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弓突出、鼻梁粗大、毛发茂密……经过近8年研究,中国科学家12月26日在位于武汉的湖北省博物馆首次揭晓“郧县人”1号、2号头骨化石科学相貌复原头像。两具头骨分别属于生活于百万年前、年龄约25岁至45岁的女性和男性。
12月26日拍摄的“郧县人”1号、2号(右)头骨化石科学相貌复原头像。
湖北省郧县人头骨化石高精度扫描及相貌复原研究工作于2017年6月启动,由湖北省博物馆、山西大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武汉大学和北京联合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组成多学科、多领域、跨专业的科研团队。研究成果表明,1号头骨化石,女性,年龄25岁至45岁;2号头骨化石,男性,年龄25岁至45岁。
据专家介绍,北京人、陕西蓝田人、四川资阳人、安徽华龙洞人等古人类化石均做过相关的相貌复原工作,但因多数古人类化石保存不完整,缺失大部分颅骨关键部位,导致复原像不完美。此次对于“郧县人”头骨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对古人类化石相貌复原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30多年来,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历经九次发掘,3具百万年前的古人类头骨化石相继问世。
汉江在群山中蜿蜒流过,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在此被发掘。
1989年5月18日,文物普查队员发现了第1具(1号)古人类头骨化石。1990年6月15日,在该地考古发掘时发现第2具(2号)古人类头骨化石,1994年,著名的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先生根据化石的出土地将其命名为“郧县人”。根据头骨特征,属于直立人类型,定名为“郧县直立人”,根据古地磁法测定,化石大致距今100万年。
“郧县人”头骨化石发掘现场。(资料图)
2022年5月18日,在同一套地层再次惊现第3具(3号)古人类头骨化石。特别是以“郧县人”为核心,方圆不到50公里的范围内,先后发现1万年到10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多达100多处。因此,郧阳被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考古学家高星誉为“世界人类演化圣地”。
震惊世界的“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
多年来,“郧县人”考古发现取得了多个成就。
于1990年首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先后登上美国《Discovery》杂志和英国《Nature》杂志。
2022年11月,再次登上英国《Nature》杂志;12月,被评为“2022年度国际十大考古新闻”“2022年文博行业十大热点事件”。
2023年2月,“郧县人”3号荣获“2022年度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3月,“郧县人”3号荣获“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8月,“郧县人”被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部编入中等职业学校教科书《中国历史》;9月,“郧县人”亮相央视开学第一课。
“郧县人”写入七年级历史教科书
今年秋季开学起,全国小学和初中启用新修订的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统编教材,其中“郧县人”编入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七年级上册历史教科书
第一单元第一课。在教科书“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板块内,记录着“郧县人”的发展历程和距今时间,课本中是这样介绍的↓↓↓
郧县人发现于湖北郧阳,目前考古学家发掘出的3个头骨化石,距今约100万年。通过对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遗址的研究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
来源:新华社、十堰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