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陈彦、刘亮程、金宇澄、骆以军、西川……提起这串名字,人们最先想到的是他们的文学作品。今天于上海朵云轩艺术中心启幕的"士与艺——当代作家学者书画展·2024",汇聚包括他们在内共50位当代著名作家学者总计251幅书画作品,让人们看到当代士人艺术化的另一面。展览现场,作家学者们的书或画与其若干著作并置陈列,形成一种别有意趣的对照。
中国古代将知识阶层称为士,这一概念发展到当代,指的是作家、学者一类知识人。好的知识,不仅仅是有用的知识,更是直接与性灵相通的。欣赏士人艺术,欣赏的是并非书画等狭义的艺术,而是创作者的眼界之广、情趣之深、性味之真,看字画之外他们独立创作的文气、真实性情的士气、多样个性的书卷气。这是朵云轩集团继去年"士与艺"展之后第二次大规模、集体性展出作家学者的"艺"。
值得一提的是,举办第一届"士与艺"时,所有参展作家学者一致决定,将部分收入捐赠公益,投入乡村儿童图书馆建设项目。今年5月,上海朵云轩集团精选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旗下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近千种精品图书,以此善款助力四川省南部县西水镇小学图书阅览室建成。今年展览仍将续此初心,展拍结合,以文墨之心助力乡村儿童图书馆建设,以文学阅读助燃希望心火。
与首届展览相比,本届展览的参展作家学者人数有所增加,作品样貌更为丰富,尤为令人眼前一亮的,更有展陈方式的变化——特意将参展者职业书写的书籍与兴趣爱好的书画并置,并且书籍可供人们随意翻阅。
这一系列展览的策展人、作家走走告诉记者,此次邀请作家学者参展时,希望他们能让自己的著作与艺术作品产生更多连接。"作家学者的作品往往有很多阐释空间,而书画作品看起来则是一览无余的,我们想让观众在翻阅文字时对照着欣赏书画作品,进而对‘他们是谁’感兴趣。"走走坦言,最终人们喜欢某幅作品,是因为认出了自己,认出了自己内心一种文学诗意的情怀。她希望观众能在如此众多的作品中抵达自己,同时也更好地认识这些作家学者的创作。
参展学者代表、评论家陈福民在展览开幕式上指出:"士"之一字,关联着诸多成语与典故,如"士为知己者死",以及"士不可以不弘毅",这些无不彰显了君子立身处世的道德准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立德、立言、立功,是君子的追求,而这一切内在的道德要求,外在则体现为"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六艺"中"书"便涵盖了书法与文学,它们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心灵的映射,为我们的文学与艺术从业者提供了强大的道德人文力量。我们是否敢于拿起笔,去书写、去描绘。这份勇气与坚持,才是艺术的真谛所在。
很多作家学者都写得一手个性分明的好字。
"静中开花""坐看云起"等一连五幅行书大字,来自贾平凹,字体稚拙厚重,用笔简单直率,融入作家对于传统美意的追求,每一幅字都暗含美好生活的祝愿。
贾平凹参展作品
刘亮程此次展出的作品中,有两幅大大的"馕"字很是拙朴有趣,并且将同一个字写出了不一样的风味。馕是新疆特有的吃食,这样的书法不由提醒人们,书写者是一位从新疆走来的作家,其代表作《一个人的村庄》讲述的正是新疆天山脚下的那些事。
以《主角》《装台》等小说闻名的陈彦,带来的一系列书法灵感直接取自其经典著作。只见"主角""装台"等大字位居作品C位,环绕它们的小字,则来自书中相应的经典桥段,例如"她叫忆秦娥。开始叫易招弟。是出名后,才被剧作家秦八娃改成忆秦娥的……",就像文学作品的艺术版本。
书法作品之外,展览也集结了不少形式多样的绘画作品。
金宇澄的几幅版画表现的正是上海街景,似乎与其代表作《繁花》形成了巧妙的呼应。只见三联画《北风》将挤挤挨挨的城市民居融入黑白灰三色中,画面充满层层叠叠的叙事。这俨然超现实剧场,将历史回忆、现实洞察与未来想象跨时空交织起来。
芒克以两幅油画参展,画的都是白桦林,主色调一幅用的是灼灼的红,一幅用的是灿烂的金,画中喷薄的激情让人不禁联想起芒克本人的诗歌,充满自然而本质的抒情力量。
薛濛远参展作品
薛濛远参展作品
青年作家薛濛远此次参展的是《旅程》系列数码插画。创作是她理解、整理现实的方式。 在照顾患有罕见心脏肿瘤的父亲的那两年时光里,她通过撰写一部以女主角逐渐失去父亲为主题的小说片段来寻求心灵慰藉。最终书稿其实未能成形,过程却成为一种情感宣泄。搁置手稿后,薛濛远转而开始创作一个插图系列,想象父亲在去世前昏迷期间意识所游历的地方。与未完成的小说采用的现实主义手法不同,这个系列作品展现了一段奇幻之旅,父亲穿过幻想的风景,最终抵达天上,从那里他可以俯瞰地球。
同时,上海博古斋拍卖有限公司2025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拍品宋荦自订清初名贤手札也亮相本次展览。这批手札出自众多明末清初士大夫之手,包括清初四王之一的王鉴、书法家倪灿、康熙状元张玉书等。其中诸多人物兼具书法家与画家的身份,展现出古代士大夫阶层在艺术领域的多元成就与独特魅力,与当代作家学者书画展相互呼应,让人们得以一窥"士与艺"在不同时代的传承与发展,感受文化脉络的延续与交融。
开幕仪式后的研讨会上,谈起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评论家、散文家李敬泽所撰写的展序《把自己重新放进字里》,"古之‘士’,游于心,运于手,他们的书写自有身心的整全。……今之‘士’,提起笔,一个字一个字写,这是重新认字,重新在此心此身与这个字、与这个字指示的世间和人事之间建立关系",与会作家学者们颇多感慨。
王小鹰说到,文化素质的提升是一个需要几代人持续努力的事业,其中读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当我想到我们的这些业余作品能够为小朋友们筹集到购书的资金时,我感到非常开心。艺术带来的无目的的快乐,我认为是非常美好的。"
潘峰认为,作家与书法家对文字一样充满尊重与虔诚,两者都是对字的精细雕琢,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写作与书法之间也存在着共同点——它们都没有固定的模式,一切都以美为准则。作家和书法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美的理解和追求,这是一种值得尊重和理解的行为。
木叶坦言,"士与艺"展览不仅仅是一场艺术的盛宴,更是艺术与爱的联合展现,这种结合非常有趣且富有深意。
据悉,本届展览2025年1月12日结束于朵云轩艺术中心的展出后,还将移师朵云书院上海中心旗舰店、滴水湖店进行巡展,并围绕"士与艺"展开丰富的文化活动,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交流。
作者:范昕
文:范昕 图:展览现场及展拍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邢晓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