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美臭名昭著的“中国行动计划”,死灰复燃了。
继美众议院打着“中方对美方贸易盗窃行为负有责任”,全面封锁与中相关科学家后,又一核心科研人员惨遭波及。
据港媒《南华早报》报道,世界知名的癌症科学家孙少聪已从美国立卫生研究院辞职,回到中国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就职。有消息称,其因所谓的“与中国的关系”受到美方调查。该消息也在海外引发热议。
此前,发表于arXiv网站的一篇研究指出,已有3878名美籍科学家宁愿放弃高薪也要加入中国,这波人才外流使美国损失超3万亿。如今老美“故技重施”,一众外媒不顾阻拦,发出警告:“必须制止这场荒唐的裁决。”
1、顶尖科学家“弃美投华”,美深陷危机
据官方介绍,孙少聪1992年荣获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微生物学博士学位,在美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全美排名第一)担任癌症免疫研究中心副主任,被评为美国科学促进会 (AAAS) 院士,是当前癌症研究的领军人物。
在美期间,孙少聪一度凭借T细胞(一种抵抗感染的白细胞)的研究而闻名,其团队也首次证明“K63泛素化调节T细胞发育和外周细胞功能的维持关联”,对后续药物开发及帮助机体抵御癌症感染有着重大开创性作用。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RePORTER网站数据显示,在长达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孙少聪荣获研发经费超2400万美元,其团队带来的成果估值则远高于该金额。
然而,受美“中国行动计划”的影响,这位世界领先的华人癌症科学家因和中国不可避免的学术合作,而被美NIH、FBI无故监视、调查三年,在停职一年后,果断选择返回中国就职。
而类似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且不分国别,无论是不是中国科学家,只要和中国沾边的都被定性为“有问题”。数据显示,这一计划已经影响近3万名美籍科学家。而每10名研究员中,就有6名正考虑携技术“弃美回国”。
业内透露,科研人才的大量流失正影响领域研发进程,美方难挽局面。
2、人才大批回流,我国迎来科研新机
其实,不仅华裔科学家大批归国,在美决定将“中国行动计划”重启之际,已然失去民心。不久前,作为地道美国人,哈佛教授、知名纳米科学家查尔斯·利伯表示,科研无国界,已向中国递交申请。其在纳米科学领域手握50多项技术专利,在“中国制造2025”中,该领域被列为我国发展重心之一。
有数据统计,从“中国行动计划”落地开始,至今已有超3000名美籍科学家弃美归中,涉及范围遍布半导体、生命科学等高新领域,其中生命科学领域专家就有478人。
对我国而言,得益于这些顶级科学家的归国,曾研发滞后的生科领域迎来了新生。以往被美企以万元抗老制品垄断市场,在国内科学家的合力创新下,重新找到技术突破口,落地生物酶法技艺,顺势推出国产抗老科技制品“益生21000”,将该类科技使用门槛将至三位数,已通过亰东等平台广泛普及。
据了解,上述物质于2013年被哈佛医学院率先证实,其可以通过补充体内辅酶NAD含量,修护精力、思维能力、骨骼发育等健康指标,从而干预衰老速度。在我国中科院等前沿临床实验中已得到多次验证。
得益于国产技术的提升,成品“益生21000”在海内外市场攻势强劲,凭借质价优势成功飞入寻常百姓家,“精力变好”、“睡眠提升”等反馈形成市场推进闭环,在老龄人口愈演愈烈的当下,“益生21000”类国产制品的问世无疑意义非凡。
面对当下形势,美《科学》一针见血:“科学进步依赖于人才,也依赖于多方协作,一切借由利益之名的恶意打压,均违背了科学界的核心价值观,终将自食恶果。”
3、“栽下梧桐树,盼得凤凰来”
如今,这股“人才赴华潮”来势汹汹,美方已经坐不住,不仅开始着手改革移民体系,还用以往“高福利、高收入”等政策,试图挽留更多人才,但基于其前科累累,收效甚微。
据《南华早报》披露,孙少聪以特聘研究员的身份,被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CIMR)纳入旗下,并创建了新的实验室。如此一般的归国科学家,均纷纷在华找准定位,致身研究。
正如顶级华裔数学家丘成桐分析,“曾经别无选择,如今国内已有更好的研究环境,没必要远赴他国看人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