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新村隐匿于深沟底部,东、北、西三面皆为巍峨大山所阻,仅南面一条河沟蜿蜒伸展,成为与外界相连的唯一通道。

西北有高山,不怕冬风刮。独特的地理特征,造就了冬暖夏凉的独特小气候。村里沟沟壑壑交错纵横,极大地拓展了村民的生活空间。遥想先人在此辛勤劳作,开山辟路、筑屋建房、垦荒造地、植树造林、耕田播种,各类物产丰富,生活悠然自得,仿若人间仙境,堪称世外桃源。

自新村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小气候特征,造就了物产的丰富多样。花椒红似火,柿子甜如蜜,核桃饱满,枣儿香脆,这些山货年年喜获丰收。世外桃源虽好,躲避战乱还可,太平盛世,终须与外界交往。经济作物是要产生经济效益的,不是放在家里当摆设,问题就出来了,没有路,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路,就用脚走出一条路。鲁迅不是说过吗,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往南前行,需穿过河滩方可抵达石城,然而河滩之路崎岖难行,路程亦颇为遥远。若要前往河南售卖山货,那更是困难重重,必须跨越浊漳河。在古代,河流的阻隔远比山峦更为严峻,山峦尚可奋力攀登,而河流恰似难以逾越的天堑,令人只能望河兴叹。

自新村的先辈们早在久远的岁月里,便将目光转向村北,毅然开启了征服高山的伟大征程,他们披荆斩棘,翻山越岭,前往河北涉县,从而踏出了一条非同寻常的道路,当然,彼时此地还未被命名为自新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新村与涉县相隔的这座山,攀登起来其实并非艰难至极。只因自新村所处的这边海拔相对较高,山坡走势较为平缓,登山相对较为轻松。然而,困难主要集中在抵达山的背面,山势陡然变得陡峭异常,急上急下,且涉县的神头乡海拔又显著低于自新这里,真可谓山大沟深。

每一次村民前往涉县的行程,都如同一场惊心动魄的探险之旅。但无可奈何,这却是出售山货最近且最为便捷的路径。就这样,自新村先人翻山越岭前往涉县的艰难探索持续了数百年之久。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自新村的当家人王皮俊书记下定决心,带领村民在山中钻凿一个洞,开辟一条通往涉县的捷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新村于 1968 年被设为行政村,并成立了自新大队党支部。在随后直至 1979 年的这十一年时光里,先后更换了三任支部书记。1979 年,朝气蓬勃的王皮俊走马上任村支书一职。实际上,他上任后的这段时期堪称基层农村工作最为棘手的阶段,毕竟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然劲吹,包产到户政策施行,土地纷纷下放到了各个家庭手中,村集体所能分配的资源几乎都已分配完毕。

土地都到了老百姓的手里,各自耕种,自给自足,如此一来,村委村支部究竟还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在这段时期,一些基层村支部的工作呈现出严重的涣散态势,有的干部只顾着经营自家的那一亩三分地,哪还顾得上村集体的工作。然而,王皮俊却截然不同,他全心全意地投身于集体事业之中,一心为村民服务,谋求村民的共同富裕,兢兢业业地一干就是一二十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包产到户之后,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大大提升,可产出即便再多,若无法销售出去,发家致富也不过是一句空谈。为何会卖不掉呢?归根结底,还是那个老问题,道路不通畅。正所谓“要想富,先修路”。王皮俊书记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多次往返于平顺和涉县之间,不知拜访了多少个部门,奔波了多少趟,总算疏通了各方关系,最终拍板决定在后山开辟一个隧道,修筑一条通往涉县的宽阔大路,确保山货能够顺利出山,毫无阻碍。

用一个那个年代的词语叫“战天斗地”,全体村民在王书记的带领下,除了种自己家的责任田,就是投身于村上的义务修路工程。历经一两年的不懈努力,于八十年代中期,“平(顺)涉(县)隧道”终于成功打通。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平顺、涉县两地政府又在王书记带领村民修出公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加固、铺设沥青,修成了一条宽敞平坦的山间公路。

道路畅通无阻,一直深藏于深山之中的自新村就此展露在世人面前,其天然、古朴、饱经沧桑的风貌,瞬间吸引了世人的目光,一跃成为徒步、骑行、摩旅以及自驾爱好者的网红打卡胜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编微信:jdn0355,欢迎添加,探讨晋东南地区有关问题,或添加关注本公众号投稿邮箱:jdn035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