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一鸣
六年前,时任武汉华中师大校长杨宗凯教授来港出席活动,我向他介绍华中师大一附中的李海平老师,当时李海平被港岛某名校透过优才计划聘为中文教材顾问,来港已经两年。杨校长高兴地对李老师说,“请你把握这个难得的机会,认真研究总结香港和武汉两地两制的中学教育有哪些可以互相借鉴,特别是香港的教学有哪些值得武汉和内地学习,将来写一本书,我请你到母校的教育学院去讲课”。今年夏天,海平兄约满退休回武汉之前,拿出一本四百多页的书稿《语文高体验课堂:实践与理论》,希望我写一篇序。日前海平兄催稿,说书稿已交到出版社准备排版,就等我的序呢。
海平兄和我四年大学同窗,当年他毕业后到中学任教,华中师大一附中是全国名校,他是名校的名师,曾被选派到北京的中学去任教好几年,在高中语文教学方面绝对是专家级。八十年代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学教书的同学,不少人后来当了校长、教育局局长,有的改行进入官场,有的出国留学或下海做生意,像李海平这样坚守教学第一线四十年,教书育人初心不改的人并不多见。
圣诞节假期第一天睡到早上十点钟起床,冬天的太阳穿透云层照进窗内,对岸港岛的高楼隐隐约约。平安夜狂欢过后,感觉维港两岸格外清静。泡一壶凤凰单丛工夫茶,吃过早点,打开老同学的书稿,二十五万字很快读完。第一感觉,这本书是海平兄积四十年教学经验厚积薄发的力作,不仅有大量的课文课堂教学实例,而且超越具体教学内容,直视课堂教学面临的困境,努力寻找解决方案。他写道:
当今教学面临两个困境,一是时间加汗水的学习方法,学习时间不断加长,学习地方不断加多(从学校到校外);二是唯分数论的评价方法,一切为了成绩、一切看成绩。在当今,这条路显然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课堂教学走向何方?
这个问题不仅是内地学校需要回答,香港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又何尝不为这个问题深感困扰呢。当然,他针对的主要是内地的学校。二○二○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的顽瘴痼疾”。李海平指出,不应该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他提倡“高体验课堂”的理念、用“体验度”来作为评价课堂的指标等等。书中指出:
“体验度”这个词,清楚、直接且真实地表示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感受。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体验,体验度呈现出一个或低或高,或负或正的曲线,其最高点就是高体验点,其最低点就是低体验点。其平均值就是课堂的体验度。它显示了一堂课带给学生的真实体验。如果借助AI,“体验度”也可以像分数那样被精确测量和统计,作为评价课堂的主要工具和指标。
因为体验度是学生对课堂的综合评价,所以,这个指标对于老师升级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准有现实意义。体验度,“体验度”教学不仅要求知识分数,更要求体验好的分数。虽然提高知识分数不是提高体验的目的,却是提高体验的必然结果。
AI正在改变人类社会。在AI时代引入课堂体验度的概念,运用AI大数据,可即时对学生课堂学习的体验进行量度,根据量化的体验数据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效果,以追求高体验代替追求考试高分数,实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学习既是过程,也是这个过程的结果;既是手段,也是目的”的理念。这就是李海平对“课堂教学走向何方”的答案。
李海平介绍了海外一种教学理论,叫做体验式教学(experiential teaching),或者体验式学习。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说明学生迅速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显然,李海平的“高体验”“体验度”的概念,是受到上述理论的启发。不过,他在书稿中对于如何建立高体验课堂教学评价系统的论述,还有一些可议之处,例如,对于高体验和高分数的关系没有说得很清楚,是否高分数不等于高体验、而高体验必然考试得高分数?是否有了高体验,考试分数高低就不重要?希望这些问题能引发教育界的深入讨论。
海平兄回到武汉之后,定期到一个学生读书活动中心做义工,免费为有需要的基层家庭的孩子补习中文,他采用的就是高体验课堂的教学法。拉杂充“序”,聊以表达对老同学探索教育改革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