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鸡娃”这个词吗?在多年前,这可是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词汇。
而刘亦婷,作为“鸡娃”教育的典型代表,曾经风光无限。
她不仅按照严格的教育模式考入了顶尖大学,还成为了无数家长心中的教育典范。
然而,25年过去了,这位昔日的优秀女孩如今在美国过着平凡的生活。
这让人们开始反思,“鸡娃”教育是否真的是一场骗局。
鸡娃刘亦婷
“鸡娃”这个词曾经风靡一时,如今却逐渐被人们遗忘。
这个词的意思是指,有些家长为了将孩子培养成所谓的“人才”,不断给孩子灌输各种理念,甚至进行“打鸡血”式的教育。
他们不仅要求孩子在各方面都要超越他人,还经常对孩子说:“你看某某家的孩子多优秀,你得比他更出色。”
在这种极端的心态下,这些家长几乎把孩子变成了日夜不停的学习机器,而这类孩子在当时就被称为“鸡娃”。
刘亦婷就是最具代表性的“鸡娃”。
她1981年出生于成都,按理说她的家庭条件不错,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本不应成为“鸡娃”的典型。
但她的父母可能看到了那个年代许多人还在为生计发愁,即便自家生活条件优越,也不希望孩子将来陷入困境。
于是,这对父母从刘亦婷还是婴儿时就开始对她进行各种“先进式”训练,这可以说是真正的早教。
从那一刻起,刘亦婷的人生就被赋予了极大的期望,她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被父母严格规划。
在刘亦婷快两岁时,她的父母离婚了。
她跟随母亲刘卫华生活,从此她的生活再也无法摆脱这种被规划的模式。
刘卫华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天才,而早期教育是关键。
因此,她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孩子才能成为天才。
为了出人头地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刘亦婷的童年与其他孩子截然不同。别的孩子可以尽情玩耍,而刘亦婷却只有一项接一项的学习任务。
刘卫华平时也要上班,但更令人惊讶的是,她上班时把刘亦婷交给了她的姥姥。
在此之前,刘卫华甚至要求她的母亲先读完早教书才能带孩子。
这位姥姥万万没想到,自己这么大年纪了还要学习早教知识。
而刘亦婷的姥姥也按照女儿的要求,每天对刘亦婷进行观察能力、背唐诗等严格的训练。
刘卫华对孩子的训练结果非常清楚,因为她每天下班后,即便再累,也会专门抽出时间检查当天的训练成果。
看到这里,你是否觉得这种被规划的人生太可怕了?
但你知道吗,刘卫华不仅对孩子严格,对自己也毫不松懈。
她甚至精确到毫升来喂养母乳。
刘亦婷稍大一些后,陪伴她的只有经过严格挑选的益智玩具。
为了给刘亦婷提供更好的教育,刘卫华自己还努力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
与此同时,带孩子的姥姥也不轻松,因为刘卫华给她制定了一张详细的饮食安排表,每天吃什么、吃多少都不能有丝毫差错。
这一家人就像被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各自在自己的“岗位”上扮演着相应的角色。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刘亦婷将来能够出人头地。
大跌眼镜的鸡娃选择
刘亦婷上小学时,她的母亲通过关系将她安排进了区级重点小学。
七岁时,由于母亲再婚,刘亦婷有了继父。
这位继父对刘亦婷的训练同样严苛到令人发指。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为年仅十岁的刘亦婷设计的“握冰挑战”。
他要求刘亦婷手握冰块坚持15分钟,这种自创的训练方式让人不禁怀疑,难道他不怕冻坏孩子的神经吗?
继父声称这是为了训练刘亦婷的意志力,而刘亦婷不仅完成了挑战,还从中找到了成就感,这种双向奔赴的“成功”让人难以理解。
只能说这对夫妻的教育方式真是“天作之合”。
或许是因为这种教育方式的“成功”,刘亦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成都外国语中学,全家都希望她能进入哈佛大学。
刘亦婷也确实争气,长大后她收到了四所美国名校的录取通知书,其中包括哈佛大学。
自此,刘亦婷的名字一夜之间火遍全国。
然而,在美国学习的四年里,她并没有成为某个领域的杰出人物,生活也过得平平淡淡。
在哈佛学习及毕业后,刘亦婷多次尝试进入职场,但她坦言自己对未来感到迷茫。
她曾在美国创业,事业一度发展顺利,但在2008年遭遇破产。
此时的刘亦婷并没有回国的打算,反而沉迷于美国的繁华生活。
为了留在美国,她甚至与一位比她大十几岁的当地男士结婚。
此后,她的生活在美国也不过是普通中产的水平,曾经的雄心壮志早已消失无踪。
这一切不禁让人思考,刘卫华如此教育女儿的最终目的是什么?“鸡娃”与良好教育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
孩子的成长路径是否真的可以通过规划来实现?还是说,这种规划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