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倾洒,大竹县乡村焕发别样魅力。这里以竹为魂,人们怀揣“竹”梦未来的憧憬奋进向前。“乡村运营改革试验田”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本、农民变股东,让田野变身致富“聚宝盆”;蓬勃兴起的特色农业产业,带动村民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丰富多彩的乡风文明建设活动,滋养着百姓的精神家园——大竹乡村处处涌动着生机与活力,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见证着这片土地迈向振兴的坚实步伐。

乡村运营探新路

乌木镇广子村迈向“三美”新未来

乌木镇广子村的一天从一杯咖啡开始。

12月17日清晨,当冬季的雾气还笼罩着村庄,00后咖啡师吕倩已在竹韵咖啡店内忙碌起来。这家位于广子村乡村运营中心西侧的咖啡店,是今年广子村业态运营打造的首批项目之一。吕倩通过大竹之窗招聘平台应聘上岗,她说:“这里离家近、风景美,我又有咖啡制作经验,就过来了。咖啡店刚开业不到2周,周末订单较多,上周末每天有近30单,50多杯咖啡。”她对目前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十分满意,也希望家乡能涌现更多这样的岗位,让朋友们都能在家门口就业。

吕倩的愿望与当地党委政府的乡村振兴目标不谋而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木镇广子村。陈丁摄

大竹县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从乡村运营改革切入,致力于建设“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三美”未来乡村。大竹县第十四届党代会第四次会议作出乡村运营要开篇示范的战略部署,乌木镇先行先试,开展运营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将广子村、乌木村、堡子村部分区域纳入乡村运营改革试验田,成立了大竹县乌木乡村运营改革实验田委员会和四川广竹乡村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负责领导和推进运营工作。

乌木镇位于县城以东7公里,东邻周家镇,南接团坝镇、川主乡,西接竹阳街道办,北连东柳乡、朝阳乡及乌木水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全镇辖区面积44.96平方公里,辖5个村、1个街道社区,户籍人口2.02万人。其中,广子村更是荣誉加身,先后荣获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治理示范村、达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等称号。

“目前,全镇已建成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6000余亩,发展标准化优质水稻基地5500亩,发展小龙虾良种繁育基地1000余亩,还有有机蓝莓、桑葚、柑橘等特色种植产业及养殖产业。”据乌木镇党委书记楚昌洪介绍,今年,乌木镇围绕宜居宜业和美目标,秉承广子村“广交天下朋友、创新绿色发展、实现共同富裕、造福子孙后代”的理念,打造“轻旅游·微度假”和美新乡村,走出一条以乡村产业融合基层治理,引领乡风文明的广子之路,并计划年底前实现乌木广子村“轻旅游、微度假”村奢旅游目的地开门迎客。

为构建专业运营团队,乌木镇引进浙江天演乡韵乡村运营有限公司,注册成立达州天演乡韵文旅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并与四川百岛湖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采用“龙头企业+村集体+村民”联合发展模式,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我是今年7月从杭州过来的,因为要实现建设运营一体化,我就开始着手培养本地团队,目前我们团队有20余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本地人。”达州天演乡韵文旅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傅建忠表示,“部分基础设施由老旧房屋改造而成,如乡村往事项目,以前是当地村民堆放杂物的闲置房屋,我们希望将场地建设与村庄本土故事结合,打造一批有价值的文化产品,让游客在游玩中回味往昔。”

秉持运营思维整体规划,乌木乡村运营改革试验田划分为“一心两环七区”。“一心”为乡村运营中心;“两环”是生态景观环和业态产业环;“七区”涵盖虾蟹产业区、茶饮区、餐饮区、民宿区、乡村往事、垂钓休闲区、体育休闲区。

坚持“产业为基、文化为魂、田园为景、体验为本、政策为要”的原则,乌木镇依托优越的山水生态、扎实的农业产业和良好的区位条件,充分发挥“稻麻茶竹椿虾”六张名片的品牌效应,以“苎文”“虾味”“竹韵”“茶香”“稻食”“椿养”为特色、以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天府旅游名村为目标,以“一二三产融合、业态活化创新”为策略,高品质打造乡韵产品体系,致力于将广子村打造成为川东时尚乡韵生活体验地、达州农文旅体融合典范地、大竹乡村旅游休闲目的地。

“目前,广子村乡村运营改革试验田各区域建设已近尾声,多数项目已开启试运营,个别处于扫尾阶段。每到周末,村庄内热闹非凡,不少周边县城的人驱车前来打卡、拍照,人数已经超过了3000人。”广子村日渐火爆的人气,让楚昌洪对探索乡村运营之路满怀信心,“通过提升业态多样性和趣味性,持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优化旅游服务体验,我们要让广子村真正成为让市民和游客都向往的‘乡村度假目的地’,实现了农业、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奏响乡村振兴的华丽乐章。”

将乡村运营改革作为关键突破口,大竹县乌木镇正在不断挖掘乡村潜力,创新运营模式,拓展产业链条,让乡村发展的红利惠及更多民众,让产业兴旺的成果泽被全体村民,让生态宜居的环境成为乡村最亮丽的底色,让乡风文明的风尚浸润每一个角落,让治理有效的机制保障乡村长治久安,让生活富裕的梦想照进现实,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缓缓展开。

产业发展提动力

月华镇蔡家庵村增收渠道“多点开花”

“大家要戴好安全帽,注意施工安全,有什么需要帮助的随时招呼。”12月17日,下午1点多,大竹县月华镇蔡家庵村8组村民、项目管理人员庞启凡刚吃过饭,便立刻赶到工地现场,召集工人继续开展村集体经济融合产业园项目建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一会儿,挖掘机等施工设备就启动好,开始进行作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月华镇糯稻产业。王巍摄

“这是我们村正在打造的农旅文融合产业园项目,工地就在离8组不远的地方,有不少村民都在项目上工作。”说起这项他亲身参与的项目,庞启凡十分感慨,“我是4级残疾,出去找工作比较困难,现在政策好,村上成立了劳务公司,让我在里面当管理人员。淡季时,我就专心跟着村集体种植糯稻,公司忙的时候就帮忙管理,一年下来,能增加3万多元的纯收入。”

庞启凡提到的劳务公司,是大竹县月华镇党委、政府在蔡家庵村成立的大竹县佳赢祥劳务有限公司,由蔡家庵村集体入股,投资注册成立,业务涵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筑工程、土石工程、物业保洁、劳务派遣等方面。

“蔡家庵村面积约7.4平方公里,共约4400余人,常住人口1900余人,由以前的3个村合并而成。几年前,由于集体经济薄弱,公共资金缺乏,加上村民们又来自以前不同的村,集体观念逐渐淡化,村上难以有效地组织带领村民发展经济,如何发展壮大农业产业一直是困扰大家的难题。”蔡家庵村党委书记蒋祥银曾在外地企业做过管理人员,对劳务公司的成立和发展提出过不少参考意见。他表示,“成立劳务公司,不仅是为的是激发村内留守的零散劳动力,更是增强村里的凝聚力,帮助乡亲们增收,也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

“我认为,对劳务公司的定位,就是为企业和村上的求职者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所以,劳务公司在选择务工渠道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村民的意愿和技能特长,也要保证公司的用工质量。”蒋祥银说,为此,劳务公司成立后的第一步,就是安排工作人员与村民充分交流,在充分挖掘村上人才的同时,建好人力资源台账,以求合理匹配劳务人员与企业用工需求。

据了解,劳务公司将用工需求与村民实际相结合,为村民开展集中免费培训,提升村民务工技能。不仅如此,通过用人单位评价反馈和年底综合考评相结合,劳务公司还对评价优秀、勤恳务实的劳务人员给予一次性奖励,调动务工人员积极性。此外,月华镇还积极推进村“两委”与劳务公司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优的村“两委”班子担任公司法人,负责日常运营事务。依法依规规范组织架构,完善公司章程、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公司员工薪酬与激励制度,实现公司良性发展。

目前,劳务公司登记在册劳务人员有400余人,涉及脱贫户46人。已与5家建筑公司、2家物业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累计组织劳务用工850人次、带动426名务工人员就近就业,人均增收1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创收26.4万余元,实现村集体、公司、农户三赢局面。

农民要致富,关键靠带动。除了通过劳务公司实现村集体和群众的“双增收”外,蔡家庵村还通过村集体流转的300余亩田地进行农业产业示范带动,引导村民发展产业,增加村集体收入。

“之前,我们依托‘龙头企业’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省级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等辐射带动优势,主要栽种糯稻。”蔡家庵村委会副主任陈章芬说,依靠村上带头“尝鲜”的模式,近年来,村集体带领村民发展起糯稻、香椿等各类种植产业,开展订单式农业,村民们能增收,村里的闲置土地也得到了有效利用,优质特色农业正在一步步壮大。

依托当地有“龙头企业”四川东柳醪糟有限公司、省级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的区位优势,蔡家庵村还通过入股投资企业的形式,为村集体经济增收。“今年,综合入股分红、糯稻产业、劳务公司等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能到100万元以上。今年的糯稻收完后,我们还转变发展思路,开展稻虾养殖新项目,围绕稻虾养殖建设农旅文产业园,预计明年4月完成建设。希望能在发展起稻虾养殖产业的同时,以点带面,拓宽村民增收渠道。”蒋祥银说。

乡风文明焕新颜

文星镇方斗村“擦亮”乡村幸福生活底色

“这里有鱼!”“快,快,别让它跑了!”……一群男女老少身上套着红、橙、蓝、绿等颜色的T恤,正在丰收后的稻田里追来跑去,不时伸出双手在浑浊的水田里摸索,田埂上更是挤满了看好戏的村民们,大家不时发出一声声惊叹或者惋惜,呈现出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这是大竹县文星镇方斗村村民运动会稻田摸鱼项目的比赛场景。

“明年就该是我们村第五届运动会了,除了固定的拔河比赛,运动会的项目每年都由村民提出,大家一起评选,让更多人都愿意参与进来。”方斗村党委书记朱海军介绍,“运动会能够调动村民积极性、产生集体荣誉感。不仅如此,平时,村里哪两个组要是有什么小矛盾之类的,村党委就会让他们以村组为单位,在拔河比赛上一较高下,一场比赛下来,大家精神抖擞、神采奕奕,关系也更加融洽了。”

举办村民运动会,是方斗村营造健康向上的村风村貌,增强凝聚力、向心力的举措之一。

有“武艺”还有“文艺”。每年高考结束后,村里还会给村里考上大学的孩子发放助学奖金;传统节日来临,方斗村都会在村办公室前的小广场上办一场“坝坝宴”,邀请全村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来吃席;很多放假的大学生在节日期间参加村里的志愿服务;村民们还会自愿报名参加文艺演出,让村里充满“人情味”“艺术范”。“坝坝宴的花费基本不会花村集体一分钱,食材桌椅全部来自爱心企业的捐赠,人工则是村里志愿者帮忙,不收钱。”朱海军说,“尊老爱幼在方斗村是看得见的。”

张富瑞是方斗村1组的村民,当志愿者已经有5年的时间,她农闲的时候就很喜欢带着外孙去参加村里的志愿服务活动,包括给孤寡老人送水饺、剪指甲、打扫卫生,或带上一些留守儿童做游戏。“当志愿者,既能照顾孙子,大家在一起相处融洽,也热闹,比在家强多了。”张富瑞说,“村干部们都是以身作则,带头做事,所以我们参加志愿服务的时候也有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方斗村组织村民开展活动。大竹融媒供图

村民热情参与村集体事务,离不开村干部的带动。近年来,方斗村开展“最美媳妇”“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卫生评分”等评选活动,全村干部总是作为表率,带头走在前面。为了村民们办事方便,方斗村的村干部会轮流在村办公室里值班,全年365天保证一天不落。“每年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我都会在办公室里值班。”朱海军表示,“我家离村办公室近得很,中午吃了饭就能回来。”

这些年,在方斗村党委的带动下,像张富瑞这样支持村子活动,关心村里事务的人,在方斗村越来越多。2023年,方斗村借助“川善治”这一乡村治理平台,将方斗村的大事小事全都搬到了线上。村民们只要打开手机里的微信小程序,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平台书记会客厅、村民说事、党群服务等模块,接受通知、反映诉求、建言献策等。因为群众参与度高,方斗村在“川善治”平台被评为五星村庄,还获得平台颁发的“一呼百应”奖。

真心实意为民服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助力群众增收,是方斗村干部能获得村民们认可的另一大原因。今年,方斗村村集体靠榨菜、玉米、大豆等收入50多万元,仅支付给村民们的劳务费就有近30万元。村里还增购了一辆旋耕机,一台农用无人机,除了供本村免费使用外,还能租借给外村。“我不忙的时候会到村里来打些零工,一年也能赚几千块钱。”方斗村8组的脱贫户李世华说,为了方便照顾身患脑梗的丈夫,59岁的她十年前回家务农,去年,村里还给她颁发了一个“最美家庭”的奖牌。

村庄环境整洁优美、邻里关系和谐融洽、村民素质显著提高,文明乡风宛如一阵阵春风,让一朵朵鲜艳夺目的文明之花在方斗村竞相绽放,释放出无穷活力,充溢着无限生机。

“这是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后‘儿童之家’也会在这里,农忙的时候村民们可以把小孩子送到这,让大学生志愿者帮忙照看。”站村办公室门口,朱海军指着对面一排刚翻新的平房表示,“不仅如此,方斗村还计划明年打造一个老年食堂,目的是让村里面的老人每天中午能在食堂免费吃一顿饭。”(曹芮铭、兰楯、程一凡、陈阵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