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湘赣战役发起后,周希汉立即率领两个师,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击溃了桂军九个师。
这是在渡江战役后,解放军第一次打败桂系军队。捷报传来,全军上下无不欢欣鼓舞。
然而,就在周希汉打算乘胜追击时,陈赓却突然发去急电:“快撤!不留一兵一卒!”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陈赓为何会突然叫停?
狡猾的白崇禧
在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的有生力量基本被全部歼灭,最后仅存的一点兵力还陈列在了新疆漫长的边境线上。
在关内,稍微有点战斗力的就只剩下白崇禧的十万大军了。
当初淮海战役进行到第二阶段时,老蒋曾急电白崇禧,请他出兵解救被围困的黄维兵团。
然而,白崇禧却丝毫不为所动,反而还扣下了国军嫡系宋希濂部队,静静地看着国军被我军打得溃不成军,他好坐收渔翁之利。
或许是对权力太过渴望,筹谋了一辈子的“小诸葛”竟然在此时忘记了“唇亡齿寒”的道理。
按照李宗仁与白崇禧的设想,他们是想等着老蒋满盘皆输后好取而代之,与我军进行和谈,从而“划江而治”。
对于毛主席来说,能和谈自然是好的。但不管和不和谈,我军都是要打过长江去的。
和谈成功了,我军与国军手拉着手一起跨过长江;和谈失败了,我军直接开着炮过江。总而言之一句话,全国必然是要解放的。
而对于白崇禧的桂系,我军确实在他们手上吃过不少亏。
当初在革命时期,老蒋发动政变后,白崇禧没少帮着出谋划策,对我党革命人士肆意抓捕。
在我军长征,经过湘江时,桂军奉命对我军进行围攻。也正因此,我军从八万将士,锐减至三万人。
后来,在皖南事变时,白崇禧更是罪魁祸首之一。老蒋发动全面内战,他更是没少推波助澜。
可以说,我军数十万英魂都是牺牲在桂军手上的。但即便如此,我军还是未彻底与白崇禧撕破脸,这不过都是为了国家大局。
这么多年,老蒋一直对我军不遗余力地打压,而白崇禧也没少给老蒋使绊子。
从另一个层面来讲,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桂系虽然没少对我军造成伤害,但同样地,他们在关键时刻也曾对我军出手相助。
当年红军经过桂湘边界时,老蒋命令白崇禧带兵围攻我军。然而,他却看出了老蒋企图让红军与桂军两败俱伤的阴谋。
因此,他放过了我军主力,只放了两张空枪给老蒋交差。
日军侵华后,李宗仁与白崇禧又主动向我军示好,表示支持我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正确理念。
全国统一抗日战线形成后,连国民党都无法涉足的桂系地盘,白崇禧却允许设立八路军办事处。
更不要提在后来的淮海战役中,白崇禧安安分分地待在一旁,没有给我军添乱。
而我军也一直主张“能谈和,就绝不动枪”,一直致力于两军和谐共处。即便到了三大战役结束,毛主席还是认为桂军是可以争取的。
为了两军友好,我军在很久之前便开始做工作。白崇禧的外甥在莱芜战役中被俘,经过白崇禧的求情后,我军大发慈悲,将人放了。
后来桂系夏威部队被我军包围在安庆,白崇禧派人传信希望我军宽大处理。我军也按照他的意思将围攻的部队撤了下来。
后来,李宗仁上位后,与我军进行谈判,白崇禧请求解放军不要过江。
我军虽然没有答应,但还是给他留了余地:“过江是肯定的,但我们可以让一步。只要桂军不阻拦,我军可以三年不入广西。另外,军权依然让他拿着。”
到这里,我军对桂军可以说已经仁至义尽了。然而,我军好话说尽,他们就是不肯放弃与我军为敌,千方百计地想着如何与老蒋共谋东山再起。
于是,主席不再与他们废话,直接发出了渡过长江,歼灭桂军的口号。
此时,对我军来说,最大的拦路虎就是桂军了。
陈赓的远见
在与桂军交手的这么多年里,我军没少在他们手上吃过亏。与其他国军的中央部队相比,桂军的实力只能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国军一向以装备精良、武器先进为傲。他们的打法也是以稳扎稳打,猛打硬拼为主。
而桂系因为是地方军队,且出身贫困,他们更擅长借助熟悉的地形,进行运动战消耗敌人。并且白崇禧诡计多端,作战极其狡诈,根本不按套路出牌。
对于这样的狠角色,就需要前线指挥员更加具备自主性,懂得灵活变通的能力。
而当时唯一能担得起这个重任的人,只有陈赓大将一人。
于是为了更好的对付白崇禧,我军决定由四野担任主攻,二野助攻,一野外围,三野进行远观。
为了助四野一臂之力,毛主席还特意将陈赓的第四兵团交给四野指挥。
当时在渡江战役发起后,我军便长驱直入,陆续解放了多个南方重点城市。但在此期间,白崇禧却始终没有受到有力打击。
桂军原本驻扎在武汉一带,但随着解放军南下,他们也开始向后退,将大片土地留给了我军,一直退到了湘南。
我军一下就看出了他们的意图,白崇禧这是想将我军引到他们更加熟悉的山区一带,企图借助熟悉的地形与我军进行决战。
若是能战胜我军,他们就直接退到长江边;若是没能战胜我军,他们还可以一路南下进入海南,甚至越南,休养生息,静待时机。
为了阻止白崇禧南下,我军当即决定展开湘赣战役,力求抓住桂军。
陈赓奉命率领13军与14军渡过赣江与敌人作战。白崇禧似乎警惕性很高,当周希汉率领13军刚进入赣江时,他便立即调了九个师将我军团团围住。
此时,我军兵力只有两个师,从表面上看似乎毫无胜算。周希汉急忙请示陈赓,询问是否要撤退。
陈赓却坚定道:“不许撤退,立即战斗!”他之所以这么说,并不是让战士们去送死。
他明白,虽然此时敌众我寡,但由于战场狭窄,敌人正面其实只能摆4个师。而按照白崇禧的部署习惯,他肯定会将正面的部队摆成两个梯队。
这样一来,与周希汉的13军对决的,就只有敌人两个师、八个团。而我军现在的武器装备都不可同日而语,对付八个团的桂军绰绰有余。
果不其然,不一会儿,周希汉的捷报就传了过来:“首长,我们现在已经俘虏了几百人。”
“除了与我军交手的两个师已经被歼灭以外,敌人的其他几个师也已经被击溃了!”
听到这个好消息,指挥部顿时一片沸腾。有指挥官对周希汉吩咐道:“还愣着干什么?还不赶紧追!”
然而,就在这时,陈赓却突然抢过了话筒:“不许再追,立即撤回来!不能留一兵一卒!”
众人非常讶异。刚刚13军身处困境时,陈赓一点也不担心。现在打了胜仗,他倒是紧张起来了。
陈赓解释说,白崇禧不是老蒋底下那些骄纵自大的军官,相反,他极其狡诈。
桂军八个团不可能战胜我军两个师,同样,我军两个师又怎么会将他九个师打溃呢?我军在试探他的同时,他也在试探我军。
他的意图就是“诱敌深入”,想要将13军吸引到他的包围圈中。
周希汉刚刚取得的胜利,很有可能就是钻了敌人部署的空子。如今敌人已经提起警惕,我军再贸然追去很有可能中他们的圈套。
于是,众人经过一番商量后,决定等四野主力抵达后,再采取行动。
然而,由于白崇禧警惕性极强,在我军主力围上来时先一步撤退了,导致我军依旧未能抓住其主力。
针对这种狡猾的敌人,毛主席提出妙计:不管桂系军队如何部署,我军要以大迂回战略的追歼方式,攻占其后方,断其退路,迫使其与我军进行决战。
不久后,陈赓按照主席的思想,从桂军两侧进行大迂回、大包抄,一举解放了广东,并沿着海岸线进行突击,彻底切断了白崇禧后退的道路。
之后,桂军被逼无奈,只能与我军进行决战。
就这样,在陈赓的配合下,四野成功在衡宝战役中大败桂军主力。
至此,桂军再无回天之力,白崇禧也灰溜溜地逃到了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