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河北一学校男老师
在参加校内长跑时猝死
这名23岁的男老师送到医院后
经抢救无效死亡
在很多人眼里
猝死不可预测
但实际上猝死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相关研究统计显示
心源性猝死是猝死病例中最常见的
约占所有猝死病例的四分之三
经过总结和分析
我们发现以下八大因素
与猝死的发生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01
年龄
猝死的高危年龄从四十岁左右开始,一直持续到六十多岁,中年正是疾病形成的高危时期。当前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熬夜加班、饮食不规律、嗜烟好酒等,让大家很容易出现“三高”。而因为生活的忙碌,这些疾病又没有很好地得到控制,最终导致了以冠心病为首的心源性猝死。
02
性别
男、女皆可发生猝死,但男性比女性高发。其主要原因是男性生活压力大,导致情绪波动较大,同时男性抽烟、酗酒的比例也更高。
03
季节
环境温度的剧烈波动是猝死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比如在严寒或酷暑的日子里,强烈的温度波动不仅给人带来身体感官上的不适,还会导致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从而诱发血压、心脏电活动的剧烈变化,最终诱发猝死。
04
生活不规律、抽烟、酗酒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虽然看上去可控,但现实生活中实施起来极为困难。长期不良生活方式会导致身体发生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一方面促进了心、脑血管缺血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又可在短时间内诱发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增加心、脑的耗氧量,加剧心脑供血、供氧的不足,从而诱发猝死。
05
心理障碍和情绪波动
古书上就记载有金乌珠和牛皋发生猝死的故事,前者是盛怒,后者是过喜。从现代医学经验分析,这两个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是心源性猝死的受害者。如今类似事件不胜枚举,大到地震、战争,小到工作压力、人与人争吵等,均可诱发猝死。情绪剧烈波动时,人体的交感神经被过度激活,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心室颤动,以致猝死。
06
过劳和不科学的运动
过劳者往往生活压力大、责任心过强,同时伴随着体力透支、情绪低落,甚至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严重者亦可诱发猝死。
此外,平时缺乏锻炼的人突然过度运动,或者剧烈运动时身体本身有不适,但仍然坚持运动。这些不科学的运动行为也是猝死的危险因素。
07
暴饮暴食和肥胖
肥胖是猝死的危险因素之一。据相关数据,目前中国的成年人中已经有超过一半的人超重或肥胖。肥胖可能伴随众多潜在的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等。肥胖者不仅很难管住自己的嘴,也大多缺乏科学合理的运动,或伴有心理障碍等危险因素。
08
常见病控制不住
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等常见心脑血管疾病都是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疾病控制欠佳的患者危险性更高。只有把相关疾病控制好,才能降低猝死发生率。
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忽视体检,错过了将这些基础疾病扼杀在萌芽时期的机会。很多患者没有症状,不知道自己身患疾病,科学控制也就无从谈起,最终导致各种严重健康问题。
这些警告信号要留心
北京世纪坛医院有医生曾介绍,猝死发生前,心脏会给人体发出警示的红灯,也就是发作前的征兆。心肌梗死发生前最常见的症状是胸痛、胸闷或心前区不适,主要表现为三个先兆:
异常先兆一:会感到短暂的心绞痛,或是吞咽费劲,有的人会出现3到5分钟的胸闷。
异常先兆二:感觉胸部有闷痛的感觉或是有压迫感、心慌、身体乏力、头晕等不适。
异常先兆三:突然出现低血压,同时伴有出冷汗、呼吸困难等症状。这些症状多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饱食后出现,经过平静休息后常可缓解。
此外少数人在心肌梗死前还可能出现莫名其妙的左胳膊疼痛、嗓子痛或牙痛。最后,这些症状发生的时间长短不固定,有些人是几分钟,有些人是半小时,但发病时间都不会很长。所以出现胸部不适、隐痛、疲劳感觉的时候就要小心了。
来源:健康中国、健康时报、极目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