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2800字,阅读需要15分钟)
关于德庆最后一位举人覃乔芬的事迹,记载不多。生卒未知,生平不详,仅能知道他与贡生梁芸合著《德庆乡土历史地理参考书》《德庆乡土地理志》《德庆乡土历史志》。近年叶汉文先生曾对覃乔芬中举情况做过考证(详看叶汉文先生撰写的),得知其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中举。
近日,笔者寻得梁芸在民国十二年(1923)撰写的《覃裕菴先生家传》,此文篇幅不长,仅五百多字,但较为详细讲述覃乔芬生平。由文中可知覃乔芬生于咸丰四年(1854),生于咸丰四年,卒于民国十一年(1922),享年六十九岁。其性格和蔼,与农夫孺子皆能友好交谈,却又刚正不阿。生活中,他秉持勤与俭,早起读书,多年不制新衣,还会纠正他人的奢华言论,同时热心公益,怜恤困乏之人。覃乔芬家贫,以授徒为业,门下弟子数千,多有成才。他擅长撰文,下笔千言,家中藏书丰富,喜爱阳明之学。覃乔芬关心时务,辛亥革命后,面对盗贼蜂起、乡闾不靖的局面,他组织团练,严惩奸宄,使家乡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
覃乔芬、梁芸合著《德庆乡土历史地理参考书》书影
以下是对《覃裕菴先生家传》标点,翻译。限于学识,错讹难免,敬请指正。
覃裕菴先生家传
——民国十二年梁芸撰
先生讳乔芬,号裕菴,前清癸卯恩科举人也。天性纯孝。父早殁,母谢氏年七十余矣,先生事之与小时之孻慕无异。每出有获,必分以以奉母,并欣然述所见闻。及卒,哀毁尽礼。逢家祭日,必摩拟之状貌,述父母之爱念子孙,以告喻后人,数十年如一日也。
先生貌极和蔼,虽农夫孺子亦喜与之言。然和之中有介在,故人爱之而不敢干以私。其持身也,惟勤与俭。天未明卽起,起卽就灯下观书。家人有晏起者,常责饬之。食不喜肉,数年不制衣,有笑之者。先生亦不以俭自讳,每稠人广坐中有高谈奢华者,先生俟其言毕,必正言以矫之。尝曰:“自奉宜俭,公益宜丰。”
地方有公益事,必尽力捐助。困乏不自存者,恒怜恤之。先生家素贫,以授徒爲业,前后不下数千人,多有成材者。其作文也,下笔千言,不假思索。家藏书颇富。性嗜内典,故于阳明之学,深契而笃好之。
先生关心时务,尝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辛亥革命后,四邻盗贼蠭起,乡闾亦爲之不靖。先生剿办团练,严惩奸宄,内变不作。故金林全乡人得安居乐业,皆先生办团之力也。昔曾文政办团练,卒能兴复淸室。先生办团练,能使萑苻不作。其功大小虽不同,要皆坐而言者,能起而行者也。若先生眞能不负所学哉!世有平居,则名世自期。及小遇变故,畏首畏尾,一筹莫展。以先生较之,其贤不肖之相去何如也!
先生生于咸丰四年,终于民国十一年,享寿六十有九。子三人,孙四人。
译文:
覃乔芬先生,号裕菴,是前清癸卯年(1903)恩科的举人。他天性极为孝顺。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谢氏已经七十多岁,先生侍奉母亲,就如同小时候那般眷恋敬爱。每次外出有所收获,一定会分出一部分来奉养母亲,并且还会很高兴地向母亲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等到母亲去世,他因哀伤过度而容颜憔悴,一切丧礼都严格遵循礼数。每逢家中祭祀的日子,先生必定会模仿父母的音容笑貌,讲述父母对子孙的疼爱之情,以此来告诫和开导后人,几十年来始终如一。
先生相貌十分和蔼,即便是农夫小孩也喜欢和他交谈。然而,在和蔼之中又有刚正的一面,所以人们敬爱他,却不敢为了私事去打扰他。他修身律己,秉持的是勤劳和节俭的原则。天还没亮就起床,一起床就到灯下读书。家中要是有晚起的人,他常常会责备训诫。先生饮食不喜欢吃肉,好几年都不做新衣服,有人因此嘲笑他。但先生并不忌讳自己的节俭,每当在大庭广众之中,有人高谈阔论奢华之事时,先生等对方说完,一定会以正直的言论去纠正他。先生曾经说:“对待自己的生活应该节俭,对公益事业则应该慷慨。”
地方上有公益事务,先生必定会尽力捐助。对于那些贫困潦倒、难以维持生计的人,他也常常会怜悯抚恤。先生家中向来贫困,以教授学生为职业,前后教导的学生不下数千人,其中有很多人成为了有才能的人。先生写文章时,下笔千言,不需要经过过多的思考。家中藏书颇为丰富。他生性喜爱佛家经典,对阳明心学深有感悟,并且极为喜爱。
先生关心当下的形势,曾说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辛亥革命之后,周边盗贼蜂拥而起,乡里也因此不得安宁。先生组织并办理团练,严厉惩处违法作乱的坏人,使得内部没有发生变故。所以金林全乡的人能够安居乐业,这都是先生办理团练的功劳。从前曾文正(曾国藩谥号文正)办理团练,最终能够复兴清朝。先生办理团练,能够让盗贼不敢兴风作浪。他们功劳的大小虽然不同,但关键在于都是能够把想法付诸行动的人。像先生这样,真的是没有辜负自己所学的知识啊!世上有些人,平日里总是期望能闻名于世,可一旦稍微遇到变故,就畏首畏尾,毫无办法。拿这些人和先生相比,他们之间贤能与不肖的差距是多么大啊!
先生出生于咸丰四年(1854),在民国十一年(1922)去世,享年六十九岁。他有三个儿子,四个孙子 。
原文:
覃裕菴先生家傳
——民國十二年梁芸撰
先生諱喬芬○號裕菴○前清癸卯恩科舉人也○天性純孝○父早歿○母謝氏年七十餘矣○先生事之○與小時之孻慕無異○每出有獲○必分以以奉母○並欣然述所見聞○及卒○哀毀盡禮○逢家祭日○必摩擬父母之狀貌○述父母之愛念子孫○以告喻後人○數十年如一日也○先生貌極和藹○雖農夫孺子○亦喜與之言○然和之中有介在○故人愛之而不敢干以私○其持身也○惟勤與儉○天未明卽起○起卽就燈下觀書○家人有晏起者○常責飭之○食不喜肉○數年不製衣○有笑之者○先生亦不以儉自諱○每稠人廣坐中○有高談奢華者○先生俟其言畢○必正言以矯之○嘗曰○自奉宜儉○公益宜豐○地方有公益事○必盡力捐助○困乏不自存者○恒憐恤之○先生家素貧○以授徒爲業○前後不下數千人○多有成材者○其作文也○下筆千言○不假思索○家藏書頗富○性嗜內典○故於陽明之學○深契而篤好之○先生關心時務○嘗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辛亥革命後○四鄰盜賊蠭起○鄉閭亦爲之不靖○先生剿辦團練○嚴懲姦宄○內變不作○故金林全鄉人得安居樂業○皆先生辦團之力也○昔曾文政辦團練○卒能興復淸室○先生辦團練○能使萑苻不作○其功大小雖不同○要皆坐而言者○能起而行者也○若先生眞能不負所學哉○世有平居則名世自期○及小遇變故○畏首畏尾○一籌莫展○以先生較之○其賢不肖之相去何如也○先生生於咸豐四年○終於民國十一年○享壽六十有九○子三人○孫四人○
端溪文史创建于2015年9月,立足于发掘德庆人文历史,放眼泛德庆地区(即德庆曾经管辖过的包括今封开、云浮、郁南、罗定、信宜等地)以及肇庆地区乡土史情。你关注我,我致力于追寻历史本源。欢迎读者转发分享。在这里,您可以阅读许多关于德庆乃至肇庆人文历史的文章,希望能让您更加了解德庆(肇庆)历史,帮助您深入研究德庆(肇庆)文化。
其他公众号转载本公众号原创作品需取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