能够一心为民。
太子年年如此,就是为了让皇帝看到自己的储君之能。
而他这么为民着想,庆王却为了私欲结党营私,不顾百姓,两相对比,自然是仁厚的太子胜出。
04
太子把皇帝的心思揣度得明明白白,还有一处可以佐证。
围猎的时候,窦世枢从力真回来了,找皇帝商议辽东是否要开马市。
窦世枢和王行宜各执己见,吵得太子眉头紧皱,十分不耐烦。
皇帝来了之后,直接说出根本,无论是开市还是征兵,根源都在于钱。
说完,皇帝就看了一眼太子,太子立马心领神会,让在户部为官的窦世英算算账,看看辽东到底还能不能经得起折腾。
随后,皇帝又问太子怎么看,太子又开始装愚钝,但是却说出了皇帝所想,就是得想办法搞钱。
长公主把善于做生意的窦昭给说出来,让她面圣。
窦昭进献土豆,说土豆不分土地,皆可生长。
太子立马接话说:“也就是说,无论是北方缺雨,南方水灾,也都适宜吗?”
这段戏里,太子的两次接话和一次回答,处处都正中皇帝的心意。
皇帝想说钱,他就让户部算账查钱,主动说出要搞钱。
皇帝看着窦昭进献的土豆面露喜色,他就顺着圣意把话题往在辽东种土豆上面引。
表面上,太子好像什么都没做,但实际上,他揣摩了君心,还处处带节奏,这样的人难道还不精明吗?
以上,分析了太子在每一次的短暂出场里,是怎么把君心揣摩得透透的,从而让皇帝一直站自己这边,稳稳地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
至于他又是如何御下有术的,咱们明天接着聊~
我是二姐,一个爱追剧爱思考、爱天马行空、爱瞎写胡说的中年少女,执笔写心,用写作找寻人生的多一种可能,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多多点赞转发,也欢迎大家和我成为朋友一起追剧写作,或者留言和我一起交流讨论哦~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分享,如侵权烦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