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小的一扇窗,是建筑不可少的部分,它可以通风通光。白居易在《赠吴丹》中说:“夏卧北窗风,枕席如凉秋”,炎炎夏日,透过窗吹来的风,竟让人觉得如秋天一样凉爽,何其惬意。然而窗不仅能通风通光,透过窗口,可观自然之景,可感世间万物,文人的浪漫由此而生。

透过窗,看到的是万水千山。自古以来,诗人都爱登高望远,岑参在《登总持阁》中写道:“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站在总持阁上,透过窗子看秦岭、渭水,只觉秦岭低矮、渭水细小,这是窗呈现给诗人的景色,真可谓站得高看得远。

杜甫《绝句四首》中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千古名句,诗人凭窗眺望,由一扇窗看到了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和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如此壮阔的山水,令人体会到空间和时间的无限。

透过窗,也可以看到人间万象。思念之情,人所共有,刘禹锡《缺题》中有这样几句,“故人日已远,窗下尘满琴。坐对一樽酒,恨多无力斟。”故人已经离开很久了,窗下古琴许久没弹,早已积满了灰尘。对故人的思念不是直接引发的,而是通过窗下的古琴引发的,睹物思人,也感叹知音难觅。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面对国破家亡的处境,一个人苦苦煎熬,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声声慢》中“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令人肝肠寸断。外面的世界广阔无比,但词人只能坐在窗前,一个人孤独度过漫长时光,天怎么还不黑呢,天黑了就看不到窗外的景色了,也许就不会触景生情了,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痛苦了吧。在《声声慢》中,这幅倚窗思人的画卷,折射出李清照寂寞哀伤的情感,这扇窗,成为了她孤独内心的写照。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窗,见证了光阴的流逝。白居易在《早梳头》中写道:“夜沐早梳头,窗明秋镜晓。飒然握中发,一沐知一少。”早起梳理头发,看着窗上映照出自己的模样,握着头发感叹每洗一次头发,头发就更少了,光阴流逝,人已老了。通过描写窗中自己的老去,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思考和感慨。

孟郊在《和令狐侍郎、郭郎中题项羽庙》中说:“碧草凌古庙,清尘锁秋窗。当时独宰割,猛志谁能降。”曾经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如今纪念他的庙宇,已被荒草覆盖,窗子也被尘埃封锁,久已无人问津,令人感慨世事沧桑。

窗,可以是一个画框,囊括千山万水,文人在其中敞开心扉,直抒胸臆,与自然山水一起呼吸。窗,也可以是一个银幕,播放着文人的情感变化和自然物象的发展变化,这些点点滴滴都通过窗这一载体被定格,形成了一个个独特的画面。

当窗以观景言情的审美意义走进文人视野时,它就不单单只是一个建筑构件了,而是一个多姿多彩的精神世界。

◎本文原载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