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十二个月份

戏曲名家为你逐一打开——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40周年之际,郑芳芳、沈铁梅、蔡浙飞、曾小敏、单雯、杨霞云、楼胜、李树建、韩再芬、余维刚、张馨月、郝士超、齐爱云等多位戏曲表演艺术家应邀为《时尚芭莎》杂志拍摄戏曲新年专辑。

高亢激昂的唱段引人深思,

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令人感慨,

满怀悲愤的词句犹如惊涛拍岸,

他们以一举一动、一笑一颦

唱出人间百态,

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方式,

谱写2024新篇章!

戏幕起,人声沸,

百花齐放春满梨园,

繁华如梦戏唱人间。

秦腔《焚香记》

齐爱云饰 敫桂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十二月秦音袅袅,齐爱云以《焚香记》书就国韵流芳,梅枝焕彰

‍ 齐爱云,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一级演员,主工青衣,兼刀马旦。

齐爱云饰演角色为秦腔《焚香记》中的敫桂英。《焚香记》的故事自宋代起就在民间广泛流传,各大剧种都有相关剧目呈现。其中秦腔《焚香记》是以《王魁负义》的本戏为基调,吸收借鉴不同剧种之所长编排而成,独具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焚香记》

赋予水袖以生命,是秦腔《焚香记》的一大特色,它既是手臂的延伸,载歌载舞;又是心情的外化,百端交集。既有观赏性,又能牵动人心。极度的悲与极致的美相互碰撞,所呈现出来的“力与美”,强化了整部戏的悲剧性,也让其更具诗意化。其中《打神》与《行路》两场尤其如此。本次拍摄,齐爱云所呈现的是《行路》一场,敫桂英进入冥府之后的扮相。体现了敫桂英“求神无果,以死抗争”的决绝,也呈现了传统中国女性千百年来对负心人的无声控诉。

秦腔《焚香记》 选段

宋朝年间,敫桂英为葬父卖身,大雪之夜,见到书生王魁昏倒在雪地中,出于善意,将其救起,并在之后的相处过程中,互生情愫。此后,两人在海神庙盟誓定情,敫桂英不但体贴照顾王魁直至病愈,还自掏银两留王魁住宿,并资助王魁赴京赶考,只盼对方一朝得中,可以将自己赎出青楼,比翼双飞。

王魁才华横溢,果然一举夺魁。但丞相看中王魁才干,有意招其为婿,王魁面对相府的橄榄枝,因贪慕虚荣,嫌弃桂英身份,最终为博前程,入赘相府。

另一边敫桂英苦等王魁消息,却盼来一纸休书,心中悲愤,前往两人曾盟誓的海神庙,恳求海神做主,然而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她绝望打神,最终以死相抗,决心赴往冥国申冤。判官得知敫桂英经历,允许敫桂英返回阳间找王魁索命。

再见王魁,敫桂英还抱有一线希望,以为对方依旧存有一丝真情,几番试探,却不料王魁薄情寡义,早已将海誓山盟抛在脑后,最终两人恩断义绝,王魁也被判官索命而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齐爱云喜摘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齐爱云师承马蓝鱼先生。戏路宽泛表演细腻,文武兼备唱做并举。代表作主要有《关中晓月》《焚香记》《红梢林》《游西湖》《赵氏孤儿》《生死牌》《杨门女将》《宇宙锋》《阴阳河》《天女散花》等。

“得到的表扬太多,就容易迷失自己”“对于别人说的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好好学戏,多学好戏,才能支撑你走得更远”……恩师马蓝鱼时常教导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阴阳鉴》

1990 年,齐爱云初出艺校不久便获西安市石榴花大赛奖。2000 年,她携《阴阳鉴》参赛梅花奖,遗憾与中国戏剧梅花奖失之交臂,直至 2003 年凭《郑瑛娇》成功折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瑛娇》

回顾她的学艺之路,从少年开蒙戏《鬼怨》起步,艺校7年苦练《游西湖》全本、《扈家庄》《昭君出塞》《百花赠剑》《游龟山》到后来的《宇宙锋》等诸多剧目,还有武戏加练,如《武松打店》等。期间幸得李爱琴、肖玉玲等一众老师亲授经典剧目、舞台技艺与声乐窍门,她从中汲取艺术养分,融入舞台塑造。这些经历时刻鞭策着她,要成为清醒、实力与荣誉相称、口碑载道的演员,这是文艺工作者的不懈追求,纵遇困境,也要逐光奋进。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既是梨园弟子最真实的写照,也是中国戏剧梅花奖所蕴含的精神,更是齐爱云一生的座右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宇宙锋》

她饱览梨园风采,也意识到戏曲传承不易、传播尤难,亟待向年轻群体尤其是高校学子展现戏曲之美。她于2013年起开展戏曲讲座,2016年集中在西安高校开讲戏曲公开课,传授秦腔艺术,后来更是奔赴多地乃至海外讲学,传播秦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学

“边演出边教学,是我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做法,也就是‘教学相长’吧。我的学生不只有秦腔的,还有云南花灯剧、川剧、扬剧、越剧、绍剧、湘剧、京剧、白剧、广东粤剧等剧种的。分享戏曲之美,是我最开心的事,也是最欣慰的。”每次到高校普及推广戏曲,视戏如命的齐爱云总会自信满满地对大学生这样说,四十年的拼搏和磨砺,她深知秦腔的魅力和意义,希望通过自己的一己之力,让更多年轻的朋友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

在齐爱云心中

对待传统文化和戏曲艺术

传播和传承同等重要

为了大秦之腔的广泛传播

她将不遗余力笃定前行

“从学戏、演戏、教戏,戏曲给予我无尽的滋养,让我的人生更加精彩!从敬仰梅花奖到获得梅花奖,再到要为梅花奖添彩,梅花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也会相伴一生!”

根往下扎,花向上开。

深耕梨园,踏雪寻梅。

戏曲没有白走的路,

每一步都算数!

秦腔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剧种,流行于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甘肃秦腔形成于明清之际,系由甘肃“皮影腔”(又称“兰州影”)和“西秦腔”融合衍变而成,行腔念白采用甘肃方言。

甘肃秦腔的声腔体制较为特殊,表现为“板式加曲牌,曲牌兼佛曲”的形式,其中包括【慢板】、【二六板】、【尖板】、【倒板】、【滚板】、【带板】六类板式,【听更鼓】、【鸿雁飞】、【吹腔】、【高腔】、【状元令】、【中军令】等近百支曲牌,以及源出于寺庙法曲的“佛祭子”、“达摩”、“佛号”、“道歌”、“劝善调”等佛曲。

甘肃秦腔的音乐手段丰富多样,板、牌均可花、苦音对置。其伴奏有文武场之分,文场基本保持明清西秦腔的伴奏形式,以胡琴、闷胡子、三弦、月琴、笛为主要乐器,而由胡琴领衔主奏;武场以鼓板、锣、铙、钹为主要乐器,而以梆子击节定眼,檀板和干鼓则具有指挥全场的作用。甘肃秦腔的角色包括生、旦、净、丑四个行当,每行又进一步细分,在演出实践中形成了各自的行当唱腔和表演程式。其表演“重架架”、“重生净”、“重特技绝活”,充分体现出热烈火爆、刚健雄武的风格。甘肃秦腔剧目丰富,传统剧目约有三千多个,大多取材于“列国”、“三国”、“杨家将”、“说岳”等故事,现存最早的剧本出自明代永乐年间。

孤灯常伴相思泪,

秋水望穿人未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戏幕落,

台下客来去,

如痴如醉。

台上人依旧坚守伫立,

将幕幕戏曲华影,

传唱至千古硕月明。

2024“好戏开场”往期回顾:

‍‍

中国文艺网新媒体

来源 | 综合中国戏剧家协会微信公众号、中国艺术头条微信公众号、时尚芭莎微博、中国戏剧杂志、秦之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MiniBAZAAR时尚芭莎电子刊抖音、网络 等相关报道

编辑 | 高涵

点个“在看”,共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