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曾说过,他的武侠小说,核心在于“侠”,而非“武”,简言之,武林纷争、高手过招、神功秘籍,不过都只是他宣扬侠义精神的载体罢了,不过他的立意虽好,读者也能够接受,但读者更容易感受到的,还是那些相对“肤浅”的东西,是的,书中最吸引人的,始终是高手对决的桥段。
而那“双雕”中提到的“华山论剑”就十分让人向往,其实严格来说,那三次华山论剑都谈不上有多尽兴。
其中第二次华山论剑压根就是北丐、东邪陪郭靖这太子读书;第三次华山论剑则是纯粹的文斗,群雄是在谈笑间便决选出了新一代的五绝。
(虚竹剧照)
唯有第一次华山论剑是五绝高手拳拳到肉的斗了七天七夜,可那一次大战却又没能直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不过更让笔者纠结的是,根据书中的设定来看,华山一论之时,虚竹尚在人间,他为何没参与论剑?这背后又藏着怎样一段故事。
一、第一次华山论剑
正如前文所言,第一次华山论剑并没有直接在正篇故事中被写出来,毕竟这段剧情是发生在《射雕》正篇故事数十年之前,金庸只是借周伯通与郭靖的对话提及一二,不过仅仅只是那寥寥数语就足以让人浮想联翩。
说是:“那时是在寒冬岁尽,华山绝顶,大雪封山。他们五人口中谈论,手上比武,在大雪之中直比了七天七夜,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四个人终于拜服我师哥王重阳的武功是天下第一。”
事实上金庸所有故事中,正篇剧情里的对决,几乎都是花不了多少时间就结束战斗了,而这场战斗却持续了七天七夜,可想而知有多激烈。
(三绝剧照)
那王重阳虽然早已死去,但后来东南西北四绝在书中都展现出了极强的战斗力,很难想象,这样五大高手当年究竟是以什么方式决出的胜负,是车轮战,还是大乱斗?当真让人好奇。
可若是虚竹来了,这场战斗或许就不会持续这么久了,毕竟以他的武学修为,对付五绝,怕是降维打击一般,可他为何没出现?
二、尚存于世的虚竹
有人可能要说了,《射雕英雄传》的故事发生在南宋末年,而《天龙八部》的故事则是发生在北宋哲宗时代,相差数十年,虚竹如何活得了这么久?
其次还有一点,那就是《天龙八部》与“射雕三部曲”都不是一个故事,不能混为一谈。
先回答后面这个问题,你若认为《天龙八部》与“射雕三部曲”没有关联,那只能说你压根不是金庸迷。
金庸在新修版《射雕英雄传》原著第十二回中就明确提到了虚竹的大名,说是:“北宋年间,丐帮帮主萧峰以此邀斗天下英雄,极少有人能挡得他三招两式,气盖当世,群豪束手。当时共有“降龙二十八掌”,后经萧峰及他义弟虚竹子删繁就简,取精用宏,改为降龙十八掌,掌力更厚。这掌法传到洪七公手上,在华山绝顶与王重阳、黄药师等人论剑时施展出来,王重阳等尽皆称道。”
(王重阳剧照)
你看,洪七公后来所用的降龙十八掌都是由虚竹改良之后的版本。
接着再回答前一个问题,虚竹是否能活到射雕时代。
答案也是肯定的。
王重阳这个角色是有历史原型的,其历史原型是死于公元1170年,而段誉这个角色则是取自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大理皇帝段和誉,而这位皇帝则是活到公元1176年,等于说王重阳死了之后,段誉还活了六年。
而这件事在金庸的武侠世界观里也很好解释,金庸早就借天山童姥之口提到过,一个内力极深的人,若不主动散功,就不会死,段誉的内力深厚,能活到射雕时代,也合情合理。
而虚竹的内力不在段誉之下,他有逍遥三老的内力,要活到射雕时代又有何难?何况华山一论都不是发生在射雕时代,而是在正篇故事发生二十五年前,他完全有可能活着。
(九阴真经剧照)
不过这里之所以只问虚竹为何不参加,而不问段誉,是因为金庸在新修版中明确提到,后来的段誉是出家为僧,早已不再过问江湖之事了。
而虚竹则不同,那后来的虚竹哪去了?
答案或许是改名换姓。
三、改名换姓的虚竹
其实虚竹也完全有可能再次出家,只是他出家之后,却不是如同段誉那般在天龙寺坐禅,而是游历四方。
比如虚竹曾对萧峰说过:“如来当年在王舍城灵鹫山说法,灵鹫两字,原与佛法有缘。总有一日,我要将灵鹫宫改作了灵鹫寺,叫那些婆婆、嫂子、姑娘都做尼姑。”
可做了和尚的虚竹仍有心插手江湖之事,他听闻江湖中有个年轻人很厉害,于是跑去会一会那人,笔者所指的那人,正是后来的重阳真人。
而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就提到了二人的这次交手:“他不说自己姓名出身,只说一生为儒为道为僧,无所适从,某日在嵩山斗酒胜了全真教创派祖师王重阳,得以借观《九阴真经》,虽深佩真经中所载武功精微奥妙,但一味崇扬‘老子之学’,只重以柔克刚、以阴胜阳,尚不及阴阳互济之妙,于是在四卷梵文《楞伽经》的行缝之中,以中文写下了自己所创的‘九阳真经’。”
(僧人剧照)
是的,若无意外,后来这斗酒僧就是虚竹的化身,他那为儒、为僧、为道的经历就与虚竹十分契合,也只有他有能力,有资格,逼迫王重阳以“斗酒”的方式决定是否交出经书,甚至轻描淡写的创出《九阳真经》又岂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事?
所以虚竹不参加华山论剑的原因很简单,他甚至压根看不上那《九阴真经》,继而创出《九阳真经》,他又何须去参与论剑争夺经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