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界依旧争议不断。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5日盘点了本年度备受瞩目的艺术争议事件——
荷兰LAM博物馆的“乌龙事件”。在荷兰LAM博物馆,两个带凹痕的旧啤酒罐艺术品被工作人员误当作垃圾扔掉。幸运的是,这些被误扔的展品最终在垃圾袋中被找到,并在清洗后重新展出。
英国王室成员肖像引争议。查尔斯三世国王在加冕后的首幅官方肖像画里身着威尔士卫队制服,手持剑柄,背景是几乎将他吞噬的火红色彩。这幅画作因其大胆的红色笔触而备受争议。有人评价它是“殖民者屠杀的视觉再现”“像要下地狱”。英国百年杂志《尚流》封面上的凯特王妃画像也引发非议。
伦敦阿尔梅达剧院的戏剧争议。在伦敦阿尔梅达剧院上演的戏剧《那些年》,因一段描写堕胎的血腥场景导致数名观众感到不适而被迫停止。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古今艺术博物馆的“女士休息室”争议。该博物馆的女性专属艺术空间“女士休息室”今年卷入两场争议:一是因拒绝一名男性入场而引发歧视裁决,二是该展览的3幅毕加索作品被揭发是由策展人伪造。
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成名时刻”。一名德国博物馆的技术员因在博物馆墙上偷偷挂上自己的作品而被解雇,并被禁止进入该博物馆。
日本作家九段理江的AI写作。日本作家九段理江承认其芥川文学奖获奖作品《东京都同情塔》中约5%的内容由人工智能逐字生成。
纳粹掠夺艺术品归还进程缓慢。其中最具争议的案件之一是卡米耶·毕沙罗的《圣奥诺雷街,下午,雨的效果》。这幅画原属德国的一个犹太家族,现存于西班牙提森-博内米萨博物馆,但西班牙在法律上并无归还义务。
世界名画成环保组织抗议“人质”。“停止石油”等环保组织以文化遗产为目标进行抗议活动,包括对《蒙娜丽莎》和《向日葵》等名作的破坏行为(如图),一些袭击者因上诉成功而免于刑罚,而另一些则被判处长期监禁。
以色列海赫特博物馆的“粉碎艺术”。以色列一名4岁男孩在参观海赫特博物馆时,不小心打碎一件青铜时代的陶罐,博物馆官方并未责怪男孩及其家人,反而邀请他们再次访问博物馆,亲眼见证专业人员如何修复这件文物。
艺术界欺诈丑闻。纽约曼哈顿艺术顾问丽莎·希夫承认犯下欺诈罪。在过去5年中,她通过隐瞒艺术品已售出事实或未购买客户付款的55件艺术品,欺骗了至少12名客户并获利650万美元。
CNN称,这些争议事件不仅娱乐了大众,也对艺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展现了艺术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复杂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