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万物萧条,然而在子长市寺湾便民服务中心凉水湾村的粉条作坊内却是一派热气腾腾的忙碌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漏粉现场

走进粉条加工坊,只见村民们反复揉搓洋芋粉芡后,通过小小的器具让粉芡均匀漏入沸腾的锅内,另两名村民手拿筷子,不时将煮熟的粉条捞入另一个盛满凉水的锅内,再迅速捞出放入另一个盆中,最后用棍子挂起来控水、晾晒。

粉条加工作坊负责人强国有说:“我们每天能加工2吨洋芋,这2吨洋芋能漏300多斤粉,按现在市场价格每斤15元,能收入4000多元。今年冬季能挣8万到9万元。”

粉条好不好,关键看粉质与制作工艺。凉水湾村一直有纯手工加工粉条的传统,延续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传统手法加工的洋芋粉条以光滑筋道、口感独特、天然无公害而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成为村民们冬闲增收的法宝,也带动了附近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强国有晾晒粉条

“我就在这村里住着,春夏秋三季种玉米、土豆,冬天给粉坊干活,一天能挣300元,收入很不错。”村民谢祥军一边漏粉一边说。

子长市寺湾便民服务中心凉水湾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探索三产融合发展道路,促进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先后整合资金66万元,新建石磨加工坊和手工粉条加工坊,由村上能工巧匠承包经营;开办助农直播间和网店,实现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不断发挥联农带农作用,增加就业岗位50多个,年收益170万元左右,其中村集体收益25万元,群众增收145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粉条晾晒场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发展粉条加工、纯净水加工、机电维修、饲草青贮、梅杏采摘、石磨坊加工‘六位一体’的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发挥联农带农作用,实现村集体和群众增收,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子长市寺湾便民服务中心凉水湾村党支部书记井伟表示。

网编|王慧

来源 | 学习强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