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年前,一场以“轮上的文艺复兴”为主题的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研究,在吉利和中国美术学院的联合主导下正式开启。自此,“中国设计”开始和“中国制造”一样,成为在国内汽车领域的新话题。

撰稿 编辑|周展

视觉|慢慢

“Designed by China”对于汽车究竟意味着什么?它又将如何融入全球,被世界看见?这些可能是中国数代汽车设计师的人生追求,前不久在上海的一场论坛上,也许有了答案。

这场由吉利设计与吉利学院联合主办的“2024国际汽车设计论坛”,用“中国设计,全球审美”的主题,探索性的把中国和世界的汽车设计审美连接到了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如论坛主展示区型面宛如中国瓷器般温润的全球车型银河E5参数图片),通过对产品设计的独特表达,让每一位到场者都直观的感受到吉利牵头构建属于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的可能性,这也是中国汽车最终能跻身国际主流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在多种场合都在强调:“设计是吉利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将设计提升到如此高度的中国车企并不多,在这场“中国设计”论坛的背后,我们看到了设计对于吉利体系无可争议的战略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华造物思想的全球化场景

如果说2023年由吉利和中国美院携手开启的那场“轮上文艺复兴”是开始搭建关于中国汽车在“思想、文言、视觉、场景”四大设计话语体系的框架,那么在今年的这场论坛上,我们已经能看到在框架之下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在论坛专家们发表的学术研究成果中,我们看到了中国设计并不是单一的区域民族概念,而是成为了贯穿古今,将中华造物思想和全球化场景的深度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如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王昀所说:“为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注入了更为丰富的中西融合普世内涵的生长与表达。”

而正基于此,《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研究白皮书(第二版)》、《智能时代下全球“舒服车”的体验设计研究》和《全球化时代下,以中国文化“润”为主题的设计形态研究》、中国R角这四份学术成果得以在此次论坛上向世界首发,也呼应了论坛“中国设计,全球审美”的主题。而吉利多年前就开始开启探索的中国设计之路,也得到了学术论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陈政提出:“中国人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审美,如何才能转译成精准的设计表达?”此次论坛无论从与会嘉宾的发言还是场外的设计展示,都在认真回答着这个问题:中国和世界审美并不割裂,而将其融汇贯通的,正是出色的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比如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何人可对全球“舒服车”的研究,将中国人人都能感性理解的“舒服”二字,重构为由英语“Soft”和拉丁语“Fluire”结合的“Sofluoo”,解读出更具全球价值,能够跨越文化的“满足、开放、陪伴、静谧、适用和自然”六大核心理念,成为中国设计链接世界的桥梁。

而其背后,则是吉利汽车在乘坐舒适性上能同时应对全球不同人群需求的持续提升,这种对美好体验的追求,是可以超越文化与地域的。这也是所谓“中国设计,全球审美”在此次论坛上的一大例证。

从“中国风”到“中国文化”

尽管这场由吉利牵头的“国际汽车设计论坛”至今是第二届,但吉利对于“中国设计”的探索追求却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开始。当大部份国内品牌还在追求对海外流行设计的模仿,逆向开发的时代,吉利就已经在博瑞博越上,用祥云、回字纹和水波涟漪等经典的东方元素,开启了吉利的“中国原创设计”之路。

而十年后的吉利银河,我们看到了“中国设计”更为成熟且内敛的运用,设计师将“中国风”内化为“中国哲学”,用含蓄内敛的设计表达,呈现出车体“润玉流光”的型面风格,而这正是此次论坛上《全球化时代下,以中国文化“润”为主题的设计形态研究》所表述的,也是“中国设计,全球审美”的理念落地到具体车型设计上的佐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如论坛上对中国文化“润”所描述,瓷器是能够跨越时空、文化和审美隔阂的全球之美,而银河E5的设计语言“润玉流光”正是来自于瓷器这种克制、简洁的高级审美,其背后也是中国东方哲学的内敛、圆融与和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样将中国文化融入设计的,还有前面提到的“舒服车”的概念。还是定位全球车的银河E5,尽管从外形上,你无法将它的座椅和跨越数百年前的“中国椅”产生任何视觉联想,但是一个“沉肩坠肘”的乘坐体验,却能告诉你它的设计同样来自中国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从中国元素到中国文化,汽车全球审美下的中国设计

相比完全瘫坐在沙发里,中国椅的高扶手,能够有效撑住手肘,分担腰椎压力,所以在银河E5做了同级少有的高扶手台设计,与门板扶手相搭配,为全球用户,带来中国式的“舒服坐姿”。于是从体验上,中国设计同样可以被全球轻易的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类似的设计,其实在吉利的产品序列里已经不胜枚举,从车前脸的光之涟漪,到脚踏板的祥云纹样,中国设计已经不是吉利车上的一些元素,而是车本身。

智能时代中国设计的全球平权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次论坛上本身作为一场面向世界的国际设计盛会,“中国设计”已经开始在感染影响世界,而它的传递者正是以吉利为代表的中国设计师,他们也是中国设计的全球开拓者

就像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荣誉副院长柳冠中所说:“必须看到年轻人他们接下来的‘接力棒’将是什么,你们不仅是中国汽车设计的未来,也是全球汽车设计行业的重要力量,更是未来人类出行设计方案的践行者。”

而他们所接下的接力棒,在我理解下正是以中国文化为载体的设计理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国美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王昀看来,随着全球智能电动化浪潮的快速袭来,中国设计本身已经成为了全球新一代设计崛起的重要力量:

“今天在中东,吉利集团旗下的一款电车被视为类似劳斯莱斯般的存在,这意味着传统的层级正在被重构,走向一种模糊化,形成一种基于技术平权视野下的新的视觉社会形态。”

“德国设计、美国设计等汽车设计风格的词语,更多体现的是工业时代的相对固态标签方式,那么在智能时代,幅员辽阔的中国的汽车设计风格该如何描述?也许,可以用一种相对动态的、多维复合的表达:越来越清晰的设计性,越来越鲜明的科技性,越来越丰富的多样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谓汽车设计的三重界,从工业到信息时代,中国设计是在学习和酝酿,而在当下的智能时代,中国设计已经开始与全球审美达成一致。

吉利设计的“做一望十”

在此次论坛上,吉利再次联合中国美院发布了《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研究白皮书(第二版)》,尽管已经有了出色的产品实践和理论指导,但在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陈政看来,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还尚在构建阶段,远谈不上成熟。因此需要有着十年战略的眼光和决心。

“正所谓,一个十年战略,要想三年、做三年、望三年,但最重要的是,要有先‘干一年’的勇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对于吉利设计而言,在速度的“快与慢”之间始终都在寻求一个平衡,既有着从“百家齐思”到“破壁和美”,再至“弘潮共鸣”三阶段稳步发展的踏实推进,又有基于中国设计的银河序列上市20多个月从0到42.49万辆的高速突破。完美诠释了陈政所说的“干一年”“望十年”。

因为设计想要持久,就必须有根,陈政也多次提及吉利设计之根:

‌根植于自身的文化和品牌内核‌:注重传承和发扬中国的文化元素和品牌内涵,通过设计语言和细节展现品牌的独特性和文化底蕴‌
‌根植于用户需求‌:吉利设计始终以用户为中心,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偏好,确保设计的产品能够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和使用场景‌
‌根植于自身技术发展‌:吉利设计紧密结合最新的技术发展,确保设计的产品在技术上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也正是有了这三个根基,吉利才能如此之快的让银河家族开枝散叶,形成中国设计在汽车行业具有参考价值的范本,让中国汽车设计行业“有章可循”,以推动中国品牌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理论框架。

这才是吉利不遗余力举办“国际汽车设计论坛”的真正意义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