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罗湖外语小学公众号供图
“百万学位建设”将迎“交卷”之年之校园焕新
深圳的学位建设,并不仅仅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是从一开始就锚定“高标准”“高质量”“高配置”的要求进行布局规划,深圳校园的新改扩建,既要满足学位数量的扩增与供应,又要满足学位质量的迭代与升级,更要满足公众的审美感受。因此,一批批独具深圳特色的“高颜值新校园”应运而生。
深圳新建及改扩建的校园特点鲜明,视觉的独特性让人看到一角便能喊出其名字,许多已成为了新晋网红打卡点。除了设计感十足的新校落地,曾经的“城中村老校”蝶变为现代化的教学殿堂,“百年老校”也在焕新校貌的节点上开启了下一个百年的征程。无论是新学校还是改扩建后的老学校,在校园整体设计、校内设施、空间利用等方面,深圳学校均引领着时代潮流。
更时尚
高密度城市版图中色彩斑斓的存在
深圳新校建设不仅数量众多,更以其高质量、高规格、高效率著称。2024年秋季,深圳新增学位达到9万座,全年计划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130所以上,新增各类基础教育学位17万座。
深圳学校的焕新工作一改以往,不再是毫无关联的“零碎敲补”,而是在设计主线上进行整体改造。据南山实验教育集团荔林小学的建筑师介绍,该校就在“统合各级院落空间的界面关系”与“塑造各级院落空间的场所品质”这两条设计主线中,焕新为一个尺度适宜、孩子体验丰富并可释放天性的“活力场”。荔林小学主色调是“黄色系”,浅米黄、橙黄色在校园各处得以和谐搭配,为以灰蓝色调为主的城市添上了一抹“童真”。
《我的世界》同款建筑 “叠落的山谷”焕活公共空间
罗湖外语小学如一座“叠落的山谷”,层层挑空和退台,尽显“延伸的空中花园”设计巧思,如自然生长的垂直绿化,勾勒出每间教室外“观景平台”的建筑轮廓,错落有致的结构和绿色植被相得益彰,形成“人造山地”与风景秀丽的梧桐山自然山体相映成趣。
走进校园,43个精巧的“小盒子”分布在建筑内部和四周,每一处空间皆是“开窗见绿,开门见园”,诠释园林之美。漫步校园,可步入下沉式中心庭院,借助“人造山体”地形将二层、首层、负一层的活力公共空间串联起来形成“垂直+水平”的活力公共空间,使得校园内外各个层次的活动空间有效连接。近看校园外立面,多媒体教室、风雨操场、图书馆、餐厅等功能区饰面,超1万平方米土方量的清水饰面混凝土为校园赋予天然清新的韵味。
一所面向未来的学校 教育方式重构于空间设计中
教室两面的围墙不见了,被可自由开合的全落地窗替代;一侧通向独特退台设计形成的“空中走廊”,尽收无敌山景、充足阳光,另一侧则无缝衔接大量公共空间;家具、座椅可自由移动……罗湖未来学校一经落地办学,便让众多80后、90后直呼是“梦中情校”。依山层层退台,与山林融为一体,罗湖未来学校的校园与山体由走廊相连,学生可以走到山林中上课。
该校由日本知名教育空间设计师——日比野拓设计,他的设计作品从儿童视角出发充满童趣、真实、朴素、自然。作为学校环境来说,“未来”并非指一味地使用高科技设备,更应该是目标朝向可持续社会,关注生活中与生产基础相关的低科技要素,有意识地了解地球环境影响因素等。因此,罗湖未来学校的整个设计以可变的空间为主,不限定学习的场所和形式,同时将光、风、水、石、植物等自然元素点缀在学校的各个位置。
更高效
老校换新颜 外观与内涵实现大升级
功能性场所紧缺、学位供给不足、闲置空间难以盘活等,是老旧学校亟待通过改扩建进行解决的问题。对此,南山率先开启“百校焕新”,福田紧随其后启动“新校园行动”,龙岗、罗湖等各区校园焕新工程也紧锣密鼓地开展。一大批老校开始升级改造换上新装,教学环境的提升大大促进了教学品质的提升,迈向了高质量发展新时期。据了解,对老校进行升级改造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原主体建筑结构不改动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设计进行改扩;另一种则是评估确认全校建筑已不适合长期使用后,进行推倒重建。
老校变成现实版“魔法学校”
今年暑假,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集团)星河学校(下称“星河学校”)终于迎来期盼已久的大规模改扩建工程,经过精心规划和紧张施工,9月开学后焕然一新。改扩建之前,校园总建筑面积7426.72平方米,如今总建筑面积则达到37281平方米,是原来的5倍多。学位数从1350个增至1800个,班级数从27个增至36个,为片区广大居民提供了更丰富的公办教育资源。同时,该校教学设施实现了全面现代化,实验室、社团活动室等数量均大幅增加,新增报告厅、体育场等多个功能场所。
刚升至六年级的高菲阳9月步入校园时,看到像是变了魔法后的焕新校园,不禁感叹:“竟然在一个暑假之后变得又大又漂亮!”在新学期,她最喜欢的就是和同学结伴到新图书馆阅读,她最爱读《哈利·波特》魔幻系列小说,并对书中的魔法学校颇为向往,她说:“如今的星河学校,越来越像我心中的‘魔法学校’了,有种如愿了的感觉。”
斥资重建 百年老校、村办私塾换新颜
去年9月,建校75周年的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平山学校隆重举办了新校启用仪式。这所最初的村办私塾小学堂,历经3年的建设后已然换新颜。在平山小学基础上“推倒重建”的平山学校,是南山区斥资4.8亿重点打造的环西丽湖国际科教城配套学校,从以前36个班的小学,扩大成设置54个班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平山学校拆除重建后,从以前不到1万平方米占地面积,扩大到现在占地面积28397平方米,建筑面积也从7424平方米,扩大到了63981平方米。重建后,平山学校的多功能厅面积从300平方米扩大到1500平方米,原来200平米的单层图书馆“摇身一变”为2250平方米的双层图书馆,该校从原来只有小学科学实验室到现在增加了初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多间实验室。除此之外,该校现在还增建了游泳馆、室内篮球馆、室内跑道、科技馆、乒乓球馆、舞蹈室、学生餐厅等,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体验。
而城中村百年老校——深圳市南山区教科院集团南头城学校(原南头城小学,下称“南头城学校”)近日举行的第四届体育节中,全校师生和家长代表齐聚操场,活力满满地参与“健身PARTY”,现场运动氛围“超燃”。但在2021年9月以前,这样的场景在这所学校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当时回迁到阔别三年的校园时,全校师生无一不惊叹:“大气、漂亮!”
走进如今的南头城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操场,曾经是地面斑驳、设施陈旧,如今已被崭新的塑胶跑道环绕,绿色的草坪如茵铺展,周围还建有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走进教室,宽敞明亮的空间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了传统单调的黑板粉笔,摆放的是根据人体工程学设计的课桌椅;图书馆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空间狭小、藏书有限且陈旧的缺点不复存在,如今高大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阅读区域摆放着沙发和桌椅……南头城学校党总支书记程磊表示,南头城学校的升级改造,不仅仅是校园环境的改善,更是教育理念与教学品质提升的重要体现。
专家观点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贾建国:
深圳距离“上好学”
还有一段路需要走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贾建国表示,深圳学位高速建设已经较为全面地解决了居民“有学上”的问题,而距离公众期望的“上好学”,还有一段路需要走。近年来,深圳持续推动集团化办学,推动以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并在“双减”的时代要求下推动五育并举,这些增强城市教育“软实力”的举措和行动,也是在从另一个层面上努力兑现“学有优教”的承诺。
民进福田教育委员会委员龚卫兰:
基于人口趋势预测
动态调整学位规划
民进福田教育委员会委员龚卫兰建议,可以基于人口统计数据和趋势预测,动态调整学位规划,确保学位供给能够及时响应人口结构的变化,灵活应对入学需求波动,提前做好预案。比如建设高质量可拆卸的预制学校,新建学校多设计可移动空间;关注人口流动特点,合理规划学位,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变迁,根据人口分布和变化趋势,合理布局教育资源,确保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尤其是在人口密集区和新兴居住区,应优先保障教育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更融合
校园与城市的边界逐渐重叠、交叉
深圳校园改扩建在与城市的交融中不断突破局限,寻求环境与人的和谐共生,为构筑全面育人新生态注入强大力量。让学校空间融入街道空间,让学校生活进入社区生活,是校园改造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在这一改革中,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城市与建筑设计处四级调研员周红玫如领头之雁,让教育空间变革成为看得见的实用艺术,她倡导在这个高密度城市中真正实现“新骑楼”空间(24小时公众开放)的积极共享。周红枚认为,骑楼、风雨连廊的改造,能够释放出未被充分利用的灰色空间;学校与社区、街道依靠它们始终相连,同时又巧妙分隔。社区化的图书馆、校园展厅和社团活动等丰富的校园文化空间,“升级”了原本消极的校园边界,原本沉闷的街道生活也因此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深圳市龙岗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边界就有一条绵延几百米的共享骑楼,让行人能够在酷暑和暴雨中自如行走,避免了人行道上电动车的威胁。深圳南山区高新中学进行改造扩建设计时,也借鉴了骑楼的样式,将旧有建筑“骑楼化”:原先由铁栅栏和水泥柱构成的硬性围墙被一条多功能的骑楼空间所取代。在深圳南山前海学校的改造中,学校秉持共享接送区的理念,回撤围墙,留出连廊面积,使家长们可以在走廊中等候。在这条连廊中,当所有人都共处同一空间时,可以自然地发生交谈;自行回家的孩子也可以和马路保持距离,如果发生意外,也能够被其他家长、同学及时看到并采取措施。
让校园每一个“角落”都人气爆棚
深圳校园的焕新,是一场对空间潜力的深度挖掘。通过巧妙设计,不仅提升了空间的功能性,也极大地增强了校园的人气和活力,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成为了学生和教师交流、学习和休闲的热门场所。
例如,学府中学将原本简易的围墙改造成多功能连廊,既提供了遮荫和体育器材存放空间,又增加了看台和楼梯,激活了两个庭院。南头中学的悦读广场,通过增建轻钢遮阳棚和活动平台,将原本无遮无盖的空地转变为集报告厅、活动场、阅览室于一体的综合校园场域。
在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之一的福田中学中,教学楼和教学楼之间用廊桥连接,学生们在其间活跃地穿梭互动,形成了分而不离、交流密切的街区样式。视野拉到全景,可见学生们聚集在各处,他们好像身处在由共同兴趣勾连起来的巢穴,由窗户担当巢穴的眼睛,相互之间进行着交流,校园作为一个巨大的社交场域在这一刻具象化了。
松坪第二小学2022年2月加入南山区“百校焕新行动”的首批计划,紧张的暑假施工伴随着酷暑、台风等的干扰,在短短40多天变得充满活力——主入口增设风雨连廊,以墙面新涂装为学校带来了全新的仪式小广场;南立面的更换窗扇以及空调整合为各层的办公空间带来窗明几净;入口小庭院更新了景观,铝网表皮使过去芜杂的小天井变成了沁人心脾的风道,工人师傅笑称其为送给校园的“绿豆沙”;主庭院新设的石材铺地以干法浮筑,易于清理且更为耐用,扩大了同学们的活动场地。
通过精准的焕新设计,松坪第二小学校园实现了由表及里的改变。改造不仅涉及建筑的内外立面、地面、屋面、内庭院,还触及学校非正式搭建厨房的历史遗留问题,将其转换为符合规范的空间。通过改造,呆板的混凝土楼宇与剥落瓷砖的表面重新变得典雅庄重,强化了校园空间简约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它能更好地连接老师、学生与社区,也呈现了公园景观与高层大厦之间的和谐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