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首发经济的概念股持续回调,其实这也算正常。暂且抛开市场本身的供需因素不论,当下的首发经济更多还停留在概念层面,未来要从概念真正落地实践,尚需漫长的发展过程和市场的检验。
依据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说法,首发经济的内涵丰富多样,涵盖新技术、新服务、新业态、新消费场景等等,这些都归属于首发经济的范畴。但目前在市场上能见到的首发经济形态,主要是首店经济。首店经济于 2018 年由上海市率先提出,主要通过各类奖励和优惠举措,吸引国内外优秀品牌来上海开设全球首店和区域首店。从 2018 年至 2023 年这五年间,上海共开设新店 5840 家,不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位居全国之首。
然而,作为一种新兴模式,上海的首店虽开业众多,但因经营不善而关闭的也不在少数。究其原因,很多商家只注重首发的形式和概念,却忽视了长久发展所需的硬实力。所以说,首店经济并非一锤子买卖,首发经济更是如此。
首发经济的核心卖点固然是“首”和“新”,但“第一次”的概念只能用一次。当一家店面度过首发期后,能否在未来长久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其在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推广、品牌运营等环节,都具备强大的产业链支撑。尤其是对于消费品而言,如果不能持续推陈出新以提升品牌价值,只是依靠博眼球营销和同质化竞争,自然无法持续获得消费者的关注和选择。消费者的第一次消费很可能就成了最后一次。
归根结底,首发经济的商家是否具备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其股票是否具有真正的投资价值,都还需要长期的市场检验。但无论怎样,在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明年的首要任务是提振消费,而首发经济是拉动我国消费的重要引擎,未来必然持续受益于各类政策的推动。
首发经济的核心在于鼓励商家创新,将各种创新成果推向市场,迅速获取市场关注和流量。但在拥有流量后,企业还需继续在研发、生产、服务、展示、推广、销售等环节下功夫,最终通过精心打磨,向市场投放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所以从本质上讲,首发经济是我国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环,其任务是提升我国的高质量供给,满足甚至引领新时代消费者的新需求,最终拉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
目前,上海的首店经济发展得相当不错,这能为后续首发经济的更多模式提供借鉴和样本。比如,目前上海首店的类型主要有餐饮、零售和娱乐设施配套服务,尤其是餐饮,基本能占到整个首发店面数量的一半以上。这些新开的店也进行了诸多创新。比如很多新餐厅开展了跨界和主题化设计,在菜品上大胆融合菜系创新。
在零售和娱乐服务方面,上海还开设了很多主题式商业综合体,其最大特色是改变传统零售模式,通过增加更多娱乐项目、展览和演出,让顾客有更多亲身体验感。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些首店的开张,对拉动上海的消费经济功不可没。下面这张图显示,近几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基本处于持续增长的趋势,这表明高品质、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必然有市场,也会受到对品质有要求的消费群体欢迎。
这几年我国消费力下降,根本原因在于大家的收入普遍降低。刺激消费的核心还是要增加收入,从最新的 11 月上海、北京的消费数据来看,分别暴跌 13.5%和 14.1%,其中上海的数据中,除食品项消费有所增加外,其他穿、用方面的消费需求都在下降。
上海一直是我国消费能力最强的城市,又有首店经济的助力,如今仍出现这样的数据,这也确实客观地表明,没有居民收入实实在在的提升,再多的高品质供给也难以拉动消费。所以,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就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提高收入,一方面要增加供给。尤其在提高收入方面,具体措施包括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加快构建以技能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制定促进生育政策等等。所有这些政策措施,都是为了多渠道、多方面增加居民收入,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的内需经济。